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硐石林

梅硐石林

梅硐石林,位於揚子地台區西部邊緣,由竹石林、石隴坡和天門寨三個景區組成,以奧陶系寶塔組龜裂紋灰岩岩溶石林與竹林共生為特色,具有獨特的觀賞價值和科學價值。

簡介

梅硐石林梅硐石林

梅硐石林景區方圓40平方公里,主要景點分布在高簡、中坪、石隴等村,東面與AAAA級風景名勝區.興文石林40公里,南與珙縣僰人懸棺相距約60公里,西與竹海迷宮相接,北與國家AAAA級風景名勝區蜀南竹海相距40公里,是休閒旅遊、修身養性的絕好去處。

梅硐古石林,從外觀上與興文石海洞鄉、雲南路南石林最大的不同點在於其生態型:不僅怪石奇峰或突兀,或猙獰,更有奇花異草、古藤野蔓烘雲托月,許多地方雜草叢生,人跡罕至。整個石林野趣橫生,綠意盎然,常有野雞展翅,松鼠騰躍,畫眉放歌。堅硬的奇石上,忽地一株怪樹橫空出世;茂密的野灌木叢里,突然一朵巨大的“石蓮花”昂枝怒放。石林間或是翠竹斜倚,或是古藤倒掛,或是“野花向客開如笑”(石達開詩,其西征曾駐兵於此,並題此詩以贊石林),如庭園假山,又如小家碧玉。

石林地縫

人站在花木掩映的石林高處,放眼望去,只見石與花爭寵,竹與木顯秀。可有誰知道,就在怪石奇花之下,卻隱藏著一個巨大的“迷宮”。千百年來,山民們在這裡繁衍生息,卻沒有人發現這個天大的秘密。直到有一天,梅硐鎮一位熱心於旅遊開發的老人―――沈勤功和他的朋友們,為開發旅遊景點再次來到石林時,一陣芳香把沈老他們引到一叢盛開的野花前。這野花葉如香港紫荊,但較香港紫荊花更小,花白泛粉紅,成簇開放,芳香四溢,不似紫荊花大樹參天,卻是藤蔓纏繞,攀岩而上,蔓延幾米外。忽然一陣山風吹來,他們發現花下“裂”開了一條地縫,於是沿縫而下,發現原來花下有兩崖相對,崖如刀削,窄處寬一尺余,寬處不過一米,往裡不知有多長,亦不知通往何方,抬頭上望,只見一線天,於是沈老他們認為這就是傳說中的地縫。不久後,宜賓市有幾名勇敢的探險者來到地縫內,經過幾天探險,發現石林下面地縫星欏棋布,迂迴曲折,深處達200多米。但他們遁入地下後,再也找不到出口,幸有一人攀岩功夫了得,大家讓他沿地縫崖壁慢慢攀爬上去,然後再用繩子救大家。可當他吃力地從層層沁水的崖上攀出時,才發現原來出口就在自己旁邊,這才知道他們是陷入了地縫迷宮之中。

石林天坑

經探險者和旅遊部門多次探測,發現從地縫中進去,走兩個小時又到了一個天坑之中。經反覆探測,找到了好幾個奇特的天坑,還找到了地縫與幾個大溶洞相通的路徑。國內專家認為,天坑和地縫這兩大奇觀緊緊相連,在國內外均屬罕見。 由於諸葛亮平南蠻時曾囤兵梅嶺堡(今之梅硐鎮兩河村岳家坳),而梅硐石林下面的地縫迷宮極像《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所布之八卦迷魂陣,因而當地旅遊部門便以“八卦迷魂陣”為天坑地縫命名。 如今,梅硐鎮探明的天坑,8000至1萬平方米的大漏斗有4個,小的10餘個。很多新發現的天坑,就連當地人至今也從未到達過。石林現已開發出來可供遊人觀賞的地縫有10多條,分別長30到50米。即使已開發出來的地縫,如果沒有導遊,遊人循入地下後恐怕也未必能出得來。 梅硐古石林空氣清涼,山里霧氣氤氳,恍若世外桃源。穿過齊腰深的野草,撥開一叢野花,一個地縫豁然在眼前裂開。入口處很窄,站在洞口可以強烈感受到從地縫吹來的冷風。記者迫不及待地循入地下。走入地縫底處,抬眼向上,兩側岩石直立,中間的縫隙像是忽然間被切割開來一般,宛如一條遊走的長蛇。此處“一線天”不能完全看到藍天,上面藤蔓森森,縫壁上也有野藤倒掛,或有普洱草炫耀著肥大的葉子綴在崖上“一枝獨秀”。 地縫縱橫交錯,有霧氣溢出,似煙若霧,神秘莫測,兩岸夾道的岩石如刀剁斧砍,岩壁遮天蔽日。本以為是到了最低處,側著身子擠過一道窄縫,卻見崖壁陰森,裡面景觀又是一番天地,原來美景多在險遠處,不過稍微偏胖的人是無法通過那道鬼門關欣賞這世外桃源的。只聽下面流水叮咚,攀石而下,不見水,見自己所站之處並非最低,腳下黑洞洞一片,不知深達何處,真是“一縫更比一縫深”。 天坑雖與地縫相連,但目前除了探險者,普通人是無法通過的。繞了幾里山路,記者來到了其中一個天坑。站在天坑坑口下望,四面絕壁直落千丈,蔚為壯觀。壁上布滿密密麻麻的野草、灌木,挾著肥大的葉子,油綠可愛,如綠色瀑布飛流直下三千尺。坑底有一巨大溶洞,只聽地下流水潺潺,卻不見水的蹤影。當地很多居民從未到過坑底,據探險者說,從坑底進入洞中,摸索著可達芭蕉前洞,因而這裡便是芭蕉後洞了。洞內有種魚,通體透明,體內血管清晰可見,人若將其拿出洞外,一見陽光,魚就會死去。自坑底向上仰望,“井底之蛙”的感嘆油然而生。而另外的小天坑,幾乎就是陷阱,坑口被野草封得嚴嚴實實,走獸們一不小心踏上去,掉入無底洞就只有困作白骨一堆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