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古稱梨園坪,始建於清康熙年間,原隸屬於屬體仁都皋陽里,隨後改鄉約制被劃歸皋陽約,民國五年實行區村制度後,先後被編入大有編村及大有鎮,一九五九年編入大有人民公社王莊溝管理區,一九八四年大有人民公社改編為大有鄉後,作為自然村隸屬於王莊溝行政村,沿革至今。
自然條件
梨坪村屬於太行山典型丘陵山區,具有有一定的的發展農林牧產業的優勢條件,水資源與礦產資源相對貧乏,農作物以小麥、玉米、穀子為主,並有豆類、薯類、油料、小糧等輔助農作物。 整個村莊延續明清時背山臨水的風格,坐北朝南,面向陽光充足的一面,房屋隨山巒起伏錯落有致,或以品字形或階梯狀展開,不斷的向村莊外圍的山巒輻射和延伸。村麓溪流源於馬鞍山,沿途山泉注入其中,流貫全村南北,全長約2.5公里,向南流入濁漳河支流長樂河。穩定沉靜的小農宗法社會使這裡的農民從遠古延續到上個世紀70年代中期,一直過著“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的田野式的生活。改革開放後,為提升農作物產量,先後引進不同類型的新型品種。讓傳統的農作物與改良後的優質農產品形成小型混合的農村經濟。1982年全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後,經濟獲得迅速發展,村民收入增加,居住條件日漸改善,交通出行越來越便捷,文化生活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2000年前後,進行了大規模的“植樹造林”和“退耕還林”活動,將閒置的荒山荒坡上都種上樹,如今層林疊翠,綠野相映。
氣候特徵
梨坪村屬暖溫帶亞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陽光充足,四季分明。冬長夏短,冬季多西北風寒冷少雪,夏季常為東南風炎熱多雨,春季乾燥多風,秋季溫和涼爽。全年平均氣溫為10℃,年降水量550毫米,無霜期為170天左右。自然災害主要有乾旱、霜凍、冰雹、乾熱風、土石流等。雨季多集中在5-8月份,乾旱和秋旱現象也較為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