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十世(法蘭西)

Charles Charles 1824年路易十八去世,他登上王位,稱查理十世。

基本信息

簡介

查理十世(法蘭西)CharlesX(全名為:查理·菲利普CharlesPhilippe1757年10月9日-1836年11月6日),法國波旁王朝復辟後的第二個國王(1824年-1830年在位)。

查理·菲利普生於凡爾賽宮。他是法國王太子路易最小的兒子,也即是路易十五的孫子,路易十六與路易十八的弟弟。他在即位前的封號為阿圖瓦伯爵。

他年輕時生活放蕩。1782年隨法軍前去圍攻直布羅陀。政治主張保守,反對向第三等級讓步。1789年法國大革命後,他先後逃亡奧屬尼德蘭和皮埃蒙特的都靈。1791年普羅旺斯伯爵登王位時,任他為攝政王。他是流亡貴族的領袖之一,1795年至1814年間住在英國。1814年路易十八復辟之後回到巴黎,在他周圍集中了一批最反動的舊貴族。

1824年路易十八去世,他登上王位,稱查理十世。

即位以後推行一系列反民主的政策,路易十八推行的君主立憲制的努力都被他推翻,他說:“寧可去砍樹謀生,也決不象英國國王那樣統治!”明確表示要恢復以前的特權等級,向逃亡貴族發放補償,嚴厲控制出版。他所組的三任內閣都是反動政府。1830年7月,查理十世下令封閉各報刊,並解散議會,修改選舉法,規定只有擁有土地的人才有選舉權。這使他十分不得人心。由於他對天主教的極端熱情和貴族政治的惡劣,引起人民的強烈敵意。由於人心浮動,自由派強烈不滿,終於爆發了1830年7月革命。起義的人民27日舉事,只經過三天,政府軍即潰敗。查理十世倉惶逃往凡爾賽。8月1日,任奧爾良公爵路易∙菲利普為攝政,翌日宣布遜位,讓位給孫子波爾多公爵亨利五世。查理十世被迫逃亡英國,後去義大利,終老國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