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實秋論文學

梁實秋論文學,是一部小說,小說進度連載中。作者是梁實秋。1978年發表《時報》的作品。

基本信息

書名梁實秋論文學
作者 梁實秋撰
作品語文 chi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台北市/時報/民67
稽核項 [17],690面/19公分
ISBN/裝訂方式/價格 平裝/贈品
叢書名/叢書號 時報書系;134
人名標題--姓/名/生卒年代 csh/梁/實秋/作品集
主題標題--(主題復分) csh/文學/評論
中國圖書分類號(CCL) 810.7/3332

出版背後的故事

《梁實秋論文學》一書,是一直想在大陸出版的文藝理論著作。本來,一九九五年春夏之時,西南地區某出版社都已緊鑼密鼓操辦起來,但由於種種原因,終於未能付梓。
那還是1993年的12月份,在上海華亭賓館與韓菁清相處的十多天當中,不時談到梁實秋論文學的話題。鑒於梁實秋先生的文藝理論觀點與大陸通行的觀點殊途異道,見解獨特,我曾幾次提出請韓菁清女士以傳播炎黃子孫文化為重、為溝通兩岸思想和為營造一種海峽兩岸寬鬆的華夏文化氛圍為己任,再三勸她同意將梁實秋教授的論文學等著述讓大陸出版。直到我們在上海虹橋機場告別,她依然未曾開口說“同意”。到了1994年4月,她來上海之前,又專門來信邀我再去上海見她。這次住在衡山賓館,在那裡,她曾幾次給我提起“這兒是‘四人幫’在上海的窩子,是張春橋的‘辦公室’”。後來我體會她反覆講此話,大約是對大陸上糾正了對梁教授的不適之辭有新的感慨,她常說:“沒有柯靈就沒有對梁實秋的平反。”在我們平常的通信中,一直談著關於出版《梁實秋論文學》一書的事,在1994年3月3日的來信中,就出此書一事說:“等我回大陸時再詳談。”4月4日果然到了上海,當晚電話里問我去不去,依然是“吃住我招待”。為了出書的事我準備了幾天,於11日才抵上海,這次相處了一周,除了編定《韓菁清選本·梁實秋閒適散文精品》一書外,計畫靠前的就是《梁實秋論文學》了。4月17日我們在上海虹橋機場分手,21日,她從台北家中來信。信中是這樣寫的:“小天二(筆者註:她常稱我‘小天二’,因我住址在小天二路):機場一別已第四天了,上海雖有毛毛雨,飛離虹橋上青天就是大太陽,天氣極好,抵香港很準時,香港機場小,人多,很熱,幸虧這次只呆三小時,在餐廳喝了一碗玉米湯。能坐就好,我最怕站立,走路倒是不怕,回來到家已十二時,又整理了一夜的行李,上海美發廳的小王,送了二十包茶葉,一年必須喝完,茶葉太好,又不值得隨便來客就泡茶,不懂欣賞品茗的人,是一種浪費!台北已三十二度,南部則三十五度,熱得難受,小丫丫(筆者註:‘小丫丫’是她養的貓,在她來上海前,送去獸醫院作閹割手術)已從醫院接回,情況良好,花了五千元。獸醫是一門相當賺錢的行業,爬格子的人,任憑讀多少書,稿費少得可憐!九月份儘量想法子到成都,不過僅數天,拜託鄰居照顧貓的三餐!時間對我而言太緊湊了,不夠用!搬家一個人搬(筆者註:她於1994年3月初開始從台北四維路搬到敦化南路住,韓菁清生前有愛搬家的習慣)。像螞蟻、老鼠,太緩慢了!可憐!一言難盡!”讀了這封信,我頓感思緒萬千,仿佛她那為生活苦累,為亡夫的著作奔波,形單影隻猶在眼前。她信中說的九月份到成都,目的是就《韓菁清選本·梁實秋閒適散文精品》一書,為首屆四川書市的讀者簽名,同時,她將到成都與我進一步詳談《梁實秋論文學》一書的出版事宜。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萬沒想到,韓菁清在即將赴川之際,於8月10日溘然逝世,赴川之念成了遺願。好在她事前做了重要的工作,於7月2日將《文學因緣》、《古典的與浪漫的》、《白貓王子及其他》三本書郵寄給了我,7月21日又寫了兩封信,第一封信上說:“世江:信及底片今天收到,小翁於7月7日仙逝!小邱今天來信也告訴我,你與她通了電話,她很高興去成都……天熱我不大出去,飲食簡單,勿念,願你也加強注(意)(飲)食健康,問候全家好,大姐。”另注兩行字:“十八歲前留影,請保留。”同一天,她似乎還有什麼沒交待完,又給我寫了另一封信:“小殷,上次寄去的三本書可重印,我的電話是×××××××,半夜至上午八時,三下掛斷,響三次後才聽。十八歲之前的照片,王星記扇子。無敵牙粉。代候太太、小兒子好,大姐深深的祝福你。”她這一天裡給我寫了兩封信,並精心選了十八歲前的照片二十八張郵給我,特別註明“請保留”。我理解她的用意,她曾經與我談起想出版一本她的個人畫冊,我手上有她和梁教授的照片三百多幀,在我有能力為此而承擔義務的時候,我將會為她實現這個遺願,以慰她在天之靈。
為了出《梁實秋論文學》一書,在好友明德兄的激勵之下,我加緊讀選韓菁清贈的三本書,責任編輯曹女士也興奮不已,把我催得喘不過氣來,文章選定,書名議定,連封面設計都已初步有了眉目。1994年8月25日,突然接到上海小邱的電話,告知韓菁清突然去世。噩耗傳來,我的情緒也受到嚴重打擊,書稿就一直推遲下來。到1995年春,重提舊事,繼續著手該書的出版,正在快付印時,我突然又因工作調動離開了出版社。
《梁實秋論文學》這本書現在未能出版,我總認為是一大憾事。該書的內容韓菁清幾乎沒有披露。梁實秋也是中華民族文化營壘中的一員大將,他雖是殊途異道,終歸也屬一家之言,並且言之有理,讀後讓人明智。
韓菁清離開人世已經一年多了,她生前交給我的這件事至今未能完成,總覺得是一大遺憾。

作者簡介

梁實秋(1903-1987),原籍浙江杭縣,生於北京。學名梁治華,字實秋,一度以秋郎、子佳為筆名。
40歲以後著力較多的是散文和翻譯。散文代表作《雅舍小品》從1949年起20多年共出4輯。30年代開始翻譯莎士比亞作品,持續40載,到1970年完成了全集的翻譯,計劇本37冊,詩3冊。晚年用7年時間完成百萬言著作《英國文學史》。
梁實秋散文集文人散文與學者散文的特點於一體,旁徵博引,內蘊豐盈,行文崇尚簡潔,重視文調,追求“絢爛之極趨於平淡”的藝術境界及文調雅潔與感情滲入的有機統一。且因洞察人生百態,文筆機智閃爍,諧趣橫生,嚴肅中見幽默,幽默中見文采。晚年懷念故人、思戀故土的散文更寫得深沉濃郁,感人至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