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工業二八○研究所

核工業二八○研究所

核工業二八○研究所組建於1979年,原名為基建工程兵第二十八支隊研究所;1984年兵改工更名為核工業西南地勘局二八○研究所;1994年更名為核工業西南地質局二八○研究所;1999年地勘單位屬地化體制改革成為核工業西南地區唯一保留的專業地質勘查單位,隸屬中國核工業地質局,2002年7月經中央編辦復字200276號文批覆更名為核工業二八○研究所。是中國核工業集團在西南地區唯一的地勘生產、科研綜合性事業單位,地處歷史文化名城四川省廣漢市,南距成都25公里。

簡介

辦公大樓 辦公大樓

核工業二八○研究所現有職工154人,其中各類專業技術人員124人,中、高級專業技術人員84人,其中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4人,擁有博士研究生2人,碩士研究生3人,在讀博士研究生2人,在讀碩士研究生2人,技術人員的比例達81%。專業領域涵蓋基礎地質、礦產地質、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地球物理、地球化學、測繪、信息技術、探礦工程、工程勘察和分析測試等諸多方面。

發展歷史

核工業二八○研究所是核工業在西南地區保留的唯一一支地質勘查專業隊伍,主要承擔雲、貴、川、渝、藏等地區基礎性、戰略性放射性礦產地質勘查任務,從事基礎地質、鈾礦地質生產與科研和其它礦產地質勘查工作,經歷了從專業找鈾至以鈾為主、保軍轉民,逐步發展到以鈾為主、綜合找礦、多種經營的變革歷程。自建所以來,二八○研究所廣大職工發揚鈾礦地質工作艱苦奮鬥的光榮傳統,緊緊圍繞西南地區鈾資源勘查的關鍵問題開展研究,風餐露宿,足跡踏遍了雲南、貴州、四川、重慶、西藏、新疆、內蒙古等省、市、自治區的山山水水,做了大量艱苦細緻的工作,取得了豐富的鈾礦地質資料、成果和認識。先後承擔國家下達的鈾礦地質生產與科研項目167項,其中獲省部級獎15項,局級獎20項,在各類學術刊物上公開發表學術論文130餘篇。為突破西南找鈾、建立西南鈾資源後方基地,為我國核工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核工業二八○研究所擁有固體礦產勘查甲級,區域地質調查、地球物理勘查、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工程地質勘察、地質災害治理施工乙級,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調查、液體礦產勘查、地質鑽探丙級,分析測試計量認證合格證,國防計量機構認證,安全生產許可證,質量管理體系認證、二級保密資格單位等資質及許可證。擁有各類圖書5萬餘冊,科技檔案234卷,各種基礎性資料4000餘冊,編輯出版《西南鈾礦地質》27期;堅持以人為本,實施人才強所戰略;大力提升勘查能力,已建設成為集地質勘查與科研一體化的新型地勘隊伍,成為核工業鈾礦地質勘查的重要組成部分。  核工業二八○研究所儀器裝備齊全,目前擁有各種地質勘查、物化探、工程勘察、交通運輸設備近450台(套);信息處理及辦公設備105台(套);岩礦鑑定與分析測試儀器設備65台(套)。實現了主要儀器設備車載化,數據採集、處理和製圖網路自動化,形成了40000米/年的鑽探生產能力,從而具備了從事基礎地質、鈾礦勘查和參與社會服務的攻堅作戰能力。  核工業二八○研究所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鈾礦地質“十六字”方針,圍繞“以人為本、突出主業、創建一流”的工作主旋律,立足二八○所實際,培育共同的價值觀,弘揚核地質精神,凝聚職工的力量,提高職工隊伍的整體素質,努力創建學習型研究所作為指導思想。把 “以苦為榮、知難求是、團結務實、創新進取”的二八○精神和“坦誠熱情、好學上進、忘我工作、無私奉獻”的隊伍形象作為奮鬥目標,堅持“明確使命、樹立理念、培養作風、提煉精神、塑造形象”的工作思路,形成了二八○研究所核地質文化建設體系。  核工業二八○研究所全體職工,在所黨委的領導下,堅持科學發展觀,樹立責任意識和表率意識,為實現二八○所“十二五規劃”宏偉目標和推進二八○所核地質經濟又好又快地發展而努力奮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