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河橋簡介
桂河橋,屹立在泰緬邊境的桂河上。橋上,遊人熙攘,你來我往。橋下,河水潺潺,靜靜流淌。橋頭,那顆巨大的炸彈模型,卻陡然把時光拉回到半個多世紀之前——
桂河橋歷史
1942年冬天,太平洋戰爭進入第二年。日本侵略軍決定在泰國境內趕修一條鐵路,作為通往緬甸和馬來西亞的陸上運輸線。為此,包括英、美、澳、荷等國軍人在內的6萬多名戰俘,還有大批勞工,被強迫集中在泰國北碧府的層巒疊嶂之中,在工程艱險、氣候惡劣、生活條件極差的情況下做苦工。超負荷的勞動和飢餓、疾病的折磨,使十多萬人為這條長僅4.5公里的鐵路付出了生命,其中盟軍戰俘1萬多人。這是一條人們稱之為用屍體作枕木鋪成的“死亡鐵路”。細算起來,每條枕木下面,何止一具屍體!
桂河橋是一座鐵路橋,是連線泰國和緬甸的一條長約415公里的鐵路的一部分。這條鐵路稱為“死亡鐵路”。這座橋被作為題材來寫小說和拍成電影,故名聲大噪,很多遊客前來緬懷往日的戰爭場景。
1942年,日軍征服東南亞後,為了進攻緬甸和印度,就下令修築這條從泰國通向緬甸的鐵路。日軍驅使61000名盟軍戰俘和270000名當地民工,在三年時間內修通了鐵路。由於工程艱巨、氣候惡劣和日軍的虐待,在築路中有16000名戰俘和200000名民工死於勞累、疾病和營養不良。平均每一公里鐵路死亡39,條人命,所以被稱為“死亡鐵路”。
二次世界大戰末期,桂河鐵橋被美軍飛機炸毀。戰後,泰國政府重建此橋。現在的桂河大橋共有11節鋼樑,全長300米,仍在使用之中。
泰國政府為了悼念築路的犧牲者,在北碧府建兩個墓地,一個在火車站附近,一個在市南的前戰俘營地。附近還有一座小型二戰博物館,也可參觀,了解當年築路者的非人生活。
桂河橋附近一個基座的頂部,雕刻著“死亡鐵路”的線路圖和參加築路及為此葬身的人數。離此不遠的大片墓地,埋的都是身死異鄉的築路者的屍骸。這一切,都在為當年的慘況默默作證。桂河橋橫跨在庫奈和庫雅兩個山谷之間。“死亡鐵路”從橋上穿過,通往緬甸。桂河橋建成之後,由於是日軍軍事運輸線的要害所在,曾幾次被盟軍飛機炸斷。現在矗立的拱形橋樑,是二戰末期重建的,可能不久前刷過油漆,並不顯得陳舊。橋面不寬,鐵路是窄軌。橋上遊人多時,往往摩肩接踵,甚至要互相側身避讓。不時還有一列小火車鳴響汽笛,緩緩通過。但那只不過是歷史紀念物,供旅遊者乘坐觀光,而且不再駛往緬甸了。
桂河橋景觀
今日桂河橋上下,蜂擁著膚色不同、語言各異的諸色人等。他們大都來自天南地北,匆匆到此一游;不時有當年築路死難者的親友,到這裡徘徊憑弔。橋頭一帶的攤檔,出售的旅遊紀念品和其他商品也是土洋雜陳,五花八門:既有泰國的工藝品(以大象為代表)和食品(榴槤糖之類最多);也有緬甸的玉石和煙。與歐洲、東南亞等地古錢幣擺在一起的,還有孫中山、“袁大頭”等圖像的中國銀元——至於真假則是另外一回事了。桂河邊,碼頭上,一艘艘遊船在候客。這種遊船方方正正,像一間木屋,三面無窗,由汽艇拖帶而行。艙內很寬敞,備有桌椅,供應餐飲,還可以唱卡拉OK和跳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