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林村[河南省洛陽市孟津縣白鶴鎮下轄村]

柿林村[河南省洛陽市孟津縣白鶴鎮下轄村]
柿林村[河南省洛陽市孟津縣白鶴鎮下轄村]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柿林村位於白鶴鎮西部,北臨黃河,南依邙山,西接黃河小浪底水庫大壩,東連西霞院反調節水庫,全村1500人,面積5平方公里。東鄰王莊村以鄧家溝為界,西與寧嘴村相鄰,以郝家溝為界;南與趙嶺、王北兩村接壤,以南嶺為界,北臨黃河,與濟源市坡頭鎮隔水相望。柿林村南北長2.5公里,東西長2.1公里,總面積5.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846畝,其中水澆地1700畝,林地面積700畝。柿林村轄柿林村、鄧家溝、文明溝、南嶺4個自然村,10個村民組,全村共390戶,1500口人。焦枝雙線從村中經過,村北是洛陽黃河鐵路大橋,全長2800米。

基本信息

村莊發展

柿林村概況 柿林村概況

過去這裡農業條件差,民眾生活十分困難,很多人由於生活所迫,外出遊走他鄉,摸索為生之計,在外出謀生中,他們逐漸掌握了雜耍之技,一傳十,十會百,雜耍在該村形成風氣,形成傳統。文化革命期間,該村雜耍民間活動全部歇業,民眾生活也陷於困頓。十一屆三中全後,黨的改革開放政策又喚起了該村農民 的表演意識和致富信心,老藝人寧日升、程世英帶領村裡的年輕人進行傳幫帶,外出表演,使該村的雜耍隊伍不斷壯大,團隊不斷增多。

目前在全國各大城市、各大公園、各大廟會都有他們的蹤跡,截止2006年該村在外常年演出的團體有30多個,有的乾脆在一些大城市、大公園紮根落戶,成為公園城市的一景,多數年收入都在數十萬至上百萬元。農閒時,外出表演的在上百人,幾乎是家家有表演團體,戶戶有展演項目,全村文化產業收入數百萬元,不少民眾在鄭州、洛陽、縣城購買了商品房,過上了幸福生活。

柿林概況

現在的柿林村,上有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下游西霞大壩,黃河中下游的分界處現在儼然已經成了寬闊無垠的超大型水庫,水面不再黃,清澈無邊,山崖、小島、野鴨、水鳥,還有無數的野生動植物,類似三峽,卻又不同於三峽,令人難忘。

柿林點翠

(清)王宏猷

點染惟應配橘奴,離離垂實幾千株。

可人偏是經霜葉,繪出楓林二月圖。

柿林點翠

(清)趙擢彤

緩步到柿林,叢叢翠新點。

曉煙幔四垂,曉日光閃閃。

綠蔭清且幽,疑是天工染。

柿林點翠

(清)蘇昉

霜落烏椑翠葉紅,秋林無復辨丹楓。

斷霞流水寒山外,人在吳江脫照中。

註:

“柿林點翠”為孟津八大景之一。柿林在邙山北麓之柿林村,深秋初冬之際,邙山北麓翠色深沉,滿山柿葉飛丹,柿果纍纍如無數紅燈,形成綠肥紅閃,美不勝收之佳景。

村名的由來

說起這個村,確有很深的文化底蘊。村北,泱泱大河,波浪滾滾;村南,巍巍邙山,一望不盡。村東,村西,一排柿林。春日,柿花沁香;秋日,滿樹柿子,像掛滿了燈籠……

據說,很久以前,這個村的柿樹全縣聞名。曾有詩云:“千樹萬樹成柿林,萬果千實尤喜人。尋常百姓家家食,還把此物當貢品。”

那一年,老天爺大旱100天,地里莊稼顆粒無收。然而,滿坡滿溝的柿樹們,卻竭盡忠誠,奉獻出一棵棵的金色收穫,百姓們憑藉柿子填飽肚子,度過了歷史上未有過的荒災。人們開始把柿樹當神樹,敬著、供著、奉著。

為了永葆柿樹的青春,村里還有一條規矩,柿樹老一棵,補種一棵,誰空濫砍一棵,罰栽10棵。就這樣,柿林的面積越來越大,名氣越傳越遠。到了清朝末年,這裡便成了孟津八大景之一——柿林點翠。

同時,也為了記住柿樹們的大恩大德,這村人還將以前胡亂叫的“河上村”、“邙山嶺”改名,定名為“柿林村”。

柿林村有一個自然村叫文明溝。

解放前這個村有四個名,它在柿林村南,所以柿林人叫它:溝南;它在滑莊村西,所以滑莊人叫它:大溝西;它在趙嶺村以北,所以趙嶺人叫它:北溝底;本村人叫它:韓家溝。

一個村四個名,常常給人們引來諸多麻煩。比如有人要到這個村,因山路崎嶇,要一路打聽。可這個村說它叫這,那個村說它叫那,牛頭不對馬嘴,跑一天叫人啼笑皆非。

解放後,村里來了個幹部叫王三福,王三福就吃過這個苦,從上午摸到下午,才算摸進這個村,但他深知這個村雖小,卻民風純樸,於是通過一個民眾大會,決定把這多名村更名為:文明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