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桂森

1964年,梅桂森從承德醫學院畢業後,毅然選擇參軍入伍,並積極申請到261醫院精神病科工作。 “十五”課題,填補了我軍精神疾病基因研究的空白。 近年來,他圍繞精神疾病的防治,撰寫發表科研學術論文、譯文80多篇,其中

梅桂森,1940年7月出生於遼寧凌源,1961年考入承德醫學院,1964年12月入伍,1973年10月入黨,歷任261醫院精神病科軍醫、副主任、主任,軍區精神疾病司法鑑定委員會技術組組長等職,2008年返聘為醫院專家組成員,文職3級,專業技術4級;先後參加了邢台、唐山抗震救災和抗擊非典、國慶閱兵、奧運安保等重大任務的心理保障,2次獲得全軍科技進步一等獎,5次榮立三等功,20多次被評為優秀共產黨員、優質服務標兵、醫德醫風先進個人,去年又榮獲 “全軍傑出精神科醫師獎”,被軍區評為先進離退休幹部。
261醫院地處鄉村,位置偏僻,遠離繁華都市。1964年,梅桂森從承德醫學院畢業後,毅然選擇參軍入伍,並積極申請到261醫院精神病科工作。從此,他就像一棵不老松,把根須深深地扎進了軍隊醫院這片土壤,投入到精神衛生事業的追求中,47年再也沒有離開過。2008年,梅桂森退休命令下來了。北京多家地方醫院主動找上門來高薪聘請,但都被他謝絕了。47個春夏秋冬,47載歲月輪迴,精神病科的醫護人員換了一茬又一茬,但梅桂森就像一個堅守哨位的戰士,一直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真心實意地面對著神經不正常、不能自主控制自己行為的病人,默默地奉獻著自己的一切,治癒了不計其數的精神疾病患者。
梅桂森從醫47年,積累了豐富的臨床和實踐經驗,在全軍享有很高的知名度,特別是運用中西醫結合治療疑難雜症,有著獨特的療效。從1986年開始,梅桂森就參與了從免疫學角度進行的一系列探索和研究,先後從8個方面證實了精神病發病機理與中樞神經系統免疫學的依賴關係。參與完成和採集了精神分裂症病人三代、四代以上遺傳家系近千人的調查和樣本採集,建成了世界首家精神分裂症永生細胞庫和國內首家精神分裂症DNA庫。他組織診治中心的科研人員與國家醫學遺傳學重點實驗室合作,開展的精神分裂症易感基因定位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成為國家科技重大專項,並列入全軍 “十五”課題,填補了我軍精神疾病基因研究的空白。他嘗試著引用各種精神病量表,透視患者的內心世界,總結出病人發生意外的表現與規律,以及發生意外的方式與應對措施,並把以往預見性的經驗判斷變為有據可循的文字資料,為臨床杜絕意外事故的發生提供了理論依據。他緊緊圍繞臨床工作實踐中遇到的醫學難題,刻苦鑽研,積極探索,不斷總結中西醫結合治療精神病的臨床經驗,通過腦脊液的T、B細胞,研究分析患者舌象脈象與臨床症狀的關係,自行組方研製的寧神一號、二號和棗仁安神湯,在臨床治療中效果明顯,受到軍隊專家組的肯定。近年來,他圍繞精神疾病的防治,撰寫發表科研學術論文、譯文80多篇,其中 “氣蹇症治”一文獲得世界學術論文金獎;參與編寫的《中國當代民族醫藥集成》、 《百病調治宜忌大全》、 《疾病自查與就醫指南》等醫學專著都已出版。在梅桂森的執著追求和勤奮努力下,醫院精神衛生事業取得跨越式發展,由最初的單一精神病科建成擁有3個全軍中心、5個軍區中心的綜合性專科,綜合診治技術水平走在了全軍前列。
針對部隊精神殘疾官兵滯留部隊的現狀,他結合自己的調研成果協助總部機關起草和制定 《軍隊精神殘疾評定標準》。國家民政部、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衛生部以及總後勤部聯合下發檔案執行,為精神殘疾官兵解決了後顧之憂,減輕了部隊壓力。為提高基層官兵心理素質,時刻保持健康的心理,他針對官兵在軍營不同時期的心理狀況和執行多樣化軍事任務的不同心理表現,結合自己的調研成果,編寫出多種不同類型的心理知識教案,製作成多媒體課件。近年來,先後20餘次到全軍各部隊為官兵授課輔導40多場次,使近10萬名官兵獲得心理衛生知識教育和治療,開展心理諮詢1200多人次,為部隊培養出一大批心理學人才,被官兵親切地稱為 “心靈的守護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