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建背景
為應抗戰急需,1938年8月,興建湘桂鐵路桂(桂林)柳(柳州)段。其關鍵工程為柳江大橋。大橋原計畫採用鋼筋混凝土墩台,向國外訂製60米鋼桁梁10孔。1938年10月,廣州和武漢相繼淪陷,國外進口的鋼材水泥等材料來源阻斷。當時適有撤退下來的一批85磅舊鋼軌和幾十孔10—13米的鋼樑。負責桂柳段勘測設計的湘桂鐵路桂南段工程局副局長兼副總工程師、橋樑專家羅英,提出以手頭材料拼建橋樑的設計方案,要求蘇橋機廠承擔製造。郎鍾騋毅然接受了任務,因材制宜,就地製造。組織全廠採用剪裁修補,可鉚則鉚,否則用螺栓,少數部位焊接,製成了1350噸重的鋼橋。
郎的大膽創新和艱苦奮鬥,受到各方讚賞。
鐵橋歷史
1944年4月,日軍大舉進犯湖南、廣西,桂林、柳州失守。郎鍾騋代理黔桂鐵路機務處長,冒著敵機轟炸,負責機務工作,後率蘇橋機厂部分員工撤至貴定。
重建的湘桂線柳江特大橋於1950年8月30日通車並沿用至今。1940年12月柳江建成半永久性大橋。1944年11月7日被日軍入侵前被炸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