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歌劇作為新興劇種,其創作演出的音樂、唱腔,多採用鬆口山歌作為素材,其代表作《挽水西流》長演不衰,並被移植到印尼華僑僑民中演出。1996年,國家文化部命名梅縣區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山歌藝術)”,就是因為與鬆口山歌的傳承與傳播有著密切的關係。2006年1月,梅縣區“千人山歌大對唱”——《客家山歌特出名》,參加2006年梅州國際山歌節,被載入上海大世界基尼斯世界紀錄。1983年起,梅縣區每年舉辦“中秋節山歌節”,至今已連續舉行了24屆。2002年6月,梅縣區鬆口山歌協會成立,現有會員30多人,該會秉承“繼承、發揚、傳播家鄉文化精品——鬆口山歌”的宗旨,,經常開展山歌藝術研討和演唱交流,舉辦山歌培訓班,致力于山歌藝術的普及,經常到中、國小校輔導青少年唱山歌。
鬆口山歌曲調豐富多彩,腔板多種多樣,“行腔如串絲、繞繞韌韌,委婉圓潤”,極富感情色彩。充滿鄉土氣息的鬆口山歌成為聯繫鄉情、僑情的精神紐帶。1996年梅縣區第十四屆中秋山歌節、2003年梅縣區第二十一屆中秋山歌節在松口鎮舉行,當地歌手踴躍登台獻藝,原生態演唱的鬆口山歌,博得了海內外聽眾的好評。
中央、省、市、區廣播電台、電視台常常有鬆口山歌的演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