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學生社團
簡介
社團歷來關心社會發展與人類文化走向,活動內容廣泛,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是較全面的人文社科類的學術社團。成立以來多次被學校評為校“十佳社團”。格致的主要活動有:格致講壇、格致玄鑒書會、格致高校論壇、承辦大型的論壇和學術交流活動,具有廣闊的校外聯繫。曾舉辦過紀念南京大屠殺70周年活動(當時是全國的高校聯盟,格致是南京地區總負責社團),首屆南京大學生活紅樓夢文化節,並協同其他高校一起舉辦首屆南京高校理財規劃大賽等一系列活動。在一代代格致人的辛勤努力下,格致人正以全新的姿態,積極打造格致新天地,為有志青年提供一片可以自由翱翔的天空。另附格致社歌:格致魂
作曲:郭子敬 作詞:崔樹芝
千古江山,大江東去,幾度風雨? 韶華易逝慷慨人生路,雲捲雲舒正氣傲今古,心憂天下格致主沉浮!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天道乾乾,地何坤坤,君子懷遠!格物致知博覽經策論,究理務實笑談天地人,胸懷家國格致葆青春。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格致青年社社長
創始人:翟愛國;第二任:王震;第三任:張賽威;第四任:張玉潔;第五任:王蓓;第六任:唐凡;第七任:李欣欣;第八任:許衛;第九任:崔樹芝;第十任:呂遠星;格致的解釋
“格致”最早見於《大學》,所謂“致知在格物”是也。《大學》裡面有“三綱八目”,“八目”是指:格致誠正修齊治平,在古代《大學》是《禮記》裡面的一個篇章,後來又被單獨列為《四書》之一,奉為經典,“八目”中除“格致”以外,其他的全都有註解,直到後來朱熹寫《大學章句》,才重點註解“格致”,後來“格致”才被廣泛重視。歷代學人如陸九淵(宋)、王陽明(明)、顏元(清)等都對此有過解釋,甚至佛家也在解釋,只是解釋的角度不同而已,如果有誰願意去研究一番,倒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綜合諸家之說,我給“格致”做了個解釋,簡單的說就是:探究事物,獲取真知。原來覺得我們的校訓很不好聽,後來覺得,把“格致”解釋成校訓也完全可以的,就是“追求真理,自強不息”。 到了近代,中國科技落伍,頻遭被動挨打,志士仁人開始尋求救國救民之道,於是把目光轉向西方,師夷長技。剛開始的時候是學習西方的科技,也就是器物文明,那時我們還是覺得中國是聖人之國,制度上的詩書禮法是極高明的,民族的自尊感以及盲目自信使中國人還沒有意識到制度的缺口是帝國的致命傷。那么學習西方就要翻譯洋文,這個與格致有什麼關係呢?關係大了,“格致”見證了一個時代的奮鬥。在翻譯“Science”的時候,中國人自然而然的想到了“格致”。於是“格致”成了大家長期對西方科技的理解。這個在當時被認為是救國之道。在19世紀70年代,徐壽等一大批當時頂級的科學家,在上海成立了震驚中外的“格致書院”,成為中國名副其實的“科學院”,這就是現在上海格致中學的前身。他們當時的夢想就是“欲將格致之學,廣步天下”。
格致的外延很難說,因為一直在變,剛開始可能就是西方的製造之法,後來又成為一門學問,相當於現在的物理化學之類,後來甚至包含幾乎所有的學問門類,好像只要與真理相關就可以納入格致體系中來,比如心理學,經濟學等。在北大曾經就設有格致研究院,是研究物理的。
當然,中國自身的“格致”與西方的“science”是有很大區別的。以往的中國人素來鄙視體力勞動,所以在提到格致的時候也不是去探究實在的科學道理,很大程度上是停留在倫理價值上的。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中國人尋求的是那個道,而不在器,但西方卻重在器,所以科技沒有在中國放出光彩,而在西方造出了堅船利炮。於是中國人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屈辱了一百年。所以在認識到這點以後,“science”的翻譯就改成了現在我們見到的“科學”。
這是簡要的“格致”歷史,格致擁有兩千年的歷史積澱,作為格致人應該自豪。格致青年社也有7年的歷史了,裡面也是振奮人心的一幕幕。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實屬不易,有了格致,有志青年的精神有所依附,一段征程就此起航。
那么格致精神是什麼呢?我試圖想全面地解釋,但是最終卻無法完美的表達。但是在明白格致的歷史以後,我們每個人心中或許都會有對格致精神的把握,我的把握是我自己的,只有大家自己的感悟才是你真正獲得的。但是我們不能忘記:
格致的宗旨——格物致知博覽經策論,究理務實笑談天地人。
格致的社訓——格致 博學 務實 創新。
格致的社歌——《格致魂》,這裡面有對“格致”的詮釋,裡面有格致精神。
這種精神要流傳下去,格致人要有抱負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在格致,我們要學會做個真正的人,一個頂天立地,敢於擔當的大寫的人。格致精神,源遠流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