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中文學名:栗疫病菌拉丁學名:Cryphonectriaparasitica(Murr)Barr
別稱:栗乾枯病、栗潰瘍病、栗胴枯病
界:真菌界
門:真菌門
亞門:子囊菌亞門
綱:核菌綱
目:球殼菌目
屬:栗疫屬
英文名:Chestnutblight
原產地:1904年在美國紐約首次發現
入侵地區中國河北遵化、武安,河南、北京、遼寧、山東、安徽、江蘇、浙江、江西、陝西、廣東、廣西、湖南。
傳播途徑
春雨時釋放大量孢子,隨風雨、昆蟲、鳥類傳播,多從傷口侵入栗樹枝幹。為害特點
栗疫病在歐美各國都很嚴重,美國於1904-1922年有一半栗樹林被毀,至1940年病害掃蕩了全境的栗園。中國栗疫病發生普遍,局部地區嚴重,有的栗園發病率達80%以上。新嫁接的幼樹常成片發病,引起樹皮腐爛直至全株枯死,造成很大損失。形態特徵
病菌的子囊殼黑色,有長頸,成群埋生於子座內。子囊棍棒狀,無色,內含8個子囊孢子。子囊孢子橢圓形,無色,雙細胞。中間分隔處稍縊縮。分生孢子器也生於子座中,形狀不規則,多室,分生孢子無色,單細胞,圓筒形。生物學特徵
病菌以菌絲、分生孢子和子囊孢子在病組織中越冬。土質好,樹勢旺,發病輕;土質瘠薄,根淺樹弱,發病重。控制方法
加強檢疫,防止帶病苗木或接穗進入無病區。如必須從疫區引入苗木,除嚴格檢疫,在萌芽前噴灑3-5°Be石硫合劑、1:1:160波爾多液或其他殺菌劑,或用0.5%福馬林浸30min、5%氯酸鈉浸5min後再栽植。 加強栗園管理。刨樹盤,增施有機肥,合理修剪,防治其他病蟲害。
育苗選用抗病砧木,嫁接抗病品種。
減少和保護傷口,在晴天嫁接和修剪,傷口塗波爾多液等保護。冬、夏季在樹幹塗白,儘量避免機械傷口。 生長季節在國內經常檢查,小枝上發現病斑將枝剪除燒掉,主幹、大枝上發現病斑應刮除。刮除方法:用刮刀將病斑及其周圍0.5cm左右的好組織颳去,邊緣要平滑,並呈圓弧形。刮淨病組織,再塗殺菌劑,可選用5°Be石硫合劑、843康復劑或40%福美胂可濕性粉劑。
栗林中嫁接栗疫病菌的弱毒株系,抑制強毒株系的侵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