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1995.9—1999.6,就讀於湖南師範大學首屆國家中文基地班,獲文學學士學位;1999.9—2002.6,就讀於湖南師範大學文學院,獲中國現當代文學碩士學位;2002.9—2005.6,就讀於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獲中國現當代文學博士學位;2005.8至今,任教於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2015年7月,晉升為教授。
現任北京師範大學國際寫作中心副主任。曾任北京師範大學研究生會主席,影視傳媒公司藝術總監,中央電視台策劃人、特約撰稿人。2008年,被授予北京師範大學“最受本科生歡迎十佳教師”稱號。2009年,獲北京高校第六屆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大賽一等獎。2010年,入選北京市新世紀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培養對象。2014年,獲霍英東教育基金會第十四屆高等院校青年教師獎二等獎。
發表學術論文、文藝隨筆、小說等各類作品逾百萬字,在多家報刊開設專欄,著有學術專著、隨筆集、長篇小說等著作十餘種。著有隨筆集《幻影流年》 《無名的鏡語》 《時尚的謊言與魅惑》 《楓林冷雨》 、長篇小說《春天裡》 、《思美人》 《冰與火的青春》 《神犬小七》 《我的博士老公》 《新青年》 《密戰》 、學術專著《中國當代影視文學導論》 《權力那些事》 等。主編或編著作品有《大眾文化檔案》(共三卷)、《學習激盪中國》 、《中國影像志1949-2009》(電影卷、電視劇卷) 、《光影中國夢》(共三卷) 等。參與撰寫《新中國文學史教程》《中國當代文學作品選》。
歷任數百部(集)影視作品(電影、電視劇、大型文獻紀錄片)的編劇、總撰稿與撰稿人。主創影視作品多次獲得“華表獎”、“金鷹獎”、“飛天獎”、“五個一工程獎”等獎項。2011年,被北京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北京電視藝術家協會聯合授予“首都新秀編劇”稱號。2015年,擔任編劇兼製片人的《神犬小七》《冰與火的青春》分別位列2015年電視劇全國網收視率第一、第九,雙雙入圍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2015中國電視劇選集”。
研究方向
中國當代文學、當代影視文化、影視文學、大眾文化
開設課程
中國現當代文學作品選、影視文學研究、當代影視文化熱點分析、當代散文研究、當代戲劇研究、創意寫作
社會工作
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藝術評論專業委員會專家委員
北京師範大學國際寫作中心副主任
中國廣播電視協會電視劇編劇工作委員會會員
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會員
北京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
北京師範大學研究生會主席
北京師範大學校務委員會委員
中央電視台特約策劃人、撰稿人、嘉賓主持人
影視文化傳播公司創意總監、藝術總監
第一屆、第二屆華語電影優質大獎影評人票選評審
個人成就
著作
《幻影流年——新媒體時代電影文化述評》,浙江古籍出版社2014年6月出版。
《中國當代影視文學導論》,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3年1月出版。
《無名的鏡語》,重慶大學出版社2012年7月出版。
《權力那些事兒——肖仁福筆下的權力江湖》,中國出版集團、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2年7月出版。
《時尚的謊言與魅惑》,花城出版社2006年8月出版。
《楓林冷雨》,中國檔案出版社2001年8月出版。
《學習激盪中國——近現代中國學習史話》,編著,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2011年12月出版。
《中國影像志》(電影卷),主編,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0年1月出版。
《中國影像志》(電視劇卷),主編,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0年1月出版。
長篇小說
《春天裡》,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2017年9月出版 。
《思美人》,新世界出版社2017年5月出版 。
《神犬小七》,新世界出版社2015年8月出版。
《冰與火的青春》,長江文藝出版社2015年7月出版。
《我的博士老公》,長江文藝出版社2015年1月出版。
《新青年》,中國青年出版社2013年9月出版。
《密戰》,人民文學出版社2009年10月出版。
學術論文
《身體的自白:蘇童小說中身體敘事的內涵承載》,《當代作家評論》2017年第4期。
《IP熱潮下中國影視的美學表征》,《電視研究》2017年第4期。
《文化轉軌·趣味嬗變·美學革新——新世紀中國電視劇敘事問題研究》,《創作與評論》2016年第11期 。
《文化情懷與大眾趣味的共融與博弈——電視劇〈冰與火的青春〉〈神犬小七〉編劇創作談》,《電視研究》2015年第12期 。
《態度、技藝與價值觀——論電視劇的價值追求》,《電視研究》2015年第5期。
《“輕敘事”:當代中國文藝的美學新徵候》,《創作與評論》2014年第9期。
《〈第七天〉:穿越現實的荒誕與象徵》,《當代作家評論》2013年第6期。
《向一個時代致敬——電視劇〈鐵血兄弟〉編劇創作談》,《中國作家》影視版2013年第10期。
《媒介革命與影像盛宴——新媒體電影面面觀》,《藝術評論》2012年第3期。
《和解的視角與姿態——王蒙小說敘事倫理新探》,《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11年第9期。
《論當下國產商業電影劇作“移用”策略》,《電影藝術》2011年第5期。
《〈蛙〉:時代弔詭與“混沌”美學》,《南方文壇》2010年第3期。
《想像的邊界:現實與虛構之間——〈密戰〉劇作漫談》,《電視研究》2010年第4期。
《影像奇觀與文學魔杖——論張藝謀電影的文學化想像》,《北京社會科學》2009年第6期。
《無定性的“歷史”書寫——略論20世紀中國文學歷史想像的流變》,《藝術廣角》2009年第5期。
《媒介的演進與抗衡——當代語境下文學與影視話語權力比較論》,《藝術廣角》2009年第5期。
《媒介遷徙:通途或迷津——影像時代中國作家的文學立場與身份認同》,《文藝爭鳴》2009年第2期。
《顛覆·建構·迷失——中國式大片生存境況解析》,《藝術廣角》2008年第4期。
《戲劇化的散文——余秋雨散文中的戲劇化元素》,《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1期。
《從“盲點”到“盲從”——當代文學書寫中的都市文化經驗》,《南方文壇》2008年第1期。
《“中國式”大片:喧譁與轉捩》,《理論與創作》2007年第6期。
《〈兄弟〉:虛偽的“現實”》,《文藝爭鳴》2006年第3期。
《學者的“戰鬥”情結與戰士的學術風範——從李何林的現代文學論爭研究談起》,《魯迅研究月刊》2004年第5期。
《經典哲學的“時尚”表達——走近西美爾》,《中國圖書評論》2004年第3期。
《第六代電影人:亟須擺脫青春自戀情結》,《新華文摘》2004年第1期。
《彷徨者的哀痛與歸途——評〈滄浪之水〉》,《甘肅社會科學》2003年第2期。
《“新理想主義”作家的文學態度與身份認同》,《中國文學研究》2003年第1期。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中國作家“現實敘事”的兩種價值傾向》,《理論與創作》2002年第6期。
《宿命與承擔——市場經濟浪潮中人文知識分子的角色選擇》,《當代文壇》2001年第2期。
影視創作
電視連續劇《艷勢番之新青年》總製片人。
超級網劇《天意之秦天寶鑑》總製片人、總編劇。
電視連續劇《我的機器人男友》編劇。
電視連續劇《春天裡》(32集),總編劇、監製。2017年9月6日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黃金時段播出 。
電視連續劇《思美人》(78集),總編劇、藝術總監、總製片人。2016
電視連續劇《麻辣變形計》(36集),總編劇。2015
電視連續劇《神犬小七》(38集),總編劇、製片人。2015
電視連續劇《怒江之戰》(45集),編劇、監製。2015
電視連續劇《冰與火的青春》(48集) ,總編劇、藝術總監、總製片人。2014
電視連續劇《裸漂》(40集),總編劇。2014
動畫電視電影《五子炮之 淵子崖保衛戰》,編劇指導。2015
電視連續劇《戰火紅顏》(38集),總編劇、總製片人。2014
電影故事片《我的青春蜜友》,總編劇、藝術總監。2014
電視連續劇《我的博士老公》(35集),編劇、監製。2013
電影故事片《柳下惠》,總編劇、藝術總監。2013
電影故事片《諜·蓮花》 ,編劇。2013
電視紀錄片《田野青春夢》(6集),總導演、總撰稿。2013
電視連續劇《鐵血兄弟》(原名《新青年》,32集),總編劇。2012
大型文獻紀錄電影《中國三峽》,撰稿,獲第14屆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紀錄片獎”。2011
紀錄電影《田野光影》,總導演、總撰稿。2011
大型電視文獻片 《大江入海流——上海浦東開發開放二十年巡禮》(4集),執行總撰稿。2010
《北京師範大學校歌》,作詞。2010
電視連續劇《密戰》(30集),編劇,國家保密局音像中心、中國電視劇製作中心聯合攝製,中央電視台一套節目黃金時段播出。該劇在第25屆“中國電視金鷹獎”評選中入圍“優秀電視劇獎”,獲第 28屆中國電視劇“飛天獎”提名榮譽獎。2009
大型電視文獻片《大三峽》(8集),總撰稿。該片在第25屆“中國電視金鷹獎”評選中獲“優秀電視紀錄片獎”(排名第一)。2009
大型電視文獻片《偉大的歷程——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7集),執行總撰稿,該片在第25屆“中國電視金鷹獎”評選中獲“電視紀錄片特等獎”(排名第一),在“紀念改革開放三十年中國優秀紀錄片”評選中獲金獎,在“改革題材優秀電視紀錄片”評選中獲“經典作品獎”。2008
大型電視文獻片《中國1978—2008》(31集),撰稿,該片在“紀念改革開放三十年中國優秀紀錄片”評選中獲金獎,在“改革題材優秀電視紀錄片”評選中榮獲“經典作品獎”。2008
大型交響音樂會《輝煌歲月》,總撰稿,保利劇院上演。2008
大型電視理論文獻片《走向和諧》(10集),執行總撰稿,該片獲第二十四屆金鷹獎電視紀錄片獎,在“紀念改革開放三十年中國優秀紀錄片”評選中獲銀獎,獲“第1屆湖南省文學藝術獎”。2007
電影故事片《美麗的村莊》,編劇,該片獲第十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2003—2006)評選入選作品獎。2006
電視文獻紀錄片《光輝歷程——中國科學院學部五十年》(上下集),總撰稿。2005
電視文獻紀錄片《鄧小平與中國科技》(上下集),總撰稿。2004
電視紀錄片《渴望的黃土地——來自中國西部貧困乾旱地區的報導》,撰稿。2001
大型電視系列專題片《兒童·明天——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在中國》(26集),總撰稿。2000
人物評價
梁振華認為在當下占據時代文化主流地位的影視藝術,是知識分子發聲和進行文化傳播的重要媒介,而他願意把自己的所思所得、把高校文化傳達到象牙塔外,用文化的力量,一點一滴,做文化的傳播者與踐行人 。 (騰訊娛樂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