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孫中柱,1957年生於天津。青年時下鄉,後返城當工人。自學心理學,1986年破格為大學教師。曾在天津大
學、南開大學、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等校主講社會適應、人事心理、動作語言等專題。先在南開大學、天津行政學院任教後工作乾天津市委,1989年就讀於中央民族大學文化人類學研究生。曾任天津市公共關係協會秘書長、天津市公共關係培訓中心主任。著有《公關藝術論》(1988年)、《實用公共關係技巧》(1988年)、《企業文化―管理之魂》(1989年與人合著)。現從事壓力緩解,合作精神,心理平衡、避免衝突、實際控制。愛情婚姻的心理諮詢工作。編輯推薦
《柏萬青話調解》是由上海大學出版社出版的。
年已花甲的柏萬青是靜安區首席人民調解員、上海市人大代表,在電視節目《新老娘舅》中,她幫助百姓排憂解難,伸張正義,主持公道;她對醜惡現象嫉惡如仇,對當事人苦口婆心;因而贏得“冬粉”無數,打動了無數上海人的心。前不久還被評為上海市2008“走近他們”年度十大人物之一……
人只是一時迷失了自己,在社會上生存,誰都有類似的時候。――柏萬青
圖書目錄
前言 大調解概念的由來
第一章 我與“新老娘舅”
第一節 民間調解的社會化嘗試
第二節 寓教於樂的砸貴探索
第三節 司法宣傳的新創意
第四節 民生表達的便捷渠道
第五節 “新老娘舅”使我成為“草根民星”
第二章 調解工作的基本要求
第一節 民生、民意、民主的要求
第二節 時代進程的必然
第三節 改變壓制代替一切的舊觀念和方法
第四節 人群發生了巨大變化之後的調解和新的適應
第五節 司法工作向社會的縱向延伸
第六節 調解人員個人素質水平的大考驗
第七節 造就更多優秀調解員的緊迫感
第三章 調解工作的基本方法
第一節 公平、公正、公開
第二節 公心、公理、公德
第三節 以情動人
第四節 以理服人
第五節 以德教人
第四章 調解工作的基本功能
第一節 普及法律知識,化解各種衝突
第二節 倡導社會穩定,構建和諧家庭
第三節 提升公民道德,完善自控意識
第四節 全方位參與調解,改變陳舊觀念
第五節 化解矛盾於基層,減輕信訪壓力
第六節 及時發現民生問題,儘早解決民眾疾苦
第五章 調解工作的幾個難點
第一節家醜不外揚的忍受主義
第二節 私心過重的利己主義
第三節 被會責任感缺乏
第四節 法律意識淡薄
第五節 不敬.不孝、不忠的道德缺失
第六章 調解工作的幾個底線
第一節 建立正確的道德規範
第二節 符合黨和國家的相關政策
第三節 遵守國家各項法律
第七章 調解工作的前景展望
第一節 大思考和大公關
第二節 媒體參與調解大有可為
第三節 網路民主是未來調解的大趨勢
第四節 政府形象植根予社會基層
第五節 創新型司法工作的有效嘗試
第八章 默默無聞做工作,位卑來敢忘憂國
第一節 老人的貼心“護神”,老人的“開心果”
第二節 迎世博宣傳大使
第三節 慈善大使
第四節 白領紅娘
第五節 弱勢群體的保護神,千家萬戶的“老娘舅“
第六節 人大代表,人民公僕
第九章 柏萬青志願者工作窒簡介
第一節 柏萬青志願者工作室簡介
第二節 柏萬青老娘舅工作室簡介
柏萬青人生格言
附錄
後記
序言
說到底,21世紀的生活遠遠不是上個世紀60年代、70年代、80年代或90年代所能比擬得了的,21世紀人們的思想觀念以及生活態度較以往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在這個變化過程當中所產生出來的各類社會問題、心理現象、經濟糾紛乃至於鄰里矛盾,都突出地反映著人們的經濟利益和社會利益的雙重要求,很難從一個單純的角度分清人們的要求和問題的全部,所以就要求我們調解人員有一個全新的調解思路和全方位的調解方法。
所謂大調解就是一個全民參與、全方位介入,動員所有社會力量參與到調解當中來的理念。這個理念至少有三個支撐點:一是調解工作不是小事;二是調解工作可以產生“榜樣效應”,影響更多更大的人群;三是我們的工作可以觸及基層,把工作的重心前移到第一線,真正做到了解民情、知曉民意、關注民生、倡導民主。大調解就是緊緊盯著基層民眾所發生的各種問題,及時迅速地化解矛盾糾紛,把我們的精力用到最關鍵的地方,也就是說將人民民眾急需的法律知識、道德理念和心理關懷,及時地送給他們,讓他們自己快速尋找到解決自己問題的方法和理論,從而提高調解效率、提高調解作用和提高調解的社會影響。
後記
2009年3月初,《上海公關》雜誌準備復刊,請我去採訪一下“老娘舅”柏萬青,聽聽她對於溝通藝術的理解和公共關係的看法,文章的題目就叫做《柏萬青的溝通藝術》,我去了。一去就是20天,在全程採訪柏萬青的過程中,我發現了更多的關於柏萬青溝通藝術以外的故事,這就是《柏萬青話調解》一書最初的由來。
在全程採訪柏萬青的日子裡,我把“和柏萬青的近距離接觸”作為一個欄目搬上了我的部落格。在部落格中,我把和柏萬青的近距離接觸過程中所發現的大情小事做了一個翔實而又具體的描述,寫成了十幾篇關於“草根民星”柏萬青社會活動的博文,文章發表以後反響還不錯,於是就萌動了更加詳細地描寫柏萬青在“新老娘舅”節目調解過程中的經歷,也就是想把柏萬青和調解工作的關係寫出來。
《柏萬青話調解》這冊書成於偶然,書於必然。
偶然就在於我能夠有如此近距離地接觸這位“草根民星”的機緣,親眼看到她是如何工作的,是如何調解的,是如何忘我地投身社區工作,把個人的力量和智慧融入到社會的大調解之中去的;必然就在於我能夠得到這位“老娘舅”的信任和配合,使得這冊《柏萬青話調解》的書從一個不成形的、零散的狀態總結出她的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風。
文摘
2007年上海電視台和上海市司法局聯合開辦了以娛樂形式出現的司法調解工作類型的節目,取名為“新老娘舅”。“新老娘舅”是區分於上海電視台原有的“老娘舅”節目而言的,它突出了一個“新”字,試圖在“新老娘舅”上做文章,這便是“新老娘舅”電視節目的由來。我們都知道老娘舅其實就是娘家的人,他最原始的地位就是以娘家人的形式出現,來主持婆婆家的公道;就是要打破一個世俗的觀念,給娘家的人一個公道的主張。老娘舅在某種意義上有著維護娘家人利益和主持公道的意味。老娘舅在婆家是一個無厲害瓜葛、能夠以公平的形式來把事情“搞定”的人物形象,他在市民中間有著廣泛的影響和作用。正是由於老娘舅的這種“置身度外”的公平與公正,才使得人們越發相信他的公理與公心。
我和“新老娘舅”有一個非常有緣分的接觸,就是2007年我從街道退休之後仍然在街道老年協會工作,由於電視台經常要組織一批一批的聽眾,所以我有幸做了聽眾的“代表”。在一次次的組織活動中,我有機會參加到“新老娘舅”節目的內容中來,使得我能夠直接地和“新老娘舅”有一個近距離的接觸,從此之後我便正式地作為“新老娘舅”出現在電視螢屏和調解工作的位置上。
“新老娘舅”是上海市司法工作向社會延伸的一個有益嘗試,它將民間的調解公開化,以求得公正、公平的調解方案,這樣既能夠滿足當事人急需求得答案的要求,又使得司法工作能夠有一個新的嘗試與突破,它用真實和相對緩和、輕鬆的方式來把民間的民情、民生、民意進行表達,用說道理、講情理、重法理、守道德、尊法律的方法,讓更多的社會矛盾糾紛化解在民間調解的範疇內,避免進入司法的程式,讓人們保存一份法與理的空間,保有一個情與理的範圍,不至於使民間的問題上升為社會的問題。在這檔“新老娘舅”節目中,它崇尚講道理、講法理和講人情的態度,使得我對這檔節目信服有嘉,尤其是“新老娘舅”節目中所傳遞的社會倫理道德及法律知識對於某一局部緊張關係緩解的實際效果,更加吸引我對這檔節目的關注與投入。在節目中所表現出來的社會責任感和擔當精神,從某種程度上說是我們現實社會極其缺乏的,也就是因為此,“新老娘舅”這檔節目就更加引起我的興趣。多年的基層社會工作使得我一眼就看出“新老娘舅”這檔節目有著廣泛的社會空間與生存空間,它的“經濟”、“適用”、“簡便”、“高效”以及促進人際關係的和諧等等的效應,很能夠和我多年的基層工作產生共鳴,我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參與到“新老娘舅”工作中來的。
“新老娘舅”節目的另外一個益處就是給一時迷失自己的當事人送上一碗心靈的雞湯。在人們的利益關係、親情關係、人際關係之中加入心理疏導的成分,為人們迷失的自我重新找回指點的迷津。無論在法律的層面、在倫理道德領域、還是在文化衝突的內容中,“新老娘舅”節目都體現著情理法的辯證、體現著人際關係的和諧、體現著社會矛盾的化解精神。總之,法是大的,理是公正的,情是不變的,如何做到這三點的有機結合,我們做了一個大膽而有效的嘗試。
別小看老頭老太大嫂阿姨們喜愛看“新老娘舅”調解的節目,其實在眾多的他們背後卻有著更為廣泛的家庭基礎和社會基礎。影響了他們在某種程度上正是影響了更多的民眾,也正是他們將這檔節目傳播到了萬戶千家。新聞媒體參與到調解工作中來,既為調解的導向做了引導作用,又為輿論宣傳做了工作,還在宣傳教育的過程中強化了法治,溝通了情感,應當說這是一項一舉多得的工作。
“新老娘舅”節目的宗旨是真實、參與、調解、平衡,正是這個宗旨使得人們在接受這檔節目時都能夠真心以待、真情以對、真實以往,在參與中評判、在參與中對比、在參與中檢討、在參與中“對號入座”,把自己和節目中的情節聯繫起來加以對照,把別人當做鏡子給予警示,把普通的道理和現實的矛盾相對照,從而得出一個公平而又公正的結論。就是因為此,“新老娘舅”成為滬上收視率最高的綜藝節目,擠進了上海每天收視排行榜上前五位,創造了最高收視率為11.6%的佳績。最令人欣慰的是往往一檔節目播出後的第二天,在超市、在菜場、在城市綠地、在公園、在健身場所、在公車上,素不相識的人們聚在一起自發討論的題目便是昨天的“新老娘舅”……
“新老娘舅”節目的又一特色就是“三貼近”,即貼近生活、貼近民眾、貼近實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