梨褐斑病

梨褐斑病

病菌以分生孢子和子囊孢子在落葉病斑上越冬,翌春產生孢子,隨風雨傳播侵染葉片。在生長季病菌可進行多次侵染,陸續引起發病。一般在6月份開始發病,在7~8月份天氣多於,地勢低洼,樹密窩風或樹勢衰弱的果園,發病較重,可引起早期落葉。

信息

中文學名:梨褐斑病
..

拉丁學名:梨球腔菌[Mycosphaerellasentina(Fr.)Schrter],無性階段為梨生殼針孢(SeptoriapiricolaDesm.)
別稱:白星病斑枯病葉斑病
亞門:梨球腔菌屬子囊菌亞門
分布區域:該在多數產區有分布
病原中文名:梨球腔菌,無性階段為梨生殼針孢
病原分類地位:無性階段為梨生殼針孢半知菌亞門
病害類型:真菌
主要危害作物:
主要為害部位:僅危害葉片

為害症狀

僅為害葉片,最初在葉片上發生圓形或近圓形的褐色病斑,以後逐漸擴大。發病嚴重的葉片,往往有病斑數十個之多,以後相互癒合呈不規則形的褐色大斑塊,病斑初期為褐色,後期中間褪呈灰白色。病斑上密生黑色小點,中層褐色,外層則為黑色。

病原物

梨球腔菌屬於子囊菌亞門,病菌無性時期產生分生孢子器及分生孢子,有性時期產生子囊殼及子囊孢子。
..
分生孢子器球形或扁球形,直徑80~150微米,暗褐色,有孔口。分生孢子針狀,無色,大小50~83×4~5微米,有3~5個隔膜。子囊殼球形或扁球形,黑褐色,直徑50~100微米。子囊棍棒狀,無色透明,大小45~60×15~17微米。子囊孢子紡錘形或圓筒形,稍彎曲,無色,大小27~34×4~6微米,有一個隔膜,分成大小相等的二個細胞。

發病因素

在5~7月間,天氣多雨、潮濕,發病重。樹勢衰弱、排水不良的果園,發病也多。病害一般在4月中旬開始發生,5月中、下旬盛發。發病嚴重的,在5月下旬就開始落葉,7月中、下旬落葉最嚴重。

病害循環

病菌以分生孢子器及子囊殼在落葉的病斑上過冬。第二年春季通過風雨散播分生孢子或子囊孢子,孢子沾附在新葉上,於環境條件適宜時,發芽侵入葉片,引起初次侵染。在梨樹生長期中,病斑上能形成分生孢子器,其中成熟的分生孢子,可通過風雨傳播,再次侵害葉片。所以,在整個生長季中,病害有多次侵染,陸續引起葉片發病。

防治方法

1.做好清園工作冬季掃除落葉,集中燒毀,或深埋土中,因病菌主要在落葉上過冬,所以清除園內落葉以杜絕病原,這是防治褐斑病極為重要而又經濟易辦的措施。
2.加強梨園管理在梨樹豐產後,應增施肥料,促使樹勢生長健壯,提高抗病力。雨後注意園內排水,以降低暴園濕度,不利於病害發展蔓延。
..

3.噴藥保護早春在梨樹發芽前,約3月中、下旬,結合梨鏽病防治,噴射0.6%石灰倍量式波爾多液。落花後,當病害初發時,約4月中、下旬噴射第二次藥,藥劑及濃度同上。在天氣多雨,有利於病害盛發的年份,可於5月上、中旬再噴射0.6%波爾多液一次。防治褐斑病,一般噴藥2~3次,即能達到良好的防治效果,其中噴藥重點為落花後的一次。4.治療方案:(靚;果安)300倍+(大蒜;油)1000倍+(沃豐;素)600倍+有機矽噴霧2次,每次間隔10天左右。5.易感病品種進行套袋,保護果實。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