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全鄉總面積52.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2597畝,總人口11154人(其中城鎮人口201人、農業人口10953人),轄衛星、青松、分水、光輝、洪豐、李莊、燈塔、石鼓、群英、利華、東風11個行政村。主要產業是蠶桑、生豬、西河山羊、小家禽家畜等。屬南充市蠶桑基地之一,全鄉擁有萬畝小桑園。鄉有衛星村永安廟,2002年被南充批准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燈塔村天堂山,洪豐村金龜廟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地理位置
教育
鄉內有初級中學1所,教師22人,教學班9個,其中獲得中級以上職稱的9人。2004年向南高輸送新生13人,南部二中輸送新生12人,其它學校輸送新生84人,教學質量、教育水平名列全區第一。全鄉有國小2所,一小有教師24人,入學率100%,二小有教師22人,入學率達100%,已普級九年制義務教育。有鄉級衛生院1所,村級醫療站11個,共有醫務工作者25人。鄉有文化服務中心1個,編職數5人,實有3人,農業服務中心1個,編職數9人,實有7人。
【教育事業取得顯著進步】進一步鞏固“普九”教育成果,全鄉適齡兒童入學率達100%,在校鞏固率100%,國小、國中普及率100%,國小畢業升學率達100%。教育基礎設施投入力度進一步加大,投資65000元,對中國小進行危房改造,桐坪鄉2004年被縣委、縣政府評為“尊師重教先進集體”。
經濟
2004年全鄉農業生產總值3000萬元,其中種植業1200萬元,養殖業1800萬元,實現財政總收入122萬元,財政總支出122萬元。全年糧食總產達600噸,油料250噸,農民人均純收入1980元,增長6.5%。
全鄉以蠶桑生產為主兼多種經營,調減糧食麵積,擴大花生、油菜、豆類作物,全鄉糧經比例達到4:6。全年共養蠶4920張,蠶繭收入200餘萬元。青松、石鼓、利華、分水、群英等村完成發種任務達95%以上,紙板方格簇、篾格簇、塑膠簇推廣使用率達60%;全年生豬出欄8000頭,生豬收入600餘萬元;以西河山羊為依託,走公司+農戶、業主+農戶的路子,全年實現人均養羊1.2隻;全鄉外出務工4000餘人次,勞務收入2000餘萬元。圍繞小家禽、家畜、中藥材、花生、油菜等,全年出售小家禽、家畜20萬餘只,種植藥材600餘畝,花生4300畝,油菜4000畝。
桐坪鄉是市確定的蠶桑基地鄉鎮之一,縣確定的糧油、生豬、山羊基地鄉鎮之一。主要糧食作物有水稻、小麥、玉米、紅苕等,經濟作物以油菜、花生、海椒為主,小雜糧以綠豆、豌豆、胡豆為主。2006年全鄉農業生產總值5500萬元,糧食年生產能力5750多噸,農民人均純收入2160元。有鄉衛生院1所、村級醫療站11個,有村國小1所、鄉國小2所、鄉初級中學1所。截止2006年底,全鄉11個村完成農村電網改造。全鄉安裝程控電話900多門,有行動電話500多部,家用電腦上網近50台,建有移動、聯通通訊基站各1座。場鎮建設面積0.5公里,居民有700人,集市貿易十分活躍。森林覆蓋率達40%。全鄉基層組織建設健全,共有14個黨支部,2006年底有黨員有人數355人 。
【產業結構】全鄉以蠶桑生產為主兼多種經營,調減糧食麵積,擴大花生、油菜、豆類作物,全鄉糧經比例達到4:6。全年共養蠶4920張,蠶繭收入200餘萬元。青松、石鼓、利華、分水、群英等村完成發種任務達95%以上,紙板方格簇、篾格簇、塑膠簇推廣使用率達60%;全年生豬出欄8000頭,生豬收入600餘萬元;以“西河山羊”為依託,走“公司+農戶”、“業主+農戶”的路子,全年實現人均養羊1.2隻;全鄉外出務工4000餘人次,勞務收入2000餘萬元。圍繞“小家禽、家畜”、中藥材、花生、油菜等,全年出售小家禽、家畜20萬餘只,種植藥材600餘畝,花生4300畝,油菜4000畝 。
社會發展
全鄉計畫生育率、綜合節育率、人口出生率均達95%,計畫生育“三結合”幫扶工作落到實處,幫扶利華村新增戶、聯繫戶、幫帶戶物、資總計3000元,按政策規定落實了對部分農村計畫生育家庭獎勵扶助戶48戶。落實民政優扶、救濟工作,全年救濟200餘人次。全鄉落實退耕還林1200畝,補助政策,兌現資金27.6萬元,829戶;落實糧食直補政策,兌現資金11.26萬元,辦理存摺195戶。文化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加強。11個村都建立了黨員活動室。全鄉廣播電視通纜6個村,銅軸電纜網4個村,安裝了南部至桐坪廣播電視光纖網,全鄉人民可看37套節目,並建成聯通信號發射站,分水村率先實現村通電話。按照“以人為本、安全第一”的方針,安全管理工作紮實,各項措施落實到位,切實杜絕了重大事故隱患,無重大傷亡事故發生。
2004年深入紮實地開展了“爭創人民滿意的鄉村幹部”活動,在全鄉範圍內掀起學習雍宗滿先進事跡活動,認真學習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增加了幹部依法辦事。依法行政的意識和能力,提高了執政水平。加強人民調解工作,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開展了“講文明、樹新風”活動,以實施“三百工程”為契機,修建了全鄉第一條村通碎石路,大力推進文明新村建設,全鄉建立文明新村1個,市級文明單位1個,縣級文明單位1個。鄉婦聯積極開展“家庭文明建設”、“雙學雙賽”、“美德在農家”、“以德育人,為國教子”等活動,2004年參賽婦女達4500多人次,參賽率過95%。鄉團委深入實施跨世紀“青年人才”和“青年文明”工程,積極開展“農村青年致
扶貧
基本概況
桐坪鄉位於南部縣西北部,處於三市(南充、廣元、綿陽)四縣(南部、鹽亭、梓潼、劍閣)邊界,距縣城130公里,屬升鍾水庫十個重淹鄉鎮之一。全鄉幅員面積50.7平方公里,轄11個村3037戶11063人,耕地面積11612畝。近兩年來,在縣委、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鄉上下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產業優先、基礎配套、環保同步、共建和諧”的庫區扶貧開發思路,解放思想,搶抓機遇,求真務實,開拓創新,在產業培育、設施建設和各項社會事業發展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開創了和諧穩定的良好局面。
富民興鄉進程
一、以“蠶桑、核桃、畜禽”三大支柱產業為龍頭,奮力推進富民興鄉進程。
按照蠶業“三化”工程和“一業七配套”的工作要求,推行“先鋒蠶業”模式,新栽桑樹5100畝,使全鄉桑園面積達到8800畝,實現了旱地桑園化;利用閒置村國小,改建大蠶房800平方米,新建大小蠶房3100平方米,全部添置了省力化蠶台;新培育養蠶50張業主13戶,養蠶20張大戶38戶,培育養蠶10張的大戶120戶。2007年養蠶發種恢復性突破4500張。在村社道路兩旁及民房四周栽植核桃25萬餘株,並切實加強了管護。認真開展畜禽防疫和保險工作,培育了陽光養殖場、瞎子養牛場 、鑫源養豬場 3大養殖場業主和300餘戶養殖大戶,年出欄純糧飼養的肉豬1.5萬頭,牛羊3000餘頭,小家禽10萬餘只。三大支柱產業的快速興起與發展壯大,促進了全鄉民眾的收入增加。
經濟發展平台
二、以“水、路”兩項基建工程為重點,著力提升經濟發展平台。
推行“四權”、“五自”模式,採取了項目帶動與民眾自籌相結合,農民負擔“一事一議”的辦法,2007年完成國補與自籌約1500萬元的工程任務。建單戶衛生井205口,聯戶衛生井259口,集中供水站 23處,紅層找水打井330口,建小II型水庫1座,整治病險水庫和山坪塘25處,新建攔河堰41處,新挖蓄水池45口,維修小II型提灌站7處,建人工飲水渠2500米。完成了13公里鄉道路基礎工程,建村道水泥路2.1公里,油路3公里,泥結碎石路38公里,社道路和產業路73公里。整鄉啟動沼氣項目,已建成投用180戶。基礎設施的改善,為經濟發展提供了良好平台,改善了民眾的生產生活環境。
構建和諧桐坪
三、以社會事業建設為載體,努力構建和諧桐坪。
完善鄉內4所中國小的硬體設施,學生可全部寄宿,解決了“上學難”;新建鄉衛生院1300平方米,各村均成立了村級衛生室,解決了“看病難”;住房救助11戶,風貌整治300戶,解決了“住房難”;投資45萬元建成省二級敬老院1座,入住五保戶47人,解決了“養老難”。同時,實現了廣播“村村通”,被縣委、政府確定為“桐坪模式”;切實加強環保,堅決取締網箱養殖,還庫區一片青山綠水。
著名景點
永安廟
為明代早期建築,清代補修,坐北朝南,為庭堂斗拱式建築,歇山式屋頂相傳放在屋頂中央的主梁為唐玄宗所御賜的“紫金梁”,之後無論是達官顯貴還是平民百姓,經過此廟必下馬叩拜,永安廟也因此聲名鵲起。據永安廟碑記:“其地舊屬閬中之西水,自西水至省,此地實為衝要,故為永安鎮雲”。現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金龜廟
清乾隆戊寅年間修建,至今有近300年的歷史;林木蔥鬱,主要有千年黃連樹、青皮樹、柏樹;鳥語花香,空氣清新怡人。修建寺廟用的是全立木,保存較為完整。廟內保存完好的貢桌,現已送至縣文管所收藏。有詩云:“此地號為龜,綠水乘龜宜伏此;前山須形馬,隔河神馬驥驅前”。現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天堂山
每年農曆2月初3趕廟會,唱堂戲;村民聚在一起的習俗,自清光緒年間,沿襲至今。廟內的暮鼓晨鐘,聲大而宏,悠長傳遠,於夜空中飄蕩擴散,回音繚繞,喧譁止兮,萬物岑寂,清心宜神;敲鐘人80多歲精神鐫爍,緊敲18下,慢敲18下,不緊不慢敲18下,如此反覆兩遍,總計一百零八下。佛教認為人有一百零八種煩惱,敲鐘一百零八下能解除塵世凡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