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慶椿

在梁慶椿的倡議下,《浙大農業經濟學報》得以問世。 梁慶椿在國內外讀大學和研究生時期主修經濟學,在經濟學方面的造詣很深。 梁慶椿認為浙大農學院的教師和學生的水平及素質都很不錯。

梁慶椿
1904年出生於廣東省中山縣。梁家世代務農,家境並不富裕。他自動勤奮好學,學業成績超群,得以逐步升學。20年代末畢業於東南大學(中央大學的前身),旋即東渡日本,在中學執教。1929年國內選派庚款公費赴美留學生,梁慶椿專程回國報考經濟學專業。當時經濟學專業的錄取名額只有一人,而報考者人數逾百。梁慶椿以其深厚的專業基礎和廣博的知識一舉奪魁。
30年代初,梁慶椿在美國哈佛大學深造.以優異成績獲得經濟學博士學位。其博士論文是關於糧食問題的研究,內容豐富, 資料翔實,分析有據,引起有關方面的重視和好評。在此基礎上,他增補內容.寫成幾十萬字的專著――《世界糧食問題》, 由商務印書館出版,為當時研究糧食問題的權威著作。
梁慶椿初到浙大農經系時(30年代中),系內師資比較缺乏, 學生人數也不多。他一方面延聘教授.提高招生質量要求;一方面以主要力量從事課程設定建設,充實教學內容.確立高年級學生定期舉行學術討論會的制度,逐步形成現代農業經濟教學和科研比較完整的體系,與當時中央大學,金陵大學的農經學系成鼎足之勢。
梁慶椿雖然是系主任,但他的全部精力都放在教學與科研上。他不但親自教授農業經濟學、統計學等專業基礎課,並先後開出新課:土地經濟學、農產品運銷、農業合作經濟、農業金融等專業課。
在梁慶椿的倡議下,《浙大農業經濟學報》得以問世。他為學報第一期撰寫了《各國學者所見農業經濟學目的之比較研究》(代發刊詞),以後又在該刊發表《論吾國過去農業經濟研究之缺點及增設研究機構之必要》一文。這兩篇論文評述了當時世界各國及我國農業經濟研究的狀況和存在問題,提出了改進的意見,深受有關方面的重視,並為當年爭得設立農業經濟研究所之力作(以上兩文現存浙江農業大學圖書館“珍藏倉庫”中)。有問題登門求教,他無不熱情解答,誨人不倦;因此同學們對他很尊敬愛戴。
他是當時浙大的名教授之一。在浙大西遷期間,由於他的真才實學吸引了不少教授,並使農學院其他系,甚至外校的學生轉到農經系來,壯大了教、學隊伍,培養了人材,為浙大農經系的成長發展奠定了基礎,在1942年成立了農業經濟研究所。
梁慶椿在國內外讀大學和研究生時期主修經濟學,在經濟學方面的造詣很深。農經系同學聽他的課時.總是津津有味,孜孜不倦。他堅持原則,嚴格遵守教學方針和教學計畫的精神,主持工作。
梁慶椿不但重視學生的理論學習,同時也強調調查研究,注意農村調查,從實踐出發分析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在廣西宜山時,他為學生開設農村調查方法的課程;暑期中又親自帶學生到小龍江鄉作調查,啟發學生提出畢業論文設計.蒐集調查資料, 歸納分析,加以論證,寫出有個人見解的畢業論文。
大西遷輾轉多處.均利用寒暑假進行,以不影響學業為主旨。抗日戰爭中,連年烽火.學生生活艱苦,有時不免受內、外因素的干擾,不能專心學習。梁慶椿不僅安貧樂道,認真教學,並時時諄諄教導學生,要專心致志於學習和事業,用以報國。教書育人不在多言,春風化雨,師道尊嚴盡在其中。
浙大在湄潭時,農學院院長蔡邦華先生一度有倦勤之意,竺可楨校長曾教請梁先生接任院長之職。梁慶椿認為浙大農學院的教師和學生的水平及素質都很不錯。農學院需要有安定的局面以發揚優勢,力主竺校長再說服蔡先生繼續擔任院長。從此浙大農學院在教師、學生同心協力下茁壯發展,成為國內外知名的農學院。梁慶椿遠見卓識,以大局為重,不計個人名利地位,而把一心都用在農經系的鞏固和發展上,使農業經濟學的教學和研究範圍不局限於僅僅從事農襯調查和土地利用,而向巨觀研究擴展,在我國農經學界中獨樹一幟。
1942年,梁慶椿離開浙大到重慶擔任中國農民銀行經濟研究處處長,領導農業金融的研究工作,主編中國農民銀行研究刊物。1946年,經當時農民銀行總經理的推薦,以學者身份派赴美國,擔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遠東部主任及顧問,服務23年後退休。又應盧瑟・賴斯學院之請,在該校執教。1975年得該院教學優秀金牌。爾後,他又在家開館授課,教授經濟學和統計學等課程。
梁慶椿一生無他好,唯與書結成不解之緣,他的畢生收入大半用於購書。離開農行赴美時,他的藏書太多,沒有條件隨身運去,均留在農行總管理處。居美40餘年,小樓居處又藏書成堆。入其居處,人在書中曲徑通行,幾無坐處;而梁慶椿躋身其間,每日讀書依舊,樂在其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