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原文
桔井
靈桔無根井有泉,世間如夢又千年 。
鄉園 不見重歸鶴 ,姓字 今為第幾仙。
風冷露壇人悄悄,地閒 荒徑草綿綿。
如何躡得蘇君跡,白日霓旌 擁上天。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桔井:在今郴州一中校園內。傳說當年郴州曾發生瘟疫,蘇母用井中泉水煮桔葉給百姓治病,使百姓免遭疫災,救活了許多人。後來,“蘇母用井水煮桔葉給百姓治病”這一典故成了中醫學的代名詞,現在一些中藥鋪里懸掛著“桔井泉香”的匾額,即來源於此。
⑵千年:指從蘇仙所生活的年代到唐中期,已有近一千年時間。
⑶鄉園:指蘇耽故鄉郴州。
⑷歸鶴:指載蘇耽升仙之鶴。
⑸姓字:姓與字。古代人有姓、名、字、號。這裡用來代指蘇仙。
⑹地閒:指土地無人耕種。
⑺霓旌(ní jīng):彩旗。
白話譯文
蘇母以泉水煮桔葉為百姓治病,這個故事就和夢一樣已經流傳千年了。
郴州再也沒有出現過蘇仙,成仙的蘇耽應該回來看看了。
清冷的風自顧自地吹遍郴城大地,田疇無人耕種,小徑荒涼淒清雜草叢生。
怎么才能跟隨蘇仙的足跡,在青天白日下被人們用彩旗擁著飛升九天。
創作背景
這首詩寫於作者任道州刺史期間。廣德元年(763年),元結因抗擊史思明有功,調任道州刺史。此時,湖南一帶也因安史之亂而貧弱蕭條,災荒並起,民不聊生。元結慕名來到郴州,憑弔桔井古泉,作此詩。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首聯懷古,突出郴州特色。蘇母以泉水煮桔葉為百姓治病,在詩人筆下,桔因可治病而“靈”,因“靈”而“無根”。這仿佛是飛來神筆,將郴州的桔與井寫得神采飛揚了,作者正是藉此語突出桔的神性仙能,與下聯的“如夢”照應。世間千年本是實寫,但與“如夢”二字結合,就將郴州千年的歷史寫得如夢如幻神奇無比了。而這正是蘇仙帶來的郴州文化特色:地不在大,有仙則靈。作者巧妙地將蘇仙的傳說融入詩中,讀來獨具郴州風味。
頷聯寫蘇仙以正直、善良、愛民、仁義為本,救治郴州百姓於苦難之中,而現實中國衰民病,萬民流離,詩人趁此抒發了對蘇仙之類神靈救治天下百姓的感慨。四望郴州故園,卻不見有蘇仙的蹤跡,心裡不免有些惆悵,於是發出“姓字今為第幾仙”的呼喊,瘡痍世間,成仙的蘇耽應該回來看看了。
頸聯回到眼前,詩人四顧山川,只有清冷的風自顧自地吹遍郴城大地,沾滿露水的泥台邊上,草屋泥牆敗壞,人聲寂寂;田疇無人耕種,小徑荒涼淒清,四野荒蕪,雜草叢生。此處以“綿綿”二字寫草,寫出的是大自然的勃勃生機,這與杜甫的“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可謂異曲同工。大自然的生機映襯著社會的生機。此情此景,詩人萬千憂愁集於一身,國家動盪不安,藩鎮危機仍在,人民流離失所,兵災荒災相連,政乖國貧民困。詩人計無所出,只好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救蒼生。
尾聯順勢而出,說要是誰能像蘇耽當年拯救天下百姓一樣拯救當今天下,那一定會在青天白日下被人們用彩旗擁著飛升九天。作者藉此來表達拯救天下危局的願望。
全詩以憶蘇母桔井救民開頭,以盼蘇耽再現結尾,體現了詩人憂國憂民的高尚情懷,表達了詩人以天下為己任、拯救黎民於水火、振興國家於衰微的政治理想。本詩思維嚴密,句句鉤連,渾然一體,虛實共生,相得益彰,寫出了郴州的個性特色,表達了詩人的個性情懷。
名家點評
清·莫友芝:“全與次山風格不似。”(《書城挹翠錄》)
作者簡介
元結(719~772年),字次山,號漫叟,魯山(今河南省魯山縣)人。玄宗天寶十二年(753年)中進士。安史之亂爆發後,以右金吾兵曹參軍攝監察御史,充山南西道節度參謀。史思明南侵,元結在唐、鄧、汝、蔡等州組織義軍作戰,保全了十五個城池,立了戰功。代宗廣德元年(763年),被任為道州刺史,最後任容州都督充本管經略守捉使,閃遭權臣忌害,辭官歸隱。在文學創作上,元結反對齊、梁以來“拘限聲病,喜尚形似”的浮華文風,反對以風花雪月和“歌兒舞女”為內容的作品,支持文學創作為封建統治階級服務。著有《元次山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