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廣[前廣東省總工會主席]

梁廣,廣東新興人。1925年參加省港大罷工。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香港工人代表會主席、全國總工會蘇區執行局主任、全國總工會組織部部長。建國後,歷任中共廣州市委副書記,廣州市副市長,廣東省第二、四屆政協副主席,廣東省總工會主席,廣東省第五、六屆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全國總工會第九屆執委、常委。是第二、三、五、六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五屆全國政協委員。

基本信息

個人簡介

梁廣 梁廣
朱光、李章達、葉劍英、梁廣(左起) 朱光、李章達、葉劍英、梁廣(左起)

梁廣,產業工人出身。19 25年6月參加省港大罷工,任船藝公會幹事。1927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中共支部書記、香港區委委員。同年12月起參與組織、接待和安置廣州起義失敗後轉移至香港的共產黨員和革命者。 1928年起任中共香港市委組織部部長、香港工代會主席、中華全國五金職工委員會委員長。在香港和國民黨統治區從事秘密工人運動。1931年夏轉入中央革命根據地,任中華全國總工會蘇區中央執行局主任,後改任中華全國總工會組織部部長。參與領導中央蘇區廣大工人支援紅軍反“圍剿”和根據地建設,參加第三至五次反“圍剿”鬥爭。1933年夏曾兼中國工農紅軍工人師政治委員。1934年任中共福建省委常務委員兼職工部部長。1935年冬赴蘇聯入列寧學院學習兼中國部支部書記與工會主席。1936年後任中華全國總工會駐赤色職工國際代表。抗日戰爭爆發後回國,1938年春任中共廣東省委常務委員兼職工部部長。1940年秋任中共粵南省委書記。領導廣東南部開展抗日民主鬥爭,組織抗日游擊隊。曾兼中共粵東南特委書記及軍委書記。1943年4月成立珠江抗日縱隊,任政治委員。1945年春任中共廣東區黨委副書記。解放戰爭初期任中共中央香港分局委員兼城市工作委員會書記。1948年起任中共粵桂邊區黨委書記兼軍委主席,領導粵桂邊進行爭取解放的武裝鬥爭。1949年8月領導成立中國人民解放軍粵桂邊縱隊,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指揮所部配合主力部隊解放廣東、廣西。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中共廣州市委副書記兼廣州市副市長,中共中央華南分局委員,國務院第一機械工業部重型機械局副局長,中共廣東省委統戰部副部長,廣東省政治協商會議副主席,廣東省總工會主席,廣東省第五、六屆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等職。被選為第二、三、五、六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五屆全國政協委員,中華全國總工會第六屆執行委員、第九屆執委會常務委員。1990年6月27日,因病在廣州逝世。

人物生平

梁廣 原名霖廣,當學徒時改名梁廣。系中共將軍。廣東省新興縣楓洞村福塘坊人,福海公第二十代裔孫。生於1909年12月3日(農曆十月廿一日),卒1990年6月27日(農曆閏五月初五)上午6時40分,享年81歲。其高祖父梁高(可敬公長子)生乾隆庚辰年;曾祖父梁作儒生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配簡氏,繼配甘氏生嘉慶二年(1797年),生三子:長顯仁,次顯義,三子顯智;祖父梁顯仁生嘉慶二十二年(1818年),配黃氏生道光元年(1821年),生二子:長公安(止),次士安。父親梁士安生同治五年丙寅年(1866年),1935年在鄉病逝,享年70歲;母親甘氏生光緒二年丙子年(1876年),1925年在鄉病逝,壽50歲。梁廣有四兄弟三姐妹,大哥日初,二哥印均,四弟林盛,均先後在廣州當工人。家貧,只有半間房屋。父母以挑擔當苦力、打柴、捕魚為生。

梁廣九歲始由外婆送其上私塾念書,上學三年因外婆家貧而輟學。未到十二歲,在1921年夏天, 梁廣跟隨其叔父在洞口乘坐小船,沿著彎彎曲曲、兩岸翠綠的新興江,劃出西江,到了廣州,從此走上了打工生涯。先後在電器店、木器鋪當學徒兩個多月,後經父親介紹,到了南海縣平洲,住在堂叔梁乙(顯智公之子)家。堂叔在南海平洲祥益紡織廠做工多年,遂介紹廣侄在該廠當了兩年木工學徒。恰逢有人從香港來招工,梁廣趁機轉到香港英國佬開的九龍啤利造船廠木工車間,正式當上了現代工人。1925年6月,英、法帝國在廣州沙面製造了駭人聽聞的“沙基慘案”,中華全國總工會在廣州成立了省港罷工委員會,15歲的梁廣毅然加入“船藝工會”, 隨著浩浩蕩蕩的工人隊伍, 離港步行到廣州, 投身於轟轟烈烈的省港大罷工,直至1927年。

1927年國共分裂前夕,黨組織派鄧地同志帶梁廣回香港原廠做工。1927年4月梁廣參加中國共產黨,入黨介紹人是同廠的方文星、蔡康木。1927年廣州起義失敗後,梁廣根據黨的指示,秘密組織接待安排廣州起義後撤退到香港的共產黨人,其中協助黨組織將葉劍英從香洲石山(今珠海市)接至香港後護送到上海。1928年1月初,建立九龍區委,梁廣是區委之一。1929年5、6月間,香港九龍區委被破壞,梁廣在工友的掩護下避過了警探的緝捕,按照黨的指示,撤到上海。8月,到英國塔夫總統郵船當海員一年,負責黨組織從上海到香港的黨內交通。梁廣先後到過日本的神戶、大阪,美國的檀香山,菲律賓等地。1930年10月,梁廣被調回香港,任香港市委組織部長兼香港工人代表會主席。1931年1月,省委內部交通員莫叔保叛變,黨組織遭到嚴重破壞,梁廣在李富春領導下,在危急關頭,設法從獄中救出兩批人。其中有省委書記盧永幟(盧德光)和宣傳部長黃師爺等五人。1931年4月,梁廣調到江西中央蘇區任全國總工會中央蘇區執行局主任。1933年5月,任全國總工會組織部長。1933年8月1日,在瑞金城南郊竹馬崗廣場,朱德、葉劍英等中央軍委首長舉行了中國工農紅軍工人師成立大會。中共中央軍委在大會上正式命名“中國工農紅軍工人師”為“中國工農紅軍警衛師”,該師共12600餘工人。朱德宣布:任命原全總蘇區中央執行局組織部長梁廣為“中國工農紅軍警衛師”政治委員。1933年9月下旬,展開了第五次反圍剿,工人師離開集訓地,開赴戰場,負責保衛紅色首都—瑞金。同年10月紅軍長征時,梁廣因患大病,組織上決定留他在蘇區,病癒後到閩粵贛省委任常委兼職工部長。

1935年9月,黨決定梁廣到莫斯科列寧學院學習,兼任該院中國部黨支部書記,後又兼任赤色職工國際中國代表。1937年冬離蘇回國。1938年1月到達延安。同年3月成立中共廣東省委,梁廣任常委、職工部長。1938年10月,廣州淪陷。省委決定成立粵東南特委,梁廣任書記。1940年6月,廣東成立粵北、粵南兩個省委,梁廣任粵南省委書記。1941年12月香港淪陷後,梁廣及潘靜安、黃施民、張振南等三十個黨員留在香港,堅持鬥爭。1946年11月,梁廣任中共香港分局委員兼城市工作委員會書記,領導了1947年的香港六萬多工人的罷工運動。

1948年4月,梁廣任粵桂邊區黨委書記、粵桂邊區軍事委員會主席。他率部隊在湛江、化州、吳川等地多次對敵軍發動襲擊,取得節節勝利,民眾稱其部是“天兵天將”。1949年8月1日,梁廣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粵桂邊縱隊司令員兼政治委員,指揮部隊(25000餘人共八個支隊)取得了重大軍事勝利,策劃駐守湛江的敵62軍其中兩個營起義;與第十三軍一道,殲滅國民黨白崇禧集團軍和余漢謀集團軍10餘萬人,其中粵桂邊縱隊殲敵24000餘人,顯示出梁廣將軍驚人的膽略和傑出的軍事指揮才能,受到第四野戰軍司令員林彪、副政委譚政、參謀長蕭克的通令嘉獎。

1949年10月廣州解放後,梁廣歷任廣東省人民政府委員,廣州市副市長兼廣州市勞動局局長。1953年6月,梁廣調任一機部三局黨委書記、副局長。1960年12月,任廣東省政協副主席、統戰部副部長。1961年10月,任廣東省工會主席、黨組書記。文革期間,1968年12月至1969年3月,下放粵北曲江花坪“五七”幹校勞動。1969年3月調回省總工會任軍管組成員、機關黨支部副書記。1971至1978年任廣東省交通戰線副主任、省工交辦主任、省計委副主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