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革
武德四年(621)置桂州總管府,七年改為都督府,永徽(650—655)後隸嶺南五府經略使。鹹通三年(862)分嶺南道為東、西兩道,隸嶺南西道,並劃龔(今平南)、象(今象州、武宣)二州歸邕管。轄桂(今桂林、臨桂、興安、荔浦、永福、龍勝)、昭(今平樂、恭城)、蒙(今蒙山)、富(今昭平)、梧(今梧州、蒼梧)、潯(今桂平)、鬱林(今玉林)、平琴(今玉林境)、賓(今賓陽)、澄(今上林)、繡(今桂平境)、柳(今柳州、柳江)、融(今融水、融安)13州,及紆、歸思(均今忻城境)、思順、蕃、述昆、溫泉(均今宜州境)6個羈縻州。
官員
盧岳
盧岳自德宗建中二年(781年)至貞元三年(787年)任桂州經略使。“南越獷俗,井稅之入鮮具。其布帛之幅、通流之貨,悉異中土。府君以美利利之、王制制之。又每歲有西原,(蠻)之警,府君布政,群盜為人。元年春賦人,貞元三年來朝,拜少府監。”盧岳解決了桂州長期不繳賦稅的問題。
李佐
李佐自貞元三年(787年)至四年接任桂州經略使,進一步加以整頓。“部內不及朝貢之羈縻州者十八,舊例首領(少數民族酋長)盡子宮署為刺史。一州所貢悉以奉之,其或魚肉斯人之甚。有來訟者,率以遐遠阻險,非文法所及置之。”李佐至任,“公於是易之以中土溫良之吏。越人之男女不為所鬻,資產不為所奪,悅而載之,相與稟令,其移風俗如此者,非一”。
王拱
王拱自貞元八年(792年)至十四年(798年)任桂州刺史。先是,“臨桂縣(即始安縣後改名,州治所),城東南十五步有回濤堤,桂江西岸水自嶺南流至桂嶺。去州二百里,水勢極高,每歲三月至五月,大水暴漲,淹浸城池”。“唐貞元十四年刺史王拱築此堤,長五百五十四步,以捍水勢,居人免墊溺之患”。
物產
桂管布
桂管布,即木棉布。“夏侯孜為左拾遺,嘗著綠桂管布朝謁。開成(836—840年)中,文宗無忌諱,好文,問孜衫何太粗澀?具以桂布為對。此布厚,可以欺寒。他日,上問宰相:‘朕察拾遺夏侯孜,必貞介之士。,……上嗟嘆久之,亦效著管布,滿朝皆仿效之。此布為之貴也。”早在長慶年間(821—824年)白居易在《新制布裘》中寫道:“桂布白似雪,吳綿軟如雲。布重綿且厚,為裘有餘溫。”說明此時桂管布已經流行。
山茶
《酉陽雜俎》續集卷8:“山茶,似海石榴,出桂州,蜀地亦有。”
習俗
桂州漢族與壯族雜居,風俗各不相同。《桂林風土記·遷鶯坊府廓》:“遷鶯坊,本名阜才,在市西門。因曹鄴中丞進士及第,前政令狐大夫(令狐定,大中三年(849年)至六年任桂州經略使)改為遷鶯坊。”而少數民族風俗別具特色:“每月中旬,年少兒女盛服吹笙相召,明月下以相調弄,號曰‘夜泊’以為娛。二更後,匹耦兩兩相攜,隨處相合,至曉則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