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
廣東
梅州
梅縣區旅遊
景點內容
1.梅州雁南飛茶田景區AAAAA
梅州雁南飛茶田度假村,位於 梅州市梅縣區雁洋鎮,為粵東第一家AAAA級旅遊景區,現已升級為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由廣東寶麗華集團公司於1995年1月投資開發。占地總面積4.50平方公里,1997年10月8日對外營業。度假村背靠陰那山省級風景名勝區,是一個融茶葉生產、生態公益林改造、園林綠化、旅遊觀光、度假於一體的生態農業示範基地和旅遊度假村。先後榮獲國家5A級旅遊景區、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全國三高農業標準化示範區、全國青年文明號。圍龍大酒店建築工藝精湛,2005年榮獲建設部授予的“魯班獎”。
2.雁鳴湖旅遊度假村AAAA
梅州市梅縣區華銀雁鳴湖旅遊度假村,座落在偉人葉劍英元帥的故鄉—廣東省 梅州市梅縣區雁洋鎮南福村,是廣東華銀集團公司投資開發的旅遊度假新勝地,是梅州地區又一顆璀璨的旅遊明珠。度假村以“觀光休閒度假、養生健身娛樂、生態環境保護”為主題,按“生產與生態並重、農業與旅遊齊飛”的發展模式,根據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標準規劃和建設。度假村同時還是市、區高標準的生態農業開發示範區和梅州市農業龍頭企業。
3.橋溪客家民俗文化村
梅州市梅縣區雁洋鎮橋溪客家民俗文化村距梅州雁南飛茶田4公里,是雁南飛茶田旅遊度假村新開發的旅遊景點。,常住人口50多人,有海外華僑三胞6000多人。該村是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橋溪村始稱叩頭溪,方圓約1平方公里,四面環山,東有五指峰,西有義安寨,南為笠麻頂,北為香爐峰,奇峰秀頂,氣勢昂然。村口的五彩林,有七棵古樹,均為百年大樹,有五種樹種,分別為紅楠(樟科)、青藍樹(黃葉樹科)、山杜英(杜英科)、白車木(桃金孃科)、荷木(山茶科),其中青藍樹是目前國內外發現該樹種中最大的一棵。 村內客家民居建築,依山傍水,錯落有致,世德樓、寶善樓、世安居、繼善樓、燕詒樓、仕德堂獨具特色,尤以繼善樓和仕德堂外圍的積善堂建築規模、建築藝術為粵東罕見而聞名遐邇。該村人傑地靈,民風淳樸,崇文重教,人才輩出,湧現了不少能人志士,全國政協港澳委員朱連芬是其中傑出代表。該村還是一個革命老區,抗日戰爭接待過不少革命人士,當時的粵東地委機關報—《民眾報》就在該村印刷。村內還有多處景點,村中的自然景觀、客家風情習俗和歷史沿革堪稱“文化之鄉”、“華僑之鄉”和革命老區的一個縮影,具有較高的歷史、藝術和科學研究價值,引來中外民俗學者、建築專家和遊客參觀考察。
4.葉劍英紀念園
葉劍英紀念園(Memorial park brief introduction of Mr.Yejianying)位於葉劍英元帥的故居--廣東省 梅州市梅縣區雁洋鎮虎形村,是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景區建設集展現偉人風範、弘揚客家文化、推進生態旅遊於一體。葉劍英紀念園籌建於2004年,歷時三年,於2007年5月13日正式開園。葉劍英紀念園規劃占地面積482畝,分為紀念景區、人文秀區、生態林區和旅遊休閒服務區。
5.龍巖寺
龍巖寺位於離梅州市區約70公里的 梅州市梅縣區隆文鎮岩前村。寺築於天然岩洞--龍牙岩洞中,故又名“龍牙寺又名“龍牙寺”。
相傳為明萬曆初年,由一高僧所建。距今已有400年。岩洞高約12米,寬約20餘米,深達50米。走進岩洞,迎面是佛殿。中間塑有“三寶大佛”及諸佛像;兩邊岩壁,依高低之狀,塑觀音行天及十八羅漢,神情各異,栩栩如生。
龍牙岩洞頂、洞壁由石灰岩沖刷自然形成的景物甚多:有觀音坐蓮、金猴凌空、仙人出洞、鸚鵡含花、石柳垂絲、乳泉長滴等天然雕塑奇觀。尤為奇特的是“天窗高照”:陽光從洞頂一個小洞穿進,洞外的藍天彩雲、綠樹花影歷歷在目。但是,不管洞外斗雨傾盆,卻是滴水不入洞中,此中奧秘,耐人尋思。
6.盤古步行街
大新城盤古步行街坐落在廣東省 梅州市梅縣區新城街道辦事處,是一個擁有現代管理、發展理念而又不失客家文化特色集商業、旅遊、生活、休閒、娛樂為一體的商業開發區。大新城盤古步行街暫時由中心廣場、步行街、圍龍居等幾個部分組成。中間是一座高大雄偉的現代圍龍屋,裡面是一個現代化管理的花園小區。外面是一個中心廣場,廣場綠樹成蔭花草爭艷。
一條幽靜的小河穿過步行街,兩邊商鋪林立,沿著小河兩邊種這形狀各式各樣、種類不同的花木,走在步行街就有之中時空錯亂、環境錯亂的感覺。似乎是文化長廊卻又是商業步行街,似乎身處高山流水之間卻又在繁華熱鬧的城市。回歸自然返璞歸真已經成為長期不見青山綠水的城裡人的需求。深居大山的心愿不可能成為現實,把青山綠水移植到鋼筋水泥之間,達到天人合一的意境。
7.葉劍英紀念館
葉劍英紀念館位於廣東省 梅州市梅縣區雁洋鎮虎形村,在葉劍英元帥故居的左側,距梅州市區33公里。紀念館建於1987年7月,1989年10月22日竣工,原國家主席楊尚昆親筆題寫了館名,原國家副主席王震等領導和海內外各界人士計200多人參加了隆重的開館剪彩典禮。
葉劍英紀念館原建築面積1560平方米,1994年又增加1800平方米,高二層,為現代園林式建築,莊重典雅。紀念館二樓設有五個陳列室,陳列面積500平方米,展線長135米,分別有照片、題詞、文獻手稿、辦公用具、文房四寶等等文物,以5個階段、20個專題展示了葉劍英同志光輝偉大的一生。紀念館正門口左側的台基上,一棵棵翠柏,一簇簇鮮花,掩映著葉劍英元帥的坐姿銅橡,銅像高2米,由中國著名的雕塑家劉煥章雕刻而成,像座上攜刻著中共中央撰寫的碑文,供人們瞻仰。
8.丙村仁厚溫公祠
仁厚溫公祠在廣東省 梅州市梅縣區丙村鎮群豐村。巨型的客家圍龍屋“仁厚溫公祠”始建於明朝弘治三年(公元1490年),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歷史。她是唯一收入中國建築學會編撰的巨著《中國傳統民居建築》一書的客家圍龍屋。五百年的歷史長流,必定在這裡留下古老神奇的記印!五百年的歲月滄桑,能不在這裡刻下前人創業的足跡?二十一世紀的今人到此一游,定會觸發你的思古幽情,激起你的探究欲望!因為她有悠久的歷史,她是古老的民居,她有客家的特色。仁厚溫公祠是宗祠與住宅合一的民居建築。她規模宏大,氣魄雄偉。南北長87米,東西寬一百二十多米。整座屋宇有四進三橫八堂三圍,儼然一座龐大的民居建築。中堂部分就分上、中、下三個廳堂。上廳最高,中廳最大。中廳高5.65米,寬9.3米,深7.37米。房間有390間,兩邊還有近百的雜間。這在民居建築中是極為罕見的。試想一下,在四百多年之前,在當時還屬偏僻之處,一個家族構建起如此宏大的居室,須有何等的雄心!具有何等的氣魄!仁厚溫公祠是一座典型的客家人特有的圍龍屋。她構造精巧,由堂屋、橫屋、圍龍屋、化胎、池塘幾部分組成,各部分功用不同。整座建築有一條中軸線,兩邊對稱,由前至後漸次升高。中間部分是正堂,是族人祭祖、慶典、宴客之處,氣勢雄偉。八行橫屋整齊對稱。三重弧型的圍屋型似長龍,美如彩虹。如此龐大精巧的客家圍龍屋,既有中原傳統民居之遺風,又有新環境新條件下的創新。從這一點,你也可以窺見客家人披荊斬棘創建新業之毅力,繼承與創新和諧結合之匠心。在堂屋與圍屋之間有一個化胎,是客家民居的特色。而在化胎上種蘇鐵,則是仁厚祠溫氏族人特有的傳統,因為這裡還有一個族人祖先的傳說故事,蘇鐵是此地溫氏祖先的救命樹!那蘇鐵經四百多年的生長繁殖,每墩的外圍周長有四十多米,要三十個人手拉手才能圍攏。那蘇鐵古樸蒼勁,枝繁葉茂。請問,有誰在何處見過如此古老龐大,生命力如此頑強旺盛的蘇鐵呢?溫氏族人從他們的十一世祖定居於此,現已傳至二十九世,前後十八代人,繁衍至四百多戶(不計外出定居的)千口人丁。一支族人憑著自己的智慧與勤力,構建起一座巨型民居;幾百年群居一屋,繁衍發展到如此程度,僅此兩點,就足於說明客家人深厚的文化底蘊與非凡的生存發展的能力!難怪法、美、日、韓、新加坡等國和我國眾多的專家、學者、遊客紛至沓來!難怪有關的報導、論文、專著接連問世!
9.南華又廬
南華又廬坐落在麓湖山下的 梅州市梅縣區南口鎮,土地遼闊,環境幽靜,風光旖旎,民風淳樸。這裡幾乎家家戶戶都有僑情,是遠近聞名的華僑之鄉。
走進梅州市梅縣區南口鎮,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座風格各異的客家民居。據當地鎮幹部介紹說,這些都是華僑興建的房子,其中最有 名的是坐落在僑鄉村的“南華又廬”。“南華又廬”,也叫做 “十廳九井”,建於1904年,是梅州地區最大的客家民居之一,也是客家地區保存最完好的古民居之一,2002年被列入了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南華又廬”屬於典型的客家圍屋結構,房屋外觀宏偉,占地一萬多平方米,屋內分上、中、下堂,二樓共八堂,左右兩側各四堂,屋背有果園,全屋共有一百一十八間房,大小廳堂幾十個,所以稱“十廳九井 (天井)”。據說,光建這個房子就用了18年的時間。屋內各堂既可獨立又可連體,更有“屋中屋”之稱。近年來因其建築造型獨特,具有典型客家民居特色,吸引了眾多的觀光者,還有海內外的專家學者前往考察。
10.王壽山
王壽山聳立於閩粵邊境的萬山叢中,海拔一千一百四十上八米。東西側分別是閩西永定縣洪山鄉和粵東的 梅州市梅縣區松源鎮和 梅州市梅縣區桃堯鎮共兩鎮。滔滔汀江流經東麓,匯入韓江奔向南海。自古相傳,站立山巔極目遠眺,若是晴好天氣,“上看汀洲八角樓,下看潮洲湘子橋”,可把閩粵兩省邊境方圓數百里的無限風光盡收眼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