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樹鎮[陝西省西鄉縣柳樹鎮]

柳樹鎮[陝西省西鄉縣柳樹鎮]

西鄉縣柳樹鎮位於西鄉縣西南部,距西鄉縣17公里。1950年設柳樹鄉,1959年為管理區,1965年建公社,1984年改鄉,1996年柳樹鄉、豐東鄉合併設柳樹鎮。城(關)峽(口)公路(西牟路)過境。柳樹鎮2015年末下轄:柳樹、大沙、小豐、油房、小龍、馬營、清泉、豐東、豐河、曾家嶺、三義、嚴家溝、高家店、白楊等14個村委會。 鄉鎮企業以食品加工、交通運輸、建材和商貿為主。農業以種植茶葉、水稻、小麥、油菜等為主。

柳樹地情

柳樹簡介

【名稱來歷】

柳樹鎮[陝西省西鄉縣柳樹鎮] 柳樹鎮[陝西省西鄉縣柳樹鎮]

據傳清代當地河邊有兩棵大柳樹,一農戶在柳樹下擺攤設點建立商鋪,後沿河兩岸逐步發展成商貿集市,遂

得名“柳樹店”,集鎮村為柳樹村,因鎮政府駐地位柳樹村而得名。

【地理位置】 位於東經107°34′17"~107°42′30",北緯32°50′45"~32°57′48"之間,地處西鄉縣城西南,屬淺山丘陵區,東鄰楊河鎮,西鄰峽口鎮,南鄰峽口左溪,北鄰沙河鎮。人民政府駐柳樹村,電話區號0916,郵政編碼723503,距西鄉縣城17公里。

【政區沿革】 1950年設柳樹鄉,1959年為管理區,1965年建公社,1984年改鄉。1996年,柳樹鄉、豐東鄉合併設柳樹鎮。

柳樹鎮[陝西省西鄉縣柳樹鎮] 柳樹鎮[陝西省西鄉縣柳樹鎮]

【政區劃分】 2011年末轄柳樹、大沙、油房、北溪、小龍、小豐、馬營、清泉、豐東、豐河、曾家嶺、三義、嚴家溝、高家店、白楊等15個村委會。

【人口面積】 2011年末,轄區總人口2.75萬人,其中農業人口2.59萬人,非農業人口1600人。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26908人,占97.8%;回族592人,占總人口的2.2%。2011年全鎮共出生251人,死亡162人,計畫生育率達99.5%,人口自然增長率為3.5‰。轄區東西最大距離12千米,南北最大距離11千米,總面積104.5平方千米。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263.15人。

自然條件

【地形地貌】 境內屬淺山丘陵區,境內平川與丘陵交錯分布,四面環山,中部較平坦,境內最低海拔為450米,最高1593米(西山)。

【氣候】 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其特點是:氣候溫和、雨量充沛,但光照中足,春季氣溫回升快,多春旱,夏無酷暑,秋季多連陰雨,降溫早,冬無嚴寒,少雨雪,年平均氣溫12.9℃,全年無霜期245天,最熱月七月,最冷月一月。

【水文】 鎮內屬漢江水系,水資源豐富,有三條河流,即龍溪河、柳樹河,袁家溝河穿境而過,年經流量四季分明,除此之外地下水資源極其豐富,水質較好,1米以下即可見到地下水。

【礦產資源】 境內礦產資源主要有葉蠟石,大理石礦等。

經濟概況

柳樹鎮[陝西省西鄉縣柳樹鎮] 柳樹鎮[陝西省西鄉縣柳樹鎮]

【農業】 耕地面積18985畝,人均0.73畝,以種植水稻、油菜為主;退耕還林林地8240畝。2011年農業總產值13247萬元,比2010年(10957萬元)增長20%,2011年生產糧食萬噸,人均千克。2011新建無性系良種茶園基地1320畝,注資200萬元新成立柳樹鎮嘉禾茶葉公司1個,茶葉專業合作社2個,全鎮實施茶園低改、台刈2220畝,實現茶葉產量418噸,其中名優茶16.1噸,茶葉總產值5016萬元。畜牧業以豬、牛、羊、家禽為主。2011年全鎮生豬養殖戶達5100餘戶,養殖大戶72戶,全鎮生豬飼養量9.63萬頭,其中出欄5.81萬頭,存欄3.82萬頭,實現銷售收入6972萬元。

【工業】 以小型手工業、機械加工、建築材料為主。2011年工業總產值3800萬元,比上年增長7%。

【財政】 2011年財政總收入89萬元,比上年增長26%。農民人均純收入達6875元,比上年增長50%。

社會發展

柳樹鎮[陝西省西鄉縣柳樹鎮] 柳樹鎮[陝西省西鄉縣柳樹鎮]

【文化藝術】 2011年末有鎮文化站1處,有村級文化活動中心和農家書屋8處,各類圖書室12個,藏書20餘萬冊,音樂、美術、書法、攝影及文學業餘創作隊伍15人,有省、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68處。

【教育】 2011年末有幼稚園5所,在園幼兒743人,專任教師2人;國小9所,在校學生1629人,專任教師88人,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國中2所,國中在校學生1300人,專任教師86人。國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醫療衛生】 2011年末有各級醫療衛生機構17個,有床位60張,固定資產總值1200萬元。專業衛生人員36名,其中執業醫師20人。2011年醫療機構完成診療1.86萬人次。全鎮15個村農村合作醫療參合25831人,籌資129.15萬元,參合率達98%。

基礎設施

柳樹鎮[陝西省西鄉縣柳樹鎮] 柳樹鎮[陝西省西鄉縣柳樹鎮]

【交通運輸】 境內有城峽路橫穿6個村、13個村通村水泥路14條39公里、新修拓寬村組道路8條30公里,縱橫交錯的公路交通網路初步形成。2006年102路公車由火車站直發柳樹鎮,日發客車12班次,日均載客量1000餘人次。

【郵政電信】 2011年末有郵政支局1個,電信、移動、聯通企業3家,服務網點8個,電話交換機總容量3000門,固定電話用戶2500戶,行動電話用戶2600戶,網際網路用戶700戶。全年電信業務收入220萬元。

柳樹教育

西鄉福慧泰山學校 西鄉福慧泰山學校

2013年10月21日,由陝西省海外聯誼會牽線搭橋,香港福慧慈善基金會嚴平西先生慷慨捐資助建的教學樓落成典禮,在西鄉縣福慧泰山學校隆重舉行。香港福慧慈善基金會善長嚴曙東先生一行6人,在西鄉縣委常委、統戰部部長的陪同下,參加由其基金會捐資興建的西鄉福慧泰山學校教學樓(原柳樹鎮民族學校教學樓)落成典禮,並為其揭牌。

香港福慧慈善基金會由嚴寬祜先生1995年以個人財產獨立創辦,香港回歸之後,香港福慧慈善基金會成為首家在香港特別行政區註冊的非營利性慈善機構。

主導產業

茶葉 茶葉

繼續圍繞建設茶葉經濟強鎮和生豬生產大鎮的既定目標,在茶葉發展上全面落實除草、施肥、修剪、補植、台刈等管理措施,不斷增加茶園有效面積和提高經營效益。積極推行茶產權改革,採用拍賣、租賃。

經濟發展

柳樹鎮[陝西省西鄉縣柳樹鎮] 柳樹鎮[陝西省西鄉縣柳樹鎮]

2009年度各項目標任務。全年實現生產總值1.42億元,占年度計畫的106%,比上年增長8.3%。其中第一產業9233萬元,增長7%;第二產業3820萬元,增長8.2%;第三產業1193萬元,增長9%。鄉鎮企業總產值9130萬元,增長35%;新增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960萬元,增長26%;財政收入完成65萬元,增長9.2%;農民人均純收入達3799元。

柳樹鎮[陝西省西鄉縣柳樹鎮] 柳樹鎮[陝西省西鄉縣柳樹鎮]

——主導產業迅猛發展,農村經濟穩步增長。堅持以農民增收為重點,突出抓好農業產業發展,促使農業生產條件進一步改善,糧食生產穩中有升,農村經濟穩步發展。繼續抓好主導產業發展,全年生豬飼養量達7.8萬頭,其中出欄3.3萬頭,存欄4.5萬頭,能繁母豬1973頭。新發展養殖大戶63戶,養羊大戶 2戶,蛋雞大戶2戶,肉雞大戶2戶。投資220餘萬元新建的漢中軍鑫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顆粒飼料生產線,有力地帶動了全鎮生豬產業及其他產業發展。新建無性系良種茶園530畝,完成低產茶園改造2800餘畝,開展技術培訓32場次,培訓人員2000餘人次。新建茶葉加工廠2個,擴建茶葉加工廠1個。實現茶葉總產348噸,茶業總產值3058.9萬元。新發展烤菸40畝,實現了烤菸發展零突破。實施農業新技術推廣項目5個,推廣新品種5個,新建科技示範園4個,新發展科技示範戶30戶。

柳樹鎮[陝西省西鄉縣柳樹鎮] 柳樹鎮[陝西省西鄉縣柳樹鎮]
柳樹鎮[陝西省西鄉縣柳樹鎮] 柳樹鎮[陝西省西鄉縣柳樹鎮]

——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新農村建設紮實推進。一年來,我們多方爭取項目資金,加大全鎮基礎設施建設力度。一是爭取並成功實施了安全飲水和電網改造項目工程。解決了高店、馬營、豐東等9個村、4948人的安全飲水問題,並對已建成的飲水工程完善了後續管理措施,保障了民眾飲水安全和質量。完成清泉、北溪兩村的低壓線路改造22公里,徹底改變了兩個村3000餘人生產生活用電質量。二是積極爭取並實施了沼氣建設項目。今年新建沼氣池800口,並達到了“三改”要求,全鎮建沼氣池累計達4150口,三改率達95%以上,使用率達80%以上,極大地改善了農村人居環境,減少了勞動強度,增加了農民收入。三是繼續狠抓公路建設。全年硬化村級道路2條5.8公里,拓寬改造通組道路12條15公里,實現了村級道路全覆蓋。

柳樹鎮[陝西省西鄉縣柳樹鎮] 柳樹鎮[陝西省西鄉縣柳樹鎮]

——村鎮建設步伐加快,城鎮化水平不斷提高。一是修訂了我鎮中長期發展建設規劃,配合縣有關部門修訂了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並在嚴格執行鎮總體規劃的基礎上,修訂了全鎮各村的村莊規劃。完成了柳樹鎮省級生態優美鄉鎮建設項目編報工作。二是不斷加大環境治理、保護和管理力度。組織開展對公路沿線暴露垃圾、占道堆放、占道經營、亂貼標語、臭水溝、河道垃圾進行了全面清理工作。通過整治行動,我鎮集鎮的街容鎮貌、環境衛生、交通秩序等方面有明顯的改觀,進一步實現了集鎮的淨化、亮化、美化和有序。三是加大投入,不斷改善村鎮環境。積極爭取國家環境綜合治理建設項目,加大了對村級環境綜合治理的投入;編制了油坊、三義、白楊三個村的生態文明示範村創建規劃;科學規劃並動員鎮內外人士入住集鎮,新增集鎮住戶50餘戶,集鎮容量和規模不斷擴大,小城鎮建設步伐不斷加快。

柳樹鎮[陝西省西鄉縣柳樹鎮] 柳樹鎮[陝西省西鄉縣柳樹鎮]

教育得到優先發展。繼續實施國小布局調整,加大學校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新建校舍1596㎡,維修校舍590㎡(B級危房)。隆基中學、中心國小、小豐國小的基礎面貌有了較大改善。中心國小1346平米的教學樓正在建設。順利完成了教育創強復驗工作。衛生事業蓬勃向前。新建了鎮衛生院,新(改)建了14個村的衛生室,極大地改善了廣大民眾的就醫環境和條件,基本解決了民眾看病難的問題。大力宣傳並動員廣大民眾積極參加農村合療,全鎮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96.7%以上。全年報銷合療資金270餘萬元。

柳樹名人

柳樹鎮[陝西省西鄉縣柳樹鎮] 柳樹鎮[陝西省西鄉縣柳樹鎮]

柳樹鎮地處巴山北麓,牧馬河南岸,距縣城十五、六公里,是個山川秀麗、人傑地靈、具有悠久歷史文化的古鎮和群星燦爛、人文薈萃的教育文化之鄉。

早在三、四十年代,我國傑出的教育家、曾任北京大學黨委書記兼副校長和蘭州大學黨委書記兼校長的江隆基,傑出的外交家、曾任我國駐南葉門、尚比亞、德國大使的李強奮,著名教育家、原北京大學教授、西鄉最早的《縣誌》(《薛志》)主編薛祥綏,以及我縣原政協副主席、著名的愛國人士江伯玉等尤其是江隆基、李強奮這兩個聞名國內外的重量級人物,都從家鄉柳樹鎮走出,後來乾出了轟轟烈烈、利國利民的大事,為家鄉人民增添了光彩。至今,家鄉人民以“柳樹出了個江隆基”而驕傲,並將江隆基出生地所在的中學改為“隆基中學”,以表示對這位傑出的人民教育家永久紀念。

柳樹鎮[陝西省西鄉縣柳樹鎮] 柳樹鎮[陝西省西鄉縣柳樹鎮]
柳樹鎮[陝西省西鄉縣柳樹鎮] 柳樹鎮[陝西省西鄉縣柳樹鎮]

建國以後,柳樹鎮更加尊師重教,人才輩出,先後湧現出許多著名專家學者。如西安交通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趙文明,西安科技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毛開友,陝西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江弘基、西安第四軍醫大學唐都醫院博士王平忠、化工部第六設計院高級工程師王玉鳳、《新疆日報》高級記者彭文明,以及建國以來我縣第一個考上清華大學(1996年考入)、現留校任教的碩士研究生張毅等都出生在柳樹鎮。其中,最為著名的兩名專家教授是趙文明和毛開友。趙文明,曾留學英國,省政協委員,原任西安交通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工程研究所所長,中國生化與分子生物學農業專業委員會理事,陝西省生物化學學會副理事長,曾在加拿大訪問學者,發表論文100多篇。毛開友,原任西安科技大學機械系主任,現任西安科技大學教學督導組組長、該校新技術研究所副所長、陝西省高等學校教學督導委員會委員、全國機械控制工程研究學會常務理事及西北分會副事理長、中國教育家協會(香港)理事、西安科技大學老教授協會會長,曾在俄羅斯等國講學,並榮獲世界發明家國際協會國際發明金獎,發表論文40多篇,在國內外產生了廣泛影響。

同時,在柳樹鎮這塊神奇美麗的熱土中,還先後孕育出吳鳳強(漢中市市安監局局長,2013年)、王吉德(陝西省工商管理局局長,2013年)等一大批黨政幹部和三十多名中、國小校長及許多教師,為西鄉經濟社會發展和教育事業做出了較大貢獻,柳樹鎮不愧是西鄉“文化教育之鄉”和產生幹部的一個“搖籃”。

柳樹鎮不僅教育文化氣氛濃厚,人才輩出,而且地阜物華,交通發達,經濟建設取得了顯著成績。特別是近幾年來,柳樹鎮黨委、政府帶領全鎮二萬五千多名幹部民眾,艱苦奮鬥,勤勞致富,大力發展茶葉生產,積極實施退耕還林工程,認真加強小城鎮建設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不斷增加農民收入,從而使這裡的山更青了,水更綠了,集鎮更漂亮了,全鎮面貌發生了很大變化。截止五月底,全鎮共發展茶園13000多畝,優質水稻10000多畝,栽種林果15000多畝,退耕還林8200多畝,森林覆蓋面積達30%,發展20萬元以上的鄉鎮企業40多個。同時,還修建村、組道路20多公里,修建柳樹集鎮新街長2公里、寬24米,並整修硬化了集鎮老街,一個嶄新秀麗的柳樹集鎮正在群山環抱中悄然崛起……

柳樹鎮燦爛的歷史文化、傑出的優秀兒女、誘人的風土人情,像一顆嵌在巴山北麓的的璀璨明珠,又像一幅永遠看不夠的多姿多彩的美麗畫卷,多么令人魂牽夢繞,留戀忘返!

民風民俗

婚嫁習俗

男大當婚,女大當嫁。男婦女到婚齡,“娃家請人說媒,女家望人說媒”。“媒不媒,跑三回”,即使雙方有戀愛基礎,女方父母為女兒終身大事負責,也得讓介紹人多跑幾趟,才能 “放話”。如果女方無意則以各種理由推辭,介紹人就不再登門。雙方同意,方可“認門”,也叫“看門戶”。介紹人領著男娃到女方家裡,給雙方父母介紹情況,當面徵求意見,男女雙方表態同意後,再經過一段接觸交談,下一步就可“訂婚”,也叫“為訂”。媒人穿梭交談協商選定吉日,互送訂婚禮物,雙方父母及親朋見面認識,從此正式建立這門親事。男娃逢年過節均到女方拜年送禮。

喪葬習俗

西鄉人很注重孝道和骨肉情誼。 “葬禮”往往比“婚禮”還隆重。老人亡故後,兒孫都要披麻戴孝,敬香燒紙,向戶族、鄰里、親友磕頭下跪“報喪”,準備棺木、壽衣。年過七旬的老人,早已準備好“壽木”、“壽衣”,落氣後“淨身”、“穿壽衣”、“裝棺”。將“亡靈”停在堂屋正中,燃香蠟、燒紙、獻供品祭奠。一般亡故後三日上山,“人死無牽掛,入土最為安”。葬後七天“燒紙、敬香”,每七天一次,經過七次,再逢百日燒“百期”,一周年上墳、壘墳,直至三周年,整個程式才結束。
山區葬禮最突出有三點:一是“哭喪”、二是“敘話”、三是“唱孝歌”。
“哭喪”老人去世後,兒女十分悲痛,以哭表達哀思,一般男孝子有淚無聲,女孝子從“入棺”、“守靈”、“發喪”、“入土”都要圍著“靈棺”哭,講述老人經過的苦難及留給子孫恩德和養育之情,不會哭者是會被人恥笑的。所以老人養的女兒多,哭得聲勢越大,感人淚下,勸哭者也常常情不自禁哭起來。沒有後輩“哭”或“哭”的人少,葬禮顯得很冷淡。當然女兒、侄女哭得真誠、傷心,一般兒媳是迫於形式,應付場合,真假難分。女孝子幾天幾夜不能入睡,守靈哭喪,一聲喪事結束,均聲音“沙啞”。“哭”則表達對老有懷念、孝敬之情。
“敘話”有的地方叫“搭長席”,有的地方叫“說話”。“男有族家,女有娘家”。男性去世多請本姓族家長者,女性去世多為娘家智者出面,詢問孝子,老人在世,有病看了沒有,照顧如何,盡孝心沒有?死後棺木、壽衣、夜場準備如何,墓地選在何處?孝子均跪在地上一一回答。特別是娘家人有意挑剔、出難題,孝子均不得爭辯,磕頭下跪,親朋指責、教育、後由總管或有威信的“長者”出面求情,方可收場。
山區人把葬禮的晚上叫“夜場 ”,參加人叫“坐夜”通宵不能睡,孝子通宵守靈“哭喪”,唱孝歌是夜場的主要環節,外地人說:“漢中人,好快活,爹媽死了還唱歌”,唱孝歌正是西鄉人緬懷亡人的最好正式。西鄉人不做“道場”不念經,專請有才華,出口成章的“歌先生”,既唱傳統的“孝歌”,如“二十一孝”、“十二賢人”等內容。也有觸景生情歌詞,還有斥責孝子過錯,唱孝歌時,配上鑼鼓、嗩吶,其歌聲悲蒼淒涼,催人淚下,引發孝子和親友的悲淚和哀思,孝子持香轉“靈”,女孝子“哭喪”相伴其間,整夜燈火不熄,歌聲不斷,哭聲淒涼。全村老少都來幫忙端茶遞水,生火上碳,劈柴擔水,大廚小廚熱鬧非凡。夜間都來聽孝歌,守靈陪唱,整夜不能合眼,所以又叫“坐夜”。一直持續到第二天發“喪”、送靈上坡才結束。用唱孝歌方式辦“夜場”,舉行葬禮,即省事,又隆重,莊嚴。這種風俗,歷史悠久,流傳很廣,深為山區人民接受。

茶酒文化

茶是西鄉特產,茶也是西鄉家家戶戶必備之品,來客後首先要倒茶。過去一般來客後才燒開水泡茶,如今備有熱水瓶,隨時可泡茶。但人們習慣沸水泡茶,端上茶主人陪著客人喝茶、抽菸,敘情議事。
古時候,西鄉最紅火的地方要數茶館了,上集鎮買賣,坐在茶館裡等生意,談生意,講價錢,以打發時間。邊遠農村人辦完事順便泡一碗茶歇氣提神,至於年老無事者更是茶館聽書喝茶的常客。其實,如今西鄉的每一個家也是一個小型的茶館。西鄉人敬茶很講究,向客人奉茶要雙手捧杯,輕放,講究茶禮。家中晚上看電視喝茶一能防輻射,二能提神緩解疲勞。許多家庭飲茶講究醫理茶訣,根據自己的體質喝茶,“薑茶能治痢,糖茶能和胃,菊茶能明目,燙茶傷五內,飲後茶能消食,酒後茶能解醉,午茶長精神,晚茶難入睡,空腹茶心發慌,隔夜茶傷脾胃,合理用茶能減肥,過量茶人黃瘦,淡茶慢飲活百歲”。
西鄉無酒不待客,進門茶,入席酒。親朋好友相聚最愛在“酒”字上做文章。本來,酒多用在逢年過節,喜慶吉事以增加歡樂氣氛。可在改革開放的今天,不分時間,不講場合,婚嫁喪葬,紅白喜事自然有席,飲酒是必然。修房造屋要喝酒,新房喬遷要喝喬遷酒,老人壽誕要備長壽酒,小孩滿月要喝滿月酒,喪事要喝“送程酒”;周年大喝悼念酒,親朋相聚要喝聚會酒,親人遠離要備話別酒,經商開業喝慶典酒,提乾、當兵、調動、升學要喝榮升、光宗耀祖酒,有事就有酒,有酒必醉,以表示主人之心誠。
酒禮酒規分賓主,講上下。敬酒先從長輩到平輩先上後下,朋友相聚論年齡,講資歷。勸酒者必以禮感人,以話勸人,有時還以力逼人。非讓客人把酒喝下去,方顯主人熱情好客。

飲食習俗

西鄉地形複雜,地域遼闊,“十里風土不一”,飲食習慣也有差異,總體上飲食傾向於川味,南北皆匯。山里與壩里各有所好,山區因水土氣候影響,幾天不吃肉心裡躁慌,一年四季多喜歡吃臘肉,並備有乾菜如乾豆角、乾蘑菇、乾竹筍、乾蘿蔔、洋芋片等煮臘肉,平常夏秋多食自產蔬菜,冬春以鹽菜、泡菜、土豆及乾菜為主。平川一年四季有新鮮蔬菜,吃肉多從集市買,習慣與城市居民相差不多。西鄉人對酸味偏好,家家備漿水盆,戶戶有酸菜罈,一年四季酸味不斷。因此就有“三天不吃酸,走路打偏偏”諺語。所以西鄉稀飯、麵皮、菜豆腐、漿水面為家常便飯。改革開放後,以麻辣為主的火鍋在西鄉非常盛行,一些年輕人特別嗜好。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20953
10713
10240
家庭戶戶數 6646
家庭戶總人口(總) 20951
家庭戶男 10711
家庭戶女 10240
0-14歲(總) 5918
0-14歲男 3165
0-14歲女 2753
15-64歲(總) 13642
15-64歲男 6808
15-64歲女 6834
65歲及以上(總) 1393
65歲及以上男 740
65歲及以上女 653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20327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