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洪鎮

桃洪鎮

桃洪鎮是湖南省邵陽市隆回縣的政府駐地,是隆回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位於縣境南部,赧水兩岸。東連雨山鋪鎮、北山鄉,南鄰山界回族鄉,西抵南嶽廟鄉,北毗石門鄉、灘頭鎮。2002年,總面積97平方公里。有林地5.44萬畝,耕地2.82萬畝,總人口約9.7萬人。

基本信息

湖南省邵陽市隆回縣桃洪鎮

桃洪鎮轄寺山、南山坪、煙霞、集材、天福、青雲、白里、白竹橋、馬杓、紫溪、南塘、文昌、竹塘、荊枝、大花、觀音、葉家、羅家、曙光、金門、蔭山、茶場、花門、資江、澄水、銅盆江、九龍、黃花洲、木山塘、紫陽、七里塘、青豐、銅江、楊柳、硯沖35個行政村和15個社區,390個村(居)民小組。共2.79萬戶,9.68萬人,其中回族近2000人。桃洪鎮為湖南省百強鎮。
桃洪鎮原名桃花坪,系隆回縣城關鎮,位於縣境南部,赧水河兩岸,東至雨山鋪鎮、北山鄉,南靠山界回族鄉,西抵三閣司、南嶽廟鄉,北接石門、灘頭鎮。地處湘西要道、寶慶西大門、邵武洞三縣“金三角”地區。鎮內交通方便,320國道、S312、S219等省道及上瑞高速公路穿境而過;全鎮村級公路108公里,形成了村村通公路、組組通機耕道的交通網路。

行政區劃

桃洪鎮轄35個村和15個社區,444個村(居)民小組,28244戶,總人口97473人,其中回族近2000人,農村人口4.55萬人,流動人口5萬人左右。總面積97.37平方公里,城區面積12平方公里,總耕地面積36881畝,其中水田22664畝,旱土14217畝。

建設大業

鎮內氣候溫和,雨量豐沛,土壤肥沃,物產豐富;盛產水稻、蔬菜、黃豆、油菜籽、西瓜、生薑、紅皮大蒜、寶慶辣椒、龍牙百合等農產品。桃洪鎮產業結構明顯最佳化。全鎮建成了集材、九龍、紫陽、雙井為中心面積達1500畝的大棚蔬菜生產基地,以寺山、集材為中心面積達120畝的網箱養魚示範基地,以白里、澄水、茶場為中心年出欄達11000頭養豬示範基地,以紫陽、木山、青豐為中心面積達1200畝的龍牙百合生產加工基地,以南松片9個村為中心的優質烤菸生產基地,推擴優質稻7800畝。農產品加工與銷售來勢看好,加工企業發展到60餘家,年產值達5000餘萬元。
桃洪鎮工業發展迅速。全鎮各類工業企業965家,逐步建成了造紙、建材和食品加工等支柱產業。城南紫陽綠色農產品(物流)工業園、城東紫霞紙業皮革工業園、城西紫光高新技術工業園、張家壠工業區和白里經貿小區等經濟開發小區落戶鎮內。運發包裝、龍牙百合、桃花椒醬等產品深受市場青睞。
桃洪鎮城鎮建設突飛猛進。到2004年底城區面積發展到12平方公里,城鎮人口達到5.2萬人。城區道路按照一級路面的標準實行全天候保潔,寬敞乾淨的桃洪路被評為省級“文明示範路”。投資近7億元建成了占地2000畝的的城西商貿城和全省最大的縣城汽車站­——城西汽車總站。投資6億元,占地3000畝的市級張家壠工業小區建設初具規模,城東路建材市場、農貿市場、農產品加工一條街已建成。新建了萬和花園、怡然花園和景江名苑等居民小區。相繼興建了方大生態公園和魏源公園,沿江北路全線貫通。15個社區均擁有獨立的辦公樓,各項管理步入正軌。

努力學習

近年來,桃洪鎮黨委、政府認真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齊抓“三個文明”建設,各項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績。先後被評為“湖南省百強鎮”、“湖南省文明鄉鎮”、“湖南省先進基層黨組織”,計畫生育工作連續五年被評為“市級先進單位”,計畫生育服務所連續四年被評為“省級文明優質示範所”,綜合治理工作連續四年被評為“邵陽市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鄉鎮”,2004年邵陽市“平安邵陽”現場會在桃洪鎮勝利召開。2011年榮獲全國“文明村鎮”榮譽稱號。

桃洪鎮名人

王壽庭,名祥發,青光緒二年農曆二月二十一日(1876年3月16日)出生於邵陽縣西路永豐石板江(今隆回縣桃花坪鄉寺山村),民國38年5月30日病卒,終年73歲。王壽庭家貧,唯讀過三年書。鄰里見其心靈手巧,勸其隨師學泥工,在師傅的精心培育下,專心致志,盡取師之所長,堆塑、繪畫別出心裁。20年代初,他包修武岡火神廟,正面牆上堆塑的“雙龍搶寶”,兩中柱堆塑的“黃龍纏腰”,兩旁柱上繪製的山水、花卉、飛禽、走獸,排樓上描繪的“八仙過海”、“文王訪賢”、“大破天門陣”、“穆桂英掛帥”、“薛仁貴征東”、“楊門女將”等,造型獨特,栩栩如生。他堆塑的人物中,有立的、臥的,仰望、俯視的;有武台獻技的;有躍馬揚鞭的;千姿百態,活龍活現。30年代中,在修建武岡陳家祠和蕭家祠中,他堆塑的斑竹、蝙蝠、雲山風光以及繪畫的各種花卉,都生機盎然。武岡西直街56、59號門牆窗台上堆塑的山水中鑲嵌的“雙兔嬉戲”、“鴛鴦戲水”,惟妙惟肖。武岡南門口白子橋兩端用磚頭、石灰堆塑的“母獅抱子”,觀眾留連忘返,眾口交贊。30年代末,王與傅某、陳某分別包修鄧氏宗祠。雙方在堆塑、繪畫上展開競賽,祠堂落成時,王堆塑、繪畫的龍、鳳、花、鳥,高出他人一籌。王壽庭一生以堆塑、繪畫為業,勤學苦練,細心琢磨,他的技藝貢獻於武岡、邵陽各祠堂、廟宇、寺觀。在“文化大革命”中多被破壞,現存無幾。
蘇成璋(18731944),名才續,號金魁,回族,1873年生於桃洪鎮,清末至國民年間的開明進步阿訇。年輕時去西北求學,目睹清政府的腐敗,在新思想潮流影響下,積極主張普及教育,學習先進文化科學知識,提高民眾文化素質。1907年東渡日本,是我國阿訇出國留學的第一人。其間,回族留學生36人成立了“留東清真教育會”,旨在提倡普及教育,改良宗教。《中國伊斯蘭史存稿》載:“本會會員不識回教語文者固多,而曾讀30部大經者亦有人,如蘇君成璋,阿訇也,聞新學之益,逐去其業,而留學於茲,竟於警監學校及體育會畢業以歸。夫阿訇不囿於舊習,而能開通若此,可謂真明回回教義者矣,故不能不令人敬之佩之。然吾教阿訇之留學,自蘇君始。有蘇君以開留學之端,則吾掌教開通之萌芽,即兆於此。倘掌教中有從此興者乎?又不禁引領望之。”回國後,為普及和提高回民的文化水平,積極倡導和動員回民捐款,於1912年創辦隆回第一所回族學校——群賢國小,為境內回族文化教育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蘇抱樵(18951962),原名才緒,又名瑞璋,回族,1895年生,桃洪鎮人。1918年考入長沙省立商業專門學校,讀書期間受到了革命思想的影響。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蘇抱樵聞訊後立即邀劉覺黎、金人驥、易禮容、李癢等同班同學聚會,商議發動長沙各校學生聲援北京學生的愛國行動,並在商業學校召開各校學生代表會,拉開了湖南學生運動的序幕。迅速興起的學生運動,引起了湖南反動勢力的恐懼,督軍張敬堯強令撤換商業學校校長。他們發動學生集體退學以示抗議,並把張的反動事實公布於眾,引起人民的公憤。此後,湖南“驅張”運動迅猛發展,遭到反動派的鎮壓,他也被迫出走武漢、上海,至張下台後才返湘復學。1921年7月,在長沙加入社會主義青年團,與金人驥、易禮容等人在望麓園興辦織布廠,自任副經理,以此掩護地下活動。1922年,到安源煤礦工人消費合作社任會計,在毛澤東、劉少奇的直接領導下開展工人運動。1926年春去河北,在察哈爾實驗廳任職,翌年經樂天宇、曾大受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是年冬回長沙,受黨組織派遣去漢口籌辦長江書店,在毛澤民領導下,從事地下革命活動,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馬日事變”後,長江書店被迫關門,將盈利4000餘萬元全部交轉中共黨組織。在漢口日租界,被特務跟蹤與毛澤民同時被捕。被關押4個月後,由熟人出面保釋,法院也無證據認定他是共產黨,只好胡亂判刑3年,緩刑2年,予保釋放。出獄後由其兄接回桃花坪,害了一場大病,從此脫離了中共黨組織。1929年2月,被回民推舉為群賢國小校長。對於家庭貧困的學生,不分回族、漢族,免交學費,使貧民子弟得有讀書機會。1930年,應好友匡互生邀請,赴上海立達學園工作。匡病逝後離開立達學園,先後在福建省政府審計室、湖南省公路局等單位任會計。1943年,與友人在邵陽合辦中國種苗場,最早引進柑桔優良品種溫州蜜桔。1948~1949年,在邵陽偕進中學任教導主任,積極支持中共地下黨員葉玲的革命活動。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先在湖南省民政廳就職,後在省民族事務委員會工作。是湖南省第一屆各界人民代表協商委員會委員、省民族事務委員會委員、湖南省第一屆、二屆政協委員,中國回民文化協進會委員。
錢詩忠(19371997),1937年4月生,桃洪鎮人。1956年參加工作,1960年畢業於長沙農業學校(農學專業),分配在慈利縣農業局工作。1979年調隆回縣種子公司,1982年晉升農藝師,1987年晉升高級農藝師,1996年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一生從事農業技術工作,主要貢獻有:突破雜交水稻制種不割葉高產技術,成功地解決了雜交水稻制種中的包頸問題,被同行專家譽為“技術上又一大突破,勞力上又一大解放”。該項目1986年獲湖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987年獲國家級科技進步三等獎。研究雜交水稻高產制種技術,完成了雜交水稻制種“定向培育”的關鍵配套技術,為實現“定向培育”的不割葉高產群體制種技術創造了條件。該項目1993年獲湖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完成了雜交水稻制種“九二○”用量大,利用率低,生產成本高等難題。該項目1992年獲湖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匡國建,1955年生,桃洪鎮人。曾就讀於邵陽師專、湘潭大學、武漢大學,先後獲文學碩士、經濟學博士,並從教數年。1995年任中國人民銀行深圳特區分行副處長、處長,清遠市支行書記、行長,後任中國人民銀行廣州分行辦公室主任、副行長,高級經濟師。學識淵博,涉獵廣泛,尤其喜歡研究漢語文化。著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探索》、《詞義結構探索》、《消費美學》。歷任中國語言大辭典編纂委員會編委、辭彙卷組組長,主編《辭彙學、語文學、辭書學》,填補了語言領域的空白,為中國文字學、語言學的發展作出了突出的貢獻。1990年5月,被國家漢字現代化研究會授予首屆漢字文化學術二等獎。
匡國泰,1954年生,桃洪鎮人。當代青年詩人,國家一級作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供職湖南省作家協會。當過電影放映員、文化館館員。工作中刻苦鑽研,勤奮寫作,自學成才。先後在國內外發表大量詩歌。港、台地區對他的詩歌頗為推崇,並授予多項獎勵。新加坡作家協會舉辦小型的《匡國泰詩歌作品》研討會。《斧聲》、《炊煙》、《月出》等20首詩歌在英國、南斯拉夫、羅馬尼亞譯成外文出版發行。1991年出席全國青年作家會議,獲“全國青年作家會議獎”銅牌。1992年5月,湖南省作家協會和湖南文藝出版社聯合舉行了“匡國泰詩歌研討會”,國內多家新聞媒體予以報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