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平大藤峽

大藤峽位於桂平城區西北約8公里的黔江下游,是廣西境內最大最長的峽谷。 傳說古時有大藤如斗,橫跨江面,晝沉夜浮,供人攀附渡江,因而得名。 後被明軍砍斷大藤,改名斷藤峽,並在崖壁刻“敕賜永通峽”大字。

大藤峽位於桂平城區西北約8公里的黔江下游,是廣西境內最大最長的峽谷。傳說古時有大藤如斗,橫跨江面,晝沉夜浮,供人攀附渡江,因而得名。峽中河道曲折,江流湍急,危岩奇突,灘險密布,暗礁四伏,巨浪翻滾,江水洶湧,濤聲若雷。由於此峽山高峽險,古往今來,成為兵家必爭之地。著名的明代大藤峽瑤民起義就爆發在這裡。從明洪武初年(公元1375年)至天啟年間持續二百多年的時間裡,明王朝先後因重兵鎮守,鎮壓瑤民起義。曾改大藤峽為斷藤峽,後又改名為永通峽。在崖壁上刻有明朝時的題字“敕賜永通峽”。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曾放舟大藤峽,並有遊記記之。1974年春,對中國農民起義歷史十分精通的毛澤東同志細詢了大藤峽情況,並親筆寫下“大藤峽”三字。經過多年開發建設,目前大藤峽生態旅遊區配套有如下三個特色各異的景點:
弩灘 在大藤峽出口處,因灘險水急如弩而得名。兩岸礁石岩巉,水下暗礁四伏,漩渦迴環,狂瀾倒卷,險象叢生。大藤峽諸灘以此為最險,舊時船行至此,旅客往往燒香念佛,峽口北岸有甘王廟,也是祈求菩薩保佑平安之意。而船隻觸礁沉沒事故仍時有發生。解放後兒經疏浚,水勢減緩,並增設導航設施,但仍不宜夜航。近年計畫興建裝機容量120千瓦的大藤峽電站,即在此處。
石雞、石狗、石鼓 在弩灘之上10餘里,峽的北岸,有嶙峋怪石成片突出江心,其狀或如雞、或如狗、或如鼓。傳說這是明代瑤民起義軍領袖侯大狗布置的神雞、神狗、神鼓,明軍由水上來攻,這些石雞、石狗便會高聲鳴叫,給起義軍報信,讓他們做好準備。敵人敗走時,又會擂響戰鼓,為追殲殘敵的起義軍助威。朝廷知道了這個秘密,派來一艘滿載官兵的大般,想把石雞、石狗、石鼓統統敲掉、砸碎,不料船進峽口,忽然狂風大作,灘水怒吼,官兵的大船被掀翻了,流到桂平城郊,擱在西山腳下的河岸上,就成了現在的覆船嶺。1974年春,對中國農民起義歷史十分精通的毛澤東同志細詢了大藤峽情況,並親筆寫下“大藤峽”三字。
大藤渡江處 由石雞石狗石鼓再上,約六七里,江岸南北俱有巨崖突出江中,江面陡然變狹,傳說這裡當年有大藤如斗共同架江上,晝沉夜浮,供人攀附渡江,故名大藤峽。明代瑤民起義軍曾藉為津梁,與明軍周旋。後被明軍砍斷大藤,改名斷藤峽,並在崖壁刻“敕賜永通峽”大字。
侯大狗像 在“敕賜永通峽”摩崖石刻的對岸,四方山半腰懸崖絕壁上,隱約可見一個五官俱全、扎著頭巾、英姿勃勃的人物頭像。據說這便是侯大狗(明代大藤峽瑤民起義軍領袖)的造像,乘坐柳、梧班輪經過這裡的的旅客,都以目睹這一天然形成的頭像為快。
碧灘都城 峽的中段有個險灘,叫浪灘,浪灘之下不遠有小圩,叫碧灘圩。這時前臨滾滾大江,背枕崇山峻岭,是進出過去瑤民聚居地羅淥洞(上洞、中洞、下洞)的必經之地,地勢高聳,江中來往船隻歷歷在目,上瞻浪灘,下控四方一帶河面,侯大狗領導農民起義,曾在此構築營盤,並在營盤中間修建“皇帝殿”,作為起義軍聚眾議事之所。“皇帝殿”一側有炮樓,總面積約3000平方米,後人稱為“碧灘都城”,都城遺址至今仍隱約可辨。
九層樓 在碧灘圩以北約10公里。這裡一座方圓數里,高聳入雲,林木蔭蔽、氣勢磅礴的大山。四周群峰簇擁,有如眾星拱月,瑤民起義時的重要戰略據點,侯大狗曾率領義軍在此與敵人作殊戰鬥。沿石徑攀登山巔,至今仍可見到當年起義軍構築的城堡和水井。距城堡不遠堆放大批石塊,這是起義軍為抗擊敵人準備的武器。
雨絲洞——源出於南木鎮高塘村雲台山經欖子江注入黔江,全長3.5公里。這裡由山溪跌落而成,沿衝擊的石槽而下,成潺潺流泉而瀉,有國家級保護珍稀動植物,其中樹蕨被稱為與恐龍同時代的植物活化石。景致有鵲橋、情人石、千年壽龜小水潭、飛龍瀑布、雙獅回龍瀑布,60多米高的雨絲洞瀑布有“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之勢。
金銀潭——位於火煙沖溪流中段,水勢自東南向北流注黔江。這裡,重岩疊嶂,青翠相臨,山高密林,瀑布沿途分布、落差各異,淵潭無數。泉水經九曲十二彎,順黔江而去。景致有留連潭、響水潭、龍門瀑布、金潭飛瀑、銀潭藤影。植物種類繁多,山花野果綴其間,途中茂林修竹,景色幽深。
銅鼓沖——源於市區西北蒙圩九十九嶺頭東南向西北留注入黔江,全長5.1公里。這裡具典型的峽谷峰林特徵,十八灣灣十八潭,清溪瀑布,淵潭碧綠常青,線底芳石斑斕,石峰屺起,萬木崢嶸,山蕉矮矮,山藤蔓蔓。有銅股碧影、飛瀑擊鼓、瑤池靈龜、天溪素涴、天瀑虹韻、天灣放排等。銅鼓沖據說為古瑤民侯大苟的銅鼓化為石,以石似銅鼓得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