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館簡介
株洲市博物館成立於1984年6月現館建成開放於1995年。為全民事業單位,省、市兩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株洲市博物館是一座綜合性博物館,位於株洲市建設中路文化園內,這裡風景秀麗,環境幽雅。主要負責收藏、保管、展示文物,包括文物徵集、研究地方歷史、舉辦各類展覽、編輯出版各類文物資料書籍,對全市人民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革命傳統教育、科普教育等。現博物館建築規模4200平方米,館藏文物5萬餘件,其中,國家珍貴文物1200件。近年來,株洲市博物館先後榮獲“湖南省文明博物館”、“三峽十大考古發現”、“全國文物系統先進
館藏文物
株洲市博物館收藏從舊石器時代到近現代文物50000餘件,其中,已鑑定國家珍貴文物2000餘件。博物館陳列展覽分為基本陳列和臨時陳列兩大塊。
株洲市博物館陳列展覽分為基本陳列和臨時陳列兩大塊。其中基本陳列現有《株洲文物珍品展》、《株洲榮譽館》兩個。《株洲文物珍品展》又分為《炎帝館》、《青銅器館》、《工藝品館》三個分館,展出株洲地區歷年來出土的各類珍貴文物300餘件,包括原始社會的陶器、石器、骨器、人工栽培水稻和歷史時期的青銅器、錢幣、鐵器、瓷器、金銀器、玉雜器等。《株洲榮譽館》有三個分館,展出了株洲市建市五十年來各行各業重大成就,分“歷史沿革”、“中國第一”、“金牌產品”、“國省先進”四部分。《株洲文物珍品展》、《株洲榮譽館》製作精美,內容豐富,均獲得了湖南省優秀陳列展覽,是對廣大人民民眾尤其是青少年學生進行歷史唯物主義教育、鄉土教育和社會主義教育的重要課堂。
此外,株洲市博物館自1995年元月開館以來,還舉辦了《恐龍科普展》、《科普樂園展》、《禁毒教育展》、《湘西民俗展》等60餘個臨時展覽,方便了市民通過博物館了解大千世界,發揮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文物故事
1988年6月,正在株洲縣三門鎮的燕子村進行文物複查時,六斗坡的網紋紅土層斷面,發現了斷痕的石料。隨後,株洲市博物館的考古人員立馬趕往現場,採集到一塊進行了單面錘擊的石刮削器,在石器上可以清晰地看見人工打擊點。沒料到,這樣一塊20萬年前的石頭,竟開始了株洲的歷史。
1975年,醴陵縣仙霞鄉的姜大伯種樹挖坑時,鏟下一頓,在樹坑中挖出了一個大象形狀的青銅器。當考古人員看到這頭可愛又精美的大象時,不由驚嘆:“這是一件十分精美的商代青銅象樽呀!”高高揚起的大象鼻子,可不是用來噴灑水花,而是流出香醇的美酒。據株洲市文物局副局長陳曉華介紹,史料記載的類似象樽,總共有四件,一件現在在美國,一件在湖南省博物館,另外兩件下落不明。那么,這就使得株洲出土的商代象樽,成為我國目前僅此一樽的稀罕之物。
另一座商末時期的齒紋銅鐃,鉦部主紋為一周斷續不規則三角狀齒紋,就像是野獸的牙齒一般。它所代表的是南方土生土長的越文化,表明了生活在株洲大地上的古越民族,顯現出自己的個性,也體現了多重文化交融結合的現象。
展館改造
2010年,市政府將市博物館的提質改造列為市重點工程,包括文物庫房改擴建和基本陳列改版。文物庫房改擴建工程土建部分已於去年10月完工,建築面積新增了1935.41平方米。新的基本陳列《株洲七千年——大型歷史文物陳列》(名稱暫定)的內容方案大綱初稿已完成。新的基本陳列比原來的規模。
建成後,市博物館將有10個展廳,分為古代、紅色、工業文化館,展示“神農遺韻”、“紅色典範”、“產業崛起”,將成為展示株洲地方文化的核心陣地。
2011年9月初,株洲市博物館提質改造工程有了新進展,一樓6個臨時展廳已全線竣工,今天起面向公眾免費開放。今天,“株洲建市六十周年書法、美術、攝影精品展”將在株洲市博物館一樓6個臨時展廳中的5個開展。
株洲市博物館副館長肖勁介紹,博物館經過改擴建,在原有基礎上新增了4個展廳,改建後博物館展廳面積達7000平方米。“
株洲市博物館將申報國家一級博物館,打造成株洲市民的文化課堂、鄉土教育課堂和青少年學生的第二課堂。
發展歷史
1988年5月25日,第一家縣級博物館,醴陵市博物館開館。
1991年6月5日,中共攸縣第一支部舊址博物館修復建成。
1995年11月8日,洪秀全紀念堂建成開館。
1997年6月5日,全省第一個民間革命歷史紀念館在醴陵建成。
1997年7月1日,全省第一座民間歷史紀念碑在株洲縣落成。
1999年12月10日,株洲市博物館開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