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博

桑博

桑搏(Sambo)一語來自俄羅斯語意思就是“不帶武器的防身術”——徒手格鬥術,是前蘇聯的“國技”由於傳統的桑搏技藝以摔法為主,所以以被俗稱為“俄式摔跤”或者“俄式柔道”,但它並不是純粹的“柔道”與“摔跤”。

基本信息

創始人

桑博並沒有明確的創始人,但現在的俄羅斯桑搏愛好者普遍認為是奧謝普科夫(Va-siliOshchepkov)和斯彼德諾夫(ViktorSpiridonov)開創了這項運動。

歷史

桑博桑博

1904年,為了各自的利益,日俄兩國在中國境內爆發了著名的“日俄戰爭”,然而貌似強大的俄羅斯軍隊竟然不敵日本,大敗而歸。當時的沙皇尼古拉二世曾專門召開軍事會議分析戰敗原因,最終他們得出的結論是,戰略戰術並非失敗的主要因素,士兵的個體戰鬥力和戰鬥精神才是導致慘敗的根源。

1905年,在日本長大的柔道高手奧謝普斗夫回到了俄羅斯,俄軍方立即派出著名軍事教官斯彼德諾夫與他合作,將柔道摔跤揉和在一起,設計出了一套適合俄國人體質特點的格鬥術,這就是“桑搏”。

1938年,蘇軍開始在全軍中推廣這種兇狠的格鬥術,其中頂尖高手紛紛被選拔到特種部隊服役。冷戰時期,桑搏作為一項格鬥運動成為超級軍事大國前蘇聯的“國技”。

自20世紀初發展起來,在前蘇聯統治時期,特別是史達林時代,桑搏作為一種團結各民族的體育運動,在前蘇聯15個加盟共和國內廣為發展和傳播,曾盛行一時,並開始具有國際影響力,有了專業的運動技術組織和國際、國內比賽。

分類與特點

分類

現代桑搏根據其風格主要可以分為三個流派:

• 運動桑搏(一種國際性的摔跤運動)、

•桑搏格鬥術(桑搏自衛術)、

•極限桑搏術(在最危險情況下使用的桑搏)。

特點

風格特點類似於柔道術或者合氣道,其主導思想是將自衛作為前提,針對持械或徒手攻擊者進行有效反擊,一般情況下都是後發制的,以防守反擊為主,是一種較為溫和的格鬥技術;

攻擊桑搏,主要是通過徒手或持械搏鬥對對手進行擒拿控制、繳械俘虜,類似於元限制搏擊術,可以對敵人進行廣泛的打擊,所以又被叫做“擊打式桑搏”。

極限桑搏術,又稱“特情桑搏”或“實戰桑搏”,專門為特種部隊和快速反應部隊以及執法軍警量身打造的格鬥技術,是一種純粹可以決定對手生死的格鬥技藝,是典型的專為“殺人技術”手段多樣,專業科學,根據完成任務的目的和目標的不同其格鬥形式也豐富多彩,被譽為前蘇聯克格勃“奪命利器”。

比賽規則

服飾

桑搏的專用道服上身就是紅色或蘭色衣(便於裁判識別),下身則是摔跤短褲,系紅色或蘭色腰帶,是典型的摔跤式著裝。

得分

得分規則同柔道比較相似,如果能幹淨、迅速地將對手摔倒在地上,可以獲得完全的勝利。或雙方的比分差距達12分,比賽也將結束。

犯規 

桑搏的關節技同柔道非常相似,但不可以將手臂折向後背,也不可以對頭部進行按壓或扭動。除了柔道中的手臂關節技外,桑搏中還可以使用腿關節技。

比賽時,不可以用手擊打,不可以站立使用關節或反關節摔倒對方,不可以剜眼或手掐對方的喉嚨

級別

運動桑搏:設男子57公斤級、62公斤級、68公斤級、74公斤級、82公斤級、90公斤級、100公斤級、100公斤以上級和女子52公斤級、56公斤級、60公斤級、64公斤級、68公斤級、72公斤級、80公斤級、80公斤以上級;

格鬥桑搏只設男子組,級別設定與運動桑搏相同。男子組單場比賽時長為5分鐘,女子組則為4分鐘。比賽除一方取勝外,還可能出現雙方喪失比賽資格的情況。

場地

桑搏比賽在邊長為11至14米的正方形軟墊上進行,軟墊以合成纖維材料製成,厚度不小於5厘米。其中比賽區域位於軟墊中央,為直徑6至9米的圓形,周邊有寬度不小於2.5米的保護區帶。比賽時,選手應著袖長至腕部的桑搏衫(含腰帶)、由軟皮革製成的桑搏靴和遮至腿1/3處的短褲,男選手可戴護襠。

比賽

前蘇聯體育聯合委員會在1938年將桑搏運動列為蘇聯正式體育比賽項目;
1939年蘇聯舉行了第一屆全國桑搏大賽;
1972年在伊朗的德黑蘭舉行了首屆國際桑搏大賽;
1973年在伊朗首都德黑蘭舉辦了第一屆世界桑搏錦標賽;
1980年在前蘇聯俄羅斯舉行的奧運會上桑搏被列為表演項目。
現在桑搏世錦賽、世界盃賽、歐洲公開賽等各種各樣的國際比賽也很多,至今已成為與國際式摔跤並駕齊驅的一種摔跤門類。

中華台北隊選手楊雅鈞在亞洲桑博錦標賽中奪金

2013年6月,在韓國舉行的亞洲桑博錦標賽中,中華台北代表隊選手楊雅鈞,首日擊敗哈薩克斯坦選手,為中華台北代表隊奪得一面金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