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梨膏糖,是從梨膏糖漿加工而來的。相傳唐貞觀年間,當朝宰相魏徵的母親年邁體弱,得了晚年氣喘病,終日咳嗽不止,特別是到了夜間,咳得更加厲害,有時連氣都喘不過來,一夜難於合眼。
魏徵對老母向來非常孝順,見母親咳得這般痛苦,心裡象針刺似地難受,連忙在朝中請了一位名太醫,給母親看病。太醫給老夫人號了脈,知道她患的是老年氣喘病,便揮筆開了一帖藥方,叮囑要按時服用。
魏徵吩咐手下人煎好藥,親自端到床前,請母親服用。哪知老夫人剛喝了一口,就連吐不止。為啥?藥味太苦,難於入口。儘管魏徵在一旁勸說,老夫人卻又是搖頭,又是擺手,怎么也不肯再喝了。
魏徵見母親執意不肯喝,便自己端起藥碗嘗了一口,哎呀呀,確實苦!這苦味真叫人難以忍受。這一來,魏徵也不忍心再勸母親喝了。可是,不服藥,病怎么會好呢?魏徵動足腦筋,冥思苦想,終於想到老母平日最愛吃梨,如果能把梨和藥摻和在一起,老母就一定願喝了。對!好辦法,魏徵親自動手,去掉梨子皮,搗碎,取出梨汁,再加上紅糖,跟藥物拌在一起煎熬,成了漿狀,這就是我國最早的梨膏糖漿。
魏徵把糖漿端給母親,說:“娘,這是孩兒用您最愛吃的梨子熬成的糖漿,又好吃,又能去病,請娘嘗嘗。”老夫人接過碗喝了一口,真是甘甜如蜜。老夫人高興得眉開眼笑。樂呵呵地喝了起來。從此,老夫人的病好了。過不多久,咳嗽果然好了。
後來,這種梨膏糖漿的製作方法傳入民間,製成以後,老人、小孩都願服用,傳來傳去,便有了名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