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契尼科夫,И.И.
正文
俄國動物學家、免疫學家、病理學家。發現吞噬細胞,建立細胞免疫學說,因此與P.埃爾利希共獲190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1845年 5月16日生於俄國哈爾科夫省伊凡諾夫卡。1916年病逝於巴黎。1864年畢業於哈爾科夫大學,後到德國、義大利研究無脊椎動物胚胎的胚層發育。1867年獲聖彼得堡大學博士學位。曾在聖彼得堡大學、敖德薩大學任教,1882年因俄國形勢動盪,他到墨西拿進行研究,1886年回敖德薩領導新建立的類似巴黎巴斯德研究所的細菌學研究所,但所內的鬥爭使他離開。1888年到巴黎巴斯德研究所任職,1895~1916年任所長。他早期與俄國動物學家Α.Ο.科瓦列夫斯基合作,研究無脊椎動物胚胎胚層的發育,1880年,他妻子家鄉農場甲蟲成災,他試驗用真菌控制甲蟲,取得一定成效,這引起他對研究傳染病的興趣。1862年E.海克爾描述白細胞吞食染料顆粒的現象。1865年梅契尼科夫注意到一種圓蟲的細胞內消化現象。1882年他觀察到海星幼蟲體內一種透明、可移動的細胞包圍侵入的異物,如靛藍染料顆粒,這種細胞來自中胚層,這現象類似於有脈管系統的動物的炎症反應。他認為這種細胞有防禦功能。1883年他發表了他的發現,並創用“吞噬細胞”一詞。他觀察到海星幼體的遊走細胞可吸收幼蟲變態過程中變得無用的身體部分。以後又證明高等動物(包括人)的白細胞也來自中胚層,可以清除入侵的異物,尤其是細菌。許多人反對這個理論,認為吞噬細胞不是保護機體卻是將入侵的異物帶到身體各處。1883~1910年他著文多篇捍衛並修正自己的學說,如《炎症的比較病理學教程》(1892)、《傳染病的免疫》(1901)。他到巴斯德研究所後繼續研究免疫、發熱及傳染的機制,並作公開講課,吸引了許多學生,包括J.博爾代。
A.E.賴特和S.R.道格拉斯發現能幫助白細胞吞噬細菌的調理素,這也有助於細胞免疫學說的建立。
1903年他與E.魯使猿感染梅毒,證明人非梅毒螺鏇體的唯一宿主。後研究衰老與長壽問題,認為良好的衛生習慣,腸道菌群正常有助於健康長壽,保加利亞人喜食含乳酸桿菌的優酪乳,這與長壽有關。1903年發表《人的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