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農業發展
解放初至改革開放前,是以桑基魚塘及養蠶業為產業支柱,改革開放後,曾興旺百年的種養業已成為歷史過去,從此,開始發展工副業,有部分人開始建廠從商,梧村經濟逐步發展壯大,今天,已成為以魚類養殖業、工業、商業的多元化產業結構的村。
醫療衛生
梧村衛生站是在60年代末建立的,由赤醫負責村民日常醫療保健。初時,以收取藥費為主要辦法進行,後來由村統一支出。
80年代建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以各生產隊為主,每人每月收取五角錢醫療費,住院報銷70%的費用由各隊自行支出,村民自由參加。
從90年代起改為由生產隊每年定額支出,生產隊收取五角錢醫療費後加生產隊每年固定金額支出,按每年住院費多少浮動報銷。
到1998年開始到現在則由村集團公司出資每人每年補50元,集中向保險公司購買醫療保險,不足部分金額由村民負責。
教育事業
梧村教育發展是從各村自籌經費辦學開始的,以後經歷過幾個階段,如由地方政府出資,到體制下放後由各村統籌分派給各生產隊出資,到1997年成立集團公司,才由市鎮級教辦和本村集團公司共同出資。
學校建設方面,在解放初期是以舊祠堂作為校舍的,當時稱鰲南二小,後改為育英國小。在1969年建設了簡易校舍,改為梧村國小,一直辦到90年代初期。1994年多方集資興建了現在的梧村國小。占地面積1萬平方米,投資460多萬元。
1969年開始建成了簡易幼稚園,實施學前教育。到90年代村委會出資重建,建成三層樓房及有遊樂設施的,占地250平方米的幼稚園。後來又出資擴建活動場地,種樹綠化近50平方米。
村政建設
近二十年來梧村面貌發生了根本的變化。主要表現在:由狹窄的過去石板路改建為6~8米寬的水泥路;建成三層高面積為150平方米的辦公樓;開發了三安、埠北、外沙等有規模的經濟開發區;大部分村民小組都建成了文明樓、小公園;村民的樓房向高、精、寬發展。
梧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