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家夼村

梁家夼村

山東省煙臺市萊陽市萬第鎮梁家夼村,現有村民446戶,人口1100人,勞動力680,外出務工人員60人。村莊屬於山村,有黨員47人,兩委班子平均年齡46歲。該村耕地總面積2430畝,糧田面積2400畝,果園30畝,水面養殖面積5畝,有豐富的土地、勞動力等資源。村莊集體資產淨值1.5萬元,村民主要收入來源種植業,人均純經營性收入3200元。 2014年,通過山東省住房城鄉建設廳審查,梁家夼村被授予為“第一批省級傳統村落”稱號。據了解,傳統村落是指村落形成較早,擁有較高的傳統資源,具備一定歷史、文化、科學、藝術、社會、經濟價值,應予以保護的村落。傳統村落保留著豐富多彩的文化遺產,是承載和體現中華民族傳統文明的重要載體。

基本信息

婦救會與“萊東赤山營戰旗”

梁家夼村 梁家夼村

這是一面陳列在中國革命軍事博物館裡的紅旗,三角形的旗邊縫製著白色 的鋸齒形飛邊,旗上繡著“到前線去殺敵立功”、“萊東赤山營”幾個大字。這是一面戰旗,它不僅包含著萊東縣赤山區(現萊陽市)青年男子踴躍參軍參戰的動人情景,更凝聚著以於鳳蘭為代表的廣大民眾對人民子弟兵全力支援的殷切期望和赤誠之心,聚集著“赤山營”戰士的英名和功德。

新被面,婦救會繡紅旗贈赤山營

“1947年,國民黨反動派對我膠東解放區發動了瘋狂進攻。解放區人民為了保衛勝利果實,踴躍參軍參戰,積極支援前線。”萊陽市委黨史研究室副主任楊海峰介紹,為支援解放戰爭,萊東縣掀起了參軍熱潮。全區32個村莊,呈現出了黨員幹部帶頭、父送子、妻送夫、姐妹送兄弟的大參軍動人場面。短短几天,全區800多名青壯年報名參軍。經過全區層層選拔,有458名青年批准入伍,組成一個營,命名“萊東赤山營”。由區武裝部長梁風臣任營長,區委宣傳委員於成竹任教導員。“新兵集結前一天晚上,區委書記與區長商議,能有一面大旗給‘赤山營’打著就好了,可惜時間來不及了。恰巧這話被到區里送參軍物品的 梁家夼婦救會主任於鳳蘭聽到了。於是,於鳳蘭就組織婦救會連夜繡了這面旗。”梁家夼村支部書記梁風貴介紹說。記者跟隨梁風貴,順著一條彎彎曲曲的小巷,找到了於鳳蘭的故居。於鳳蘭老人早已去世,她的女婿,今年70歲的梁國民老人回憶了往事。“當時身邊沒有合適的材料,最後是用紅綢子被面做的旗。”梁國民說。

原來,為了做這面旗,於鳳蘭從箱子裡找出結婚時未捨得用的唯一一床紅綢子被面,又找到自己要好的夥伴薑桂秋、宮淑香講明自己的想法。一聽給“赤山營”的同志做旗,她倆都表示贊成。說乾就乾,裁的裁,縫的縫,一面大旗很快就做成了。這時,已是凌晨兩點半了,兩個夥伴要走,於鳳蘭扯住她倆說:“應該再繡上幾個大字,表表咱姐妹的心意。”她倆齊聲叫“好!”於是,三個人議論繡什麼字,這個說“參軍光榮”那個說“保家保田”……議論到最後,感到“到前線去 殺敵立功”這八個字更合乎心意。為了趕時間,立即找人寫好,直到曙光升起時,才把旗繡好,並在旗的右邊繡上了“萊東赤山營”五個字。

勇向前,膠東子弟高舉旗幟打過長江

第二天清晨,鄉親們滿懷激情,吹吹打打,把參軍青年和家屬送到集結地點———赤山區後瓦馬村。“歡送參軍大會的會場布置得十分莊嚴,458名參軍青年,英姿颯爽,精神抖擻,整整齊齊地站在歡送大會廣場的中央。”楊海峰迴憶起當時的情景。當會場正進行戰前動員時,於鳳蘭等3人跑到了主席台,親手將飽含著她們三人及所有鄉親心愿和期望的“赤山營”大旗交給了區委書記劉玉純。劉玉純十分驚喜、激動,並就大旗上縫製的“到前線去 殺敵立功”八個大字,發表了慷慨激昂、鼓舞人心的講話。頓時,會場的氣氛達到了高潮。在民眾一片歡呼聲中,劉玉純把紅旗交給了“萊東赤山營”營長梁風臣,458名參軍青年高舉著這面紅旗加入了八路軍第九縱隊。

後來,“赤山營”的戰士們高舉這面旗幟,轉戰南北,衝鋒陷陣,參加過無數次戰鬥。其中包括淮海、渡江等重大戰役,一直到全國解放,立下了赫赫戰功,為這面紅旗增添了無限光彩,使它成為膠東人民革命史上的一座豐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