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鏡球

梁鏡球(1885~1983),又名梁乃澄。惠城區橋西(見惠州橋西)人。1908年加入同盟會,並任惠州府中學堂,學生自治會會長。

梁鏡球(1885~1983),又名梁乃澄。惠城區橋西(見惠州橋西)人。1908年加入同盟會,並任惠州府中學堂,學生自治會會長。以自治會名義向政府領毛瑟槍50支,假作體育操練之用,暗中自製炸藥,隱藏於天江書院(今塘尾街),準備光復惠州。受領導東江起義的陳炯明委派,在廣州蓮塘街組織軍事機關,暗與各方聯繫,組織革命起義。1911年3月29日,義軍在廣州圍攻清督署,梁鏡球奮不顧身參戰負傷,得革命同志何少卿女士相助,喬裝夫婦,脫險退至香港。不久,化名黃劍仇,從香港潛入歸善(惠陽)、博羅、東莞、河源等縣,聯絡地方豪傑、革命志士,搞宣傳活動,組織東江起義。11月7日,攻陷博羅縣城,迫使博羅知縣蔡國英投降,生擒巡房營統領何鏡延。
辛亥革命後,致力於文化教育事業,在廣州五仙門創立女子師範學校。後又移居香港,過著功成身退、淡泊自甘的生活。1937年“七•七”盧溝橋事變,抗日戰爭全面爆發時,又投入戰鬥,加入美國在興寧之航空隊,參贊戍機。1945年8月,日寇投降後,又回港島安居如故。
1981年8月,在其96歲高齡之際,毅然從香港回到廣州。同年10月應邀參加廣東省紀念辛亥革命70周年活動,並被安排為廣東省人民政府參事室參事。後回惠州定居,由廣東省人民政府撥專款,為其在惠州西湖畔(今五四路)修建新居,安度晚年。著有《青年寶鑑》、《惠州圍城戰畫筆記》等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