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役簡介
1929年10月,紅四軍根據中央指示從閩西挺進梅州,在梅縣、大埔、蕉嶺、豐順、平遠留下了戰鬥的足跡,進行了著名的梅城戰役,推動了東江土地革命,為創建粵東北蘇區,實現閩粵贛中央蘇區連成一片發揮了重要作用。
紅四軍進軍梅州從1929年10月中旬到11月2日,共經歷16天。24日,紅四軍三個縱隊共約6000餘人進占蕉嶺縣城,10月25日進占梅城,中共梅縣縣委也於當晚從梅南搬進梅城,東江革命委員會也宣布成立,並頒布了《東江革命委員會關於公布執行土地政綱的布告(第177號)》。
1929年10月26日下午4時,朱德在梅城孔廟(梅州學宮)召開民眾大會,正當民眾聽得入神時,尾隨而來的國民黨軍陳維遠部跟防守城郊的紅四軍排哨的戰鬥打響了。為避免損失,紅四軍決定撤出梅城,到梅南、馬圖進行休整,期間,朱德在梅南滂溪東一里的耕鄭村召開各縱隊司令員、參謀長及東江特委負責人、豐順、梅縣地方黨的負責人參加的軍事會議,決定反攻梅城。31日早上,紅四軍抵達梅城後把梅城東、西、北三面緊緊包圍,以圖全殲國民黨軍郭思演的教導團。在攻打北門的戰鬥中,受到敵人的頑固反抗;在梅城東面之盤龍橋,羅瑞卿所率的一個支隊,打退了從西陽向梅城增援的一個營的敵人,並擊斃了敵營長。戰鬥至下午4時,紅四軍前委根據梅城守敵負隅頑抗,且大批援軍迫近的局面,為了保存實力,紅四軍主動撤出戰鬥,按照原定計畫,向梅縣的城北、大坪、梅西和平遠撤退。11月2日轉入江西尋烏大田。
戰役過程
1929年10月,紅四軍根據中央指示從閩西中央蘇區挺進梅州,在梅縣、大埔、蕉嶺、豐順、平遠留下了戰鬥的足跡,進行了著名的梅城戰役,在全國中共黨史、軍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紅四軍梅城戰役從1929年10月中旬組織準備到戰役結束的10月31日,時間近半個月之久,是土地革命時期一個重要的戰役;共和國元帥朱德、陳毅、羅榮恆、聶榮臻、林彪,還有粟裕、譚政、羅瑞卿、肖克等將軍都是梅城戰役的重要領導人,有290多位紅軍官兵在戰鬥中獻出了寶貴的生命。紅四軍攻占梅城後,頒布了由毛澤東、朱德、古大存等七人簽署的東江革命委員會關於公布執行土地政綱的布告,留下了150多名紅軍和大批武器支援梅州武裝鬥爭。紅四軍進軍梅州,攻占梅城,推動了東江土地革命,為創建粵東北蘇區,實現閩粵贛中央蘇區連成一片發揮了重要作用。
一、紅四軍進軍梅州的背景
朱毛紅四軍進軍東江梅州是醞釀已久的軍事行動。早在1929年4月1日,中共中央曾致信朱德、毛澤東,就紅四軍行動方向問題提出:“擺在你們面前的出路有三條:一是仍向贛南發展……二是向閩西發展——三是向東江……這三條路究竟向哪一方面發展,實際情況如何,還應由你們決定。”此時,東江革命漸漸復興,中共東江特委希望紅四軍能到東江。但時值紅軍從井岡山下山不久,閩西、贛南尚在開闢,分兵進東江為時尚早,故紅四軍前委覆信東江特委,認為紅四軍不能分兵到東江。5月下旬,紅四軍第二次入閩後,來信函告東江特委:紅四軍“有向東江游擊一時期的可能。”6月中旬,紅四軍前委派陳毅為代表至東江特委,告知紅四軍及閩西一切情況和紅四軍要到興梅地區,要求東江特委做好一切準備工作。6月,東江黨代表大會詳細討論了紅四軍這一行動計畫。鑒於東江革命力量還不強和東江的軍閥戰爭已暫告停息,大會決定告知紅四軍暫不來東江。但如果紅四軍在閩西南難以立足,前委認為有來東江的必要時,也可以來東江,唯不可深入東江腹地,只可到接近閩贛邊之蕉嶺、平遠等縣。紅四軍前委根據東江特委這一決定,即改變進軍東江的計畫。9月底,第二次粵桂戰爭即將爆發時,東江特委給紅四軍前委信,報告了當時東江的形勢及東委的鬥爭策略,要求紅四軍在此時仍應堅決的向閩西南、東江邊界作游擊進展,直接幫助東江西北部的鬥爭與推動東江民眾更加激烈的起來鬥爭。
9月28日,中共中央向紅四軍前委發出指示信,對紅四軍入東江問題作出如下指示:“在軍閥戰爭開始爆發之際,紅軍應以全部力量到韓江上游閩、粵邊界游擊,以發動民眾鬥爭。至兩廣軍閥混戰爆發東江空虛時,紅軍可進至梅縣、豐順、五華、興寧一帶游擊,發動廣大民眾鬥爭。並幫助東江各赤色區域的擴大,相機圍繳敵軍槍械,集中東江各縣赤衛隊建立紅軍。如兩廣軍閥混戰成相持局面而且蔓延及於全國,紅軍即可向潮汕方面游擊,建立蘇維埃政權,並向惠屬方面逼近。如蔣系軍隊失敗,紅軍應位置於粵、贛大道左右或其敗退所經之路圍繳其槍械。如軍閥戰爭結束較快或蔣系軍隊得勝時,紅軍仍留粵、閩、贛邊界一帶游擊,以發動民眾。”10月13日,紅四軍前委接到中共福建省委轉來中共指示信後,決定“立即調三個縱隊向潮梅布置游擊。準於10月20日集中粵邊,10月21日以後,進攻蕉嶺,占蕉嶺後,仍用游擊戰爭,發動民眾鬥爭,推進閩西準時聯絡,留下一個縱隊(第四縱隊)紅軍在閩西堅持游擊戰爭。”
為了迎接紅四軍入粵,東江、梅州黨組織進行了一系列的策應工作:
組織上,東委決定把全東江劃分為三個鬥爭區域,成立西北、西南、東南聯席會議(簡稱“聯會”),西北七縣聯會指揮梅縣、大埔、五華、豐順、蕉嶺、平遠、興寧;西南四縣聯會指揮潮陽、普寧、惠來、揭陽;東南三縣聯會指揮潮安、澄海、饒平。東委派秘書長李明光到西北梅州各縣布置工作,召集各縣負責人開軍事會議,指派東江特委軍委委員羅欣然等為代表,隨陳毅一起到紅四軍前委與東委的交通聯絡;指定梅、蕉、平、興四縣派出嚮導到前委聽侯調遣。
軍事上,要求各地革命武裝力量,發動廣大的游擊暴動,擴大游擊戰爭區域,打擊牽制敵人,劫繳敵人槍械,各地立即進行對敵破壞侵擾工作,儘可能發動大小鬥爭,分散敵人的力量,以此策應紅四軍的軍事行動。
政治上,東江特委準備在紅四軍到梅城後即頒布東江革命委員會關於執行土地政綱的布告,同時要求各地採取各種形式,向工作、農民及敵軍士兵大力開展聲勢浩大的宣傳鼓動工作,並號召敵軍士兵倒戈加入紅軍。
後勤保障工作上,東江把各地赤衛隊編為交通、救護、慰勞、動輸等隊伍,要求各地大量儲備糧食,以確保供應紅四軍,分路派專人偵察敵情,隨時提供敵人的情報。
二、紅四軍進軍梅州的路線
正當東江地區的革命形勢不斷發展的時候,中共中央根據國民黨兩廣軍閥的矛盾日趨激化的情況,利用“兩廣事變”之機,於1929年10月命令紅四軍向東江地區挺進,開展游擊戰爭,相機打擊敵人,幫助東江擴大紅軍區域,建立革命政權。
10月中旬,紅四軍三個縱隊離開閩西蘇區分三路進軍梅州。 第一縱隊由縱隊長林彪、黨代表熊壽祺率領,從福建上杭出發,經武平象洞、蕉嶺北礤進入梅縣的松源,19日凌晨,一縱隊分三路包圍在松源的陳維遠部十三團一個營的駐軍,上午8時許,紅軍發起攻擊,敵退守五星橋。在紅軍的強大攻勢下,敵退無路守無門,此仗紅四軍斃敵營長1人、連長2人及下級官兵百餘人,繳得機關槍1挺、步槍78支,俘敵甚眾。 第二縱隊由縱隊長劉安恭、黨代表張恨秋率領從福建上杭出發,經永定進入大埔青溪鎮,在石下壩與敵發生激戰,擊潰敵軍兩個營,俘獲敵3個連的人槍,但縱隊長劉安恭等20多名官兵在戰鬥中英勇犧牲。 第三縱隊由縱隊長伍中豪、黨代表蔡協民率領,從福建武平出發經蕉嶺南礤進入梅縣松源鎮。至10月22日,三個縱隊共約6000餘人先後集結於梅縣的松源。23日,紅四軍離開松源。24日晨,紅四軍進入蕉嶺縣城。當時,蕉嶺縣城沒有駐國民黨的正規部隊,以鍾國祥、劉達群為首的警衛隊一觸即潰,國民黨蕉嶺縣長葉寶倫帶著衛兵向河西方向狼狽逃遁。一些反動官僚和政客、土豪劣紳聞風而逃,國民黨蕉嶺政權土崩瓦解,煙消雲散。
紅四軍進入蕉城後,派出宣傳隊和政治工作人員深入大街小巷和附城農村張貼告示,刷寫標語,召開民眾大會,宣講紅軍的政策紀律,與中共蕉嶺縣委取得聯繫,召集工商界人士開會座談。東江特委軍委委員羅欣然等協助軍部籌集大洋2000餘元。收繳蕉嶺土豪古盛孚的長槍20多支,放火焚燒國民黨蕉嶺縣衙。朱德軍長在蕉城老南街口武衙門坪發表演說,宣傳共產黨和紅軍的政治主張,申明紅軍是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是工農的子弟兵,是為窮人打天下謀幸福的武裝隊伍。朱德軍長號召人民要團結起來,打土豪分田地,廢除苛捐雜稅,廢除帝國主義在中國的統治和特權,打倒國民黨反動派,建立蘇維埃政權。這時,梅城沒有敵正規軍駐守,只有地方武裝和警察武裝,紅四軍得知這一情報後,即決定攻占梅城。
三、紅四軍梅城戰役的經過
1929年10月25日晨,紅四軍一、二、三縱隊6000多人從蕉嶺出發向梅城挺進。下午3時,紅四軍前鋒抵梅城附近,與警衛隊接觸,戰鬥約一小時後,進入梅城。駐守梅城的基幹大隊和警察,聽到紅軍進城不擊而潰,逃離梅城。傍晚,紅軍已全部進入梅城,當即成立東江革命委員會,頒布署名毛澤東、朱德、古大存、劉光夏、陳魁亞、朱子乾、陳海雲7人為主席團的《東江革命委員會關於公布執行土地政綱的布告〈第177號〉》。
紅軍進城後,立即張貼布告,釋放被關押的200多犯人(其中有10多人是自己的同志,其餘大部分是政治嫌疑犯),維持城市秩序,並與地方黨組織 取得了聯繫,召集梅城工商界人士會議,決定籌款7萬元。地方組織也派出黨團員協助紅軍的政工人員和宣傳員,到處寫標語,向民眾演說,講解紅軍的政策和紀律。由於紅軍的政治宣傳工作和民眾工作,第二天梅城就恢復了秩序。
26日下午4時,朱德同志在孔子廟(梅州學宮)召開民眾大會,到會民眾約有三四千人。朱軍長站在大成殿面前的石鼓上,用客家話向民眾演說,講清紅軍的政策和紀律,說明紅軍是共產黨領導的工農子北兵,介紹了紅軍的政治主張,號召大家武裝起來,成立蘇維埃政權等,並要求大家要正常營業。至5時左右,正當民眾聽到興奮入神的時候,突然傳來槍聲,原來是從蕉嶺、松源追來的陳維遠的三個團的先頭部隊跟防守城郊的紅軍排哨打響了。由於當時偵察工作做得不好,至敵來到城郊才發覺。又不明敵人的虛實,為避免損失,紅四軍決定撤出梅城。朱軍長在民眾大會上告訴大家:“不要怕,紅軍很快會重返梅城的,革命是一定要成功的,以後再與大家相見。”散會後,朱德同志率隊伍出南門,涉過河水乾沽的程江,向百花洲、烏廖沙、大沙河唇、烏石頭、梅南方向轉移。到大沙尾時,分向龍潤窩、澄坑兩路到軒坑會合,在晚上8時左右到了軒坑渡口。軒坑渡口上有一隻小船,紅軍就在淺水灘涉水渡江,在旁溪、耕鄭、龍崗及上下羅等村莊宿營。
27日,當紅軍向東剛轉移到亞婆嶂時,國民黨反動派已集結大量軍隊,沿著梅江兩岸南上,一路往興寧、一路往湯坑,企圖跟蹤追擊。因為在這時候,湯坑、八鄉山、揭陽、普寧以及五華、興寧、龍川等地工農武裝紛紛集結,對當地地主豪紳武裝進行猛烈攻擊,同時敵軍發現往畲坑的大路上紅軍故意扔下的一些破軍服爛草鞋,認為紅軍已到了湯坑、興寧一帶,尾追而去撲了個空。這時,紅軍已轉移到豐順山中休整。
這時候,兩廣軍閥戰爭剛好結束。粵系軍閥有可能轉入進攻紅四軍,而且敵郭思演教導團(四個營的加強團)乘紅四軍轉移到豐順山中休整時便占據了梅城,並剛從汕頭運來18船槍枝彈藥,放在孔子廟側的李家祠。紅軍探知這一情況後,朱德軍長、朱雲卿參謀長、陳毅政治部主任在豐順山中召開了有各縱隊司令員及東江、梅縣等地方負責同志參加的軍事會議,研究紅四軍的行動問題。大家認為,敵軍來得較快,我軍不宜和敵人打硬仗。為了保存革命實力,在我軍沒有準備時不與敵軍正面作戰,決定趁敵人南下撲空未歸之際反攻梅城,消滅駐守梅城的郭思演部,奪取敵人槍枝彈藥,而後撤到興寧或蕉平邊界去。
為了便於反攻梅城,紅四軍於30日上午開始向梅南的旁溪集結。出發前,紅四軍司令部主要領導人又一次研究了反攻梅城的戰術問題。在研究時出現了兩種意見:朱德、陳毅認為西陽、長沙各有一營敵人駐守,要先解決兩地的敵人,以免攻城時增援;朱雲卿則認為先解決西陽、長沙的敵人會打草驚蛇,說“那是小部隊,沒問題,梅城攻下後就可以解決問題。”結果採取了後一種意見,直攻梅城。
31日早上,紅四軍先頭部隊在軒坑過渡,經長沙、夏萬秋、鐵盧潭、渡江津到梅城。兩個小時後,主力開到了。從城郊西門外上市十甲尾開始,一直到東門下市東山角,把梅城東、西、北三面緊緊包圍,以圖全殲郭思演的教導團。上午10時,紅軍發起攻擊,守城敵軍想從東門突圍,給紅軍一掃,龜縮回去,負隅頑坑,城外東山岌制高點首先為紅軍占領,使駐在西陽的敵人黃承典一個營不敢來犯,而城的南面又橫著一條寬闊的梅江,敵人不敢涉水渡河突圍。
開始,紅軍把主攻放在西門,以求直攻城內。由於情報工作沒有做好,不知敵人一營人在當天與西陽調防,在紅軍經過新廟時,恰逢這一營敵人準備出發,即在新廟前相遇打了起來。敵人推倒屠桌做工事,用機槍封鎖街道。當時的街道是老式街道,沒有卡樓,只店與店之間有隔牆,紅軍戰士就利用隔牆向敵人猛烈進攻。敵人還在街道兩旁的高樓下,組織交叉火網封鎖街道,阻止紅軍前進。同時,長沙的一個營的敵人也來到壩尾咀。隔河向紅軍夾擊。但紅軍戰士仍然頑強地向敵人衝擊,在激戰中打死了敵姓鄭的副團長。
激烈的戰鬥持續了幾個小時,由於地勢對紅軍不利,這個缺口未能打開。有一部分指戰員主張用火攻,朱軍長拒絕了這一意見,嚴肅地說:“我們打仗,不是為了一城一池的得失,而是為了擴大政治影響,消滅敵人有生力量。如用火攻,便會燒毀很多民房,使民眾遭受損失,給敵人造謠中傷紅軍找到口實,得不償失。”於是,根據戰況,作出了繼續攻城的新方案、把攻擊的重點轉移到北門的金山頂。
金山頂是一個緊靠城牆的小土崗,是全城唯一的制高點,這段城牆有一個缺口。占領了這個陣地,便可居高臨下,威脅整個梅城,但前面有一片開闊地,接近城牆較為困難。
敵人也知道這一陣地的重要,敵團長郭思演親自在這裡指揮。當紅軍發起攻擊時,敵人用密集的機槍火力封鎖開闊地,阻止紅軍接近土崗。紅軍60多名突擊隊員在我軍火力的掩護下,迅速衝上城牆缺口,與敵人展開了白刃戰。這時,郭思演帶著一支人馬反撲過來,登城的紅軍突擊隊員英勇地與敵人搏鬥。郭思演正在指手劃腳的時候,臉上被紅軍戰士打中一槍,狼狽倒下。趁敵人一陣慌亂,紅軍在土崗上殺傷大量敵人。但由於紅軍後續部隊被切斷,突擊隊員終因寡不敵眾,全部壯烈犧牲。羅榮桓率領九支隊攻打北門時,腰部負傷,由譚政等把他抬下火線。據當時報載,我軍共傷亡293人。
與此同時,羅瑞卿所率的一個營在城東盤龍橋,打退了從西陽向梅城增援的敵人一個營,擊斃了敵營長。
下午4時左右,敵人的援兵即將到來,紅軍為了保存實力,主動撤出了戰鬥,按照原定計畫,向梅縣的城北、大坪、梅西和平遠撤退。第二天轉入江西尋鄔大田。
紅四軍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紅軍初創時期主力,它對中國革命作出了卓越的貢獻,它的建軍之功,戰功之巨,將帥之偉在中國革命史上都是罕見的。梅州地區能成為紅四軍輾轉戰鬥的重要地區之一,無尚光榮。而今,雖然紅四軍梅城戰役已過去70多年了,但紅四軍梅城戰役的歷史功績仍然光輝永存,彪炳史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