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里爾帕策,F.
正文
奧地利劇作家。奧地利古典戲劇的奠基人。1804年進入維也納大學攻讀哲學、法律。1811年畢業後任家庭教師,因從事文學活動,被懷疑為雅各賓黨人。1813年開始進入公務界,先後擔任過宮廷圖書館員、關稅管理員、宮廷銀庫和檔案館長等小官職,有一段時間還擔任過城堡劇院編劇。晚年獲得維也納科學院院士、萊比錫和維也納大學名譽博士、帝國顧問和貴族院成員等榮譽。格里爾帕策的第一部成功之作《太祖母》(1817)是根據城堡劇院藝術顧問約塞夫·施賴福格爾的建議寫成的命運悲劇。劇中除了那些騎士、強盜等標誌浪漫派戲劇的特點外,還有奧地利傳統的大眾戲劇那種童話式的、色彩絢麗、幻想豐富的特點。作者認為這齣戲並不十分成功,因為它過分渲染了現代宿命論思想。《太祖母》於1871年在維也納上演後取得巨大成功。《薩福》(1819)是一出頗具心理深度的愛情悲劇,描寫古希臘女詩人薩福不幸的愛情遭遇。劇中人物心理變化的層次被描寫得極為清晰、細膩。從這齣戲開始,格里爾帕策的戲劇創作進入了古典主義與浪漫主義傾向相結合的階段。1818~1821年,格里爾帕策創作了《金羊毛》三部曲〔包括《賓客》(1821)、《阿耳戈英雄》(1821)、《美狄亞》(1821)〕,其中最成功的是《美狄亞》。作品中英雄們經過冒險終於認識到世界上的幸福、熱情和行動欲望都是虛無縹緲的,金羊毛作為一切具有追求價值的事物的象徵,能為掠奪者帶來勝利和榮耀,但是金羊毛作為對不正義的詛咒,也能使每一個想把非正義作為自己旗幟的人遭到失敗。《鄂托卡國王的幸福和結局》(1825)是格里爾帕策第一部歷史劇,具有莎士比亞歷史劇的風格。《海濤和愛浪》(1831)是格里爾帕策戲劇創作的高峰,作品採用一則古代童話中赫羅與萊昂德爾相愛的悲劇故事,以細膩的抒情筆調,表現了個人在道德上自由選擇愛情對象的權利與不道德的權勢者及其規範之間的矛盾衝突,是德語文學中最美的愛情悲劇之一。《幻夢人生》(1834)取材於伏爾泰的一部小說和克林格爾的一部長詩,具有明顯的維也納大眾戲劇特點。劇中的夢境充滿強烈的異國情調,主人公魯斯坦在夢中的種種經歷使他認識到,大人物是危險的,榮耀不過是空虛的玩耍,而行動的欲望只能給他帶來罪愆。作者晚年的 3部作品都是在他逝世後上演的。《莉布薩》完成於1844年,採用的題材是波希米亞民間神話故事和關於布拉格建城的傳說。女主角莉布薩立足於舊的制度和時代,對她丈夫為解決各種社會問題所採取的應變措施感到驚訝。她不願意擺脫舊制度,臨死前才意識到,遙遠的未來是人民的幸福時代,那時是一個冷靜的、權勢與權利差別已經消除的人道時代。作品表現了從貴族社會向新的歷史時期的過渡。《托萊多的猶太女郎》描寫一位侯爵因偶然機會愛上一個猶太女人,同國家機關發生衝突導致悲劇的故事。這部作品完成於19世紀50年代。《哈布斯堡的兄弟鬩牆》(1825-1848)是一部借描寫三十年戰爭之前的混亂時局,來表達作者歷史哲學思想的作品。人物性格鮮明,但已不像戲劇,更像用戲劇形式研究歷史的著作。 格里爾帕策的戲劇創作融匯了奧地利巴洛克戲劇宏大而色彩斑斕的傳統、維也納大眾戲劇滑稽而清新的風格、德國古典戲劇和浪漫派戲劇的藝術美學特點、西班牙古典戲劇不甚連貫的場面,為奧地利戲劇文學帶來了特殊的藝術色彩,尤其是在採用現實主義手法表現人物心理方面更為見長。格里爾帕策在小說創作方面也有很高造詣,《可憐的樂師》(1848)是他的一部傑出的中篇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