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李商隱詩作]

桂林[李商隱詩作]

《桂林》是唐代詩人李商隱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此詩首聯描寫桂林山水的特點:山不高而陡峭,山下瀕臨灕江,地狹故城窄,山陡如欲墜;頷聯謂桂林是南方重鎮,通往絕域的要衝,桂林城西北地勢高,建有高樓,為全城所矚目;頸聯寫傳說江岸楓林中有鬼怪,白石潭中有蛟龍出沒,駭人聽聞;尾聯說此地重淫祀,簫鼓之聲伴隨禱祝之舉無休無止,更令人生愁。全詩寫殊鄉異俗,純用白描,也十分工妙。

作品原文

桂林
唐·李商隱
城窄山將壓,江寬地共浮。

東南通絕域,西北有高樓。

神護青楓岸,龍移白石湫。

殊鄉竟何禱,簫鼓不曾休。

作品注釋

①《舊唐書·地理志》:“江源多桂,不生雜木,故秦時立為桂林郡。武德四年,置桂州總管府。後置桂管經略觀察使,治桂州。”詩作於大中元年六月初九抵桂州後不久。

②江:指桂江、荔江。《通典》:“桂州有離水,一名桂江;又有荔水,亦曰荔江。”

③絕域:極遠之地。

④高樓:指雪觀樓,見《桂海虞衡志》。此句用《古詩十九首》成句。

⑤《南方草木狀》:“五嶺之間多楓木,歲久則生瘤癭,一夕遇暴雷驟雨,其樹贅暗長三五尺,謂之楓人,越巫取之作術,有通神之驗。”

⑥白石湫:在桂林城北七十里,俗名白石潭。曹學佺《名勝志》謂,相傳靈川縣南二里有蛟精塘,昔藏妖蜃。南齊永明中始安內史裴昭明夢神女七人,自言為荊楚以南司禍福之神,此方為妖蜃所害,今當禁之於白石湫。先地湫水險惡,舟觸必敗,乃為建祠秩祀,水遂平。

作品賞析

“城窄山將壓,江寬地共浮。東南通絕域,西北有高樓。”前兩句用一個“壓”字和一個“浮”字,相互映襯,形象地表現了桂林山水那令人神馳的動態美,也表達了作者的心鏡。當時詩人受朝中“牛(僧孺)李(德裕)黨爭”的牽累,被排斥出朝,隨好友桂管觀察使鄭亞來到桂州,任掌書記閒職,心頭自有一番滋味。北宋詩人黃庭堅流放宜州,路過桂林,也為秀麗的桂林山水所吸引、所陶醉,忘卻了自己的不幸,寫出了《到桂州》:“桂嶺環城如雁盪,平地蒼玉忽蹶峨。李成不在郭熙死,奈此百嶂乾峰何!”詩中所提到的李成、郭熙皆為著名畫家。

桂林的山多岩洞,山、水、洞三者緊緊相連,山連水,水穿洞,洞連洞。歷代許多詩文生動地描繪了這些景觀的特色。如宋代陳藻《詠桂林》詩日:“桂林多洞府,疑是館群仙。四野皆平地,千峰直上天。”詩給桂林的岩洞籠罩上一種神秘的氣氛。不過人們倘若聽過流傳於桂林山水岩洞間的那些神奇的傳說,就會對詩人之“疑”有所理解。

桂林至陽朔的百里灕江,碧水縈迴,奇峰夾岸,不僅有“山青、水秀、洞奇、石巧”四絕,還有“深潭、險灘、流泉、飛瀑”四觀。這些在文人詩作中也都有表現。如唐代許渾《送杜秀才》詩曰:“桂州南去誰與同,處處山連水自通。兩岸曉霞千里草,半帆斜日一江風。瘴雨欲來楓樹黑,火雲初起荔枝紅。……”朝霞輝映,綠草千里,斜陽光照,船帆半掛……整首詩如一幅艷麗的水彩畫。明代俞安期《灕江舟行》,寫出了躺臥小舟漂流灕江的奇妙境界:“桂楫輕舟下粵關,誰言嶺外客行艱?高眠翻愛灕江路,枕底濤聲枕上山。”枕下流水潺潺,枕旁峰巒漸去,令人神往,令人眷念。清代張聯桂《望桂林陽朔沿江諸山放歌》,則描繪了灕江雨後的動人景象,詩中曰:“須臾雨過雲亦散,依舊萬朵青芙蓉。

作者介紹

李商隱 李商隱

李商隱(約812年或813年~約858年),漢族,字義山,號玉溪生,又號樊南生、樊南子,晚唐著名詩人。他祖籍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市),祖輩遷至滎陽(今河南鄭州)。擅長駢文寫作,詩作文學價值也很高,他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裡排行第十六,故並稱為“三十六體”。其詩構思新奇,風格濃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寫得纏綿悱惻,為人傳誦。但過於隱晦迷離,難於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崑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因處於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後葬於家鄉沁陽(今沁陽與博愛縣交界之處)。

據《新唐書》有《樊南甲集》二十卷,《樊南乙集》二十卷,《玉溪生詩》三卷,《賦》一卷,《文》一卷,部分作品已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