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漱溟全集

梁漱溟全集

梁漱溟先生是中國現代史上的著名學者、思想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他的學術思想和社會活動在海內外有廣泛影響,深為人們所關注。梁先生一生著述甚多,約五百萬字左右,按專著、論文、講演、札記、日記、書信編為八卷。1989年開始出版後受到讀者的肯定和歡迎,至今求購者不斷。本套為山東人民出版社再版本,對第一版進行了校訂和補充,帶我們領略一代宗師、文化巨匠的風采。

基本信息

內容提要

梁漱溟全集

梁漱溟先生(1893—1988),原名煥鼎,字壽銘,又字漱冥;以漱溟行業。 晚年任中國文化書院院務委員會主席。他的學術思想和社會活動在海內外有廣泛影響,深為人們所關注。為便於各界人士研究和查考,中國文化書院受著者家屬委託,特將其著述編成全集,請山東人民出版社出版。 梁先生一生著述甚多,唯因歷經戰亂,屢有散失,已難收集齊全。經多方查找及各界支持,現搜得已刊與未刊文字五百萬字左右,編為八卷,按專著,論文,講演、札記、日記、書信分類,類中依年代排列,文前附以必要的版本或出處說明。

目錄

第一卷

究元決疑率

印度哲學概論

第三版自序

第一篇 印度各宗概略

第一章 緒論

一、古代典籍

二、宗計繁出

三、諸宗與佛法

四、諸宗比較

第二章 諸宗概略

一、彌曼差派

二、吠檀多派

三、僧佉派

四、瑜伽派

五、吠世史迦派

六、尼耶也派

七、余宗

第三章 佛教概略

一、佛陀

二、乘藏教相

三、宗傳部別

第四章 印度各宗與宗教

一、諸宗與宗教

二、佛法與宗教

第五章 印度各宗與哲學

一、諸宗與哲學

二、佛法與哲學

第二篇 本體論

第一章 一元二元多元論

一、諸宗

二、佛法

第二章 唯心唯物論

一、諸宗

二、佛法

第三章 超神泛神無神論

一、諸宗

二、佛法

第四章 因果-異有無論

一、諸宗

二、佛法

第五章 有我無我論

一、諸宗

二、佛法

第六章 空有論有性無性論

一、諸宗

二、佛法

第三篇 認識論

第四篇 世間論

唯識述義(第一冊)

東西文化及其哲學

《桂林梁先生遺書》(卷首)

鄉村建設大意

第二卷

第三卷

第四卷

第五卷

第六卷

第七卷

第八卷

書摘

書摘

第二次的變化,亦即是第二次之解放,乃是從人生問題煩悶中發生厭世

出世之思想而轉變了我之為人。關於我的所以發生厭世思想種種,說來話長

,非在此短時期內所可言之無遺。《卅前文錄》(商務印書館發行)有《究元

決疑論》一文可以參看。此篇文字系一出世主義之哲學,今日不必在此再贅

言之。原其所以然,蓋由三層原故:一、感情真摯易多感傷感觸,佛家所謂

煩惱重。二、事功派的誇大心理易反動而趨消極。三、用思太過,不知自休

,以致神經衰弱而神經過敏。但在主觀上則自有一套理論,持之甚堅且確。

因為發生厭世思想,則根本否認人生,更不再講實利。於是以前之狹隘實利

主義乃大解放矣。

我的看佛學書,是自己已經先有了與佛家相近之思想而後才去看佛學書

。我看任何書都是如此,必是如此,必是自己先已經有了自己的一些思想而

後再參考別人的意見。從未為讀書而讀書。看西洋哲學書亦復如此。友人張

松年(申府)先生以我之思想與叔本華之思想相近,於是乃將叔本華之著作與

相關之別人著作介紹給我。這是我看西洋哲學的起緣。總之,我自己必先有

問題與思想然後才去看書。如此輾轉,如此過渡,如此變化,乃成為今日的

我,乃有今日的思想。

講到這裡,可以結束我今日的說話。關於我的人生思想之轉變或是哲學

的變化,可分為三期。第一時期為實用主義時期,從十四五歲起至十九歲止

,以受先父之影響為多。第二時期即為上文所講之出世思想歸入佛家,從二

十歲起至二十八九歲止。在此時期中一心想出家做和尚。第三時期由佛家思

想轉入於儒家思想,從二十八九以後,即發表《東西文化及其哲學》一書之

際。在此三個時期中,令人感覺奇巧者,即是第一個時期可謂為西洋的思想

,第二個時期可謂為印度的思想,第三個時期可謂為中國的思想。仿佛世界

文化中三大流派,皆在我腦海中巡迴了一次。

我本來無學問,只是有思想;而思想之來,實來自我的問題,來自我的

認真。因為我能認真,乃會有人生問題,乃會有人生思想、人生哲學。不單

是有哲學,因為我不是為哲學而哲學。在我的出世思想必要出家做和尚而後

已,當初我的思想是從實在的問題中來,結果必回歸於實在的行動中去。譬

之佛家的實在處所,即在不吃葷、不結婚出家做和尚,我當時即要如此做去

。我二十餘年茹素習慣即由彼時養成。我中學畢業之後原須升學、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