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夏、商、西周時期以及春秋時期,境內有顓臾國。
戰國時,先屬費國、魯國,後屬齊國。
西漢以後,屬兗州泰山郡。
598年(隋開皇十八年),屬顓臾縣。
627年(唐貞觀元年),撤顓臾縣併入費縣,柏林亦入費縣,此後歷經五代十國、宋、元、明、清,至民國。
1896年(光緒二十二年),費縣下設柏林社。
1928年8月,為費縣四區柏林鄉。
1940年6月,中共山東分局,以費縣境內西部滋(陽)臨(沂)公路線段為界,路北置費北縣,屬之。
1945年1月,新置費北縣柏林區。
1946年1月,撤銷費北縣、費東縣,合置蒙山縣,為第三區柏林鄉。
1952年3月,蒙山縣撤消,柏林鄉歸平邑縣,屬十一區。
1955年11月1日,各區改為以駐地命名,十一區改固城區。
1958年冬,改新華公社。
1959年3月7日,改柏林公社,撤銷元帥公社併入柏林公社。
1961年5月,改柏林區,轄武安、柏林、楊謝、孝義、固城等5處公社。
1971年4月20日,恢復柏林公社。撤銷原區公社,改為生產管理區(簡稱管區),柏林公社增建花園管區。
1977年,柏林公社轄柏林、武安、楊謝、孝義、固城、花園等6處管區。
1984年4月15日,實行“政社分開”,改變人民公社、生產管理區體制,實行區鄉建制;4月15日,改柏林區,轄柏林、宋合、固城、孝義等4個鄉。
1985年8月31日,改柏林鄉。
1993年7月1日,改柏林鎮。
2012年2月8日,臨沂市政府將該鎮原有25個行政村中17個靠近蒙山的村劃歸臨沂市蒙山管委會、另外8個地緣上不靠蒙山的村被劃歸溫水鎮,另將保太鎮若干村莊劃入,總計38行政村。
位置交通
柏林鎮位於享有“岱宗之亞”美譽的沂蒙山腹地,距平邑縣城東北部18公里。北依雄偉蒙山,南傍秀美浚河,327國道、文泗公路省道貫穿東西,日蘭高速公路溫水出口直達蒙山,交通便利,環境優越。
蒙山管委會
臨沂市蒙山旅遊區管理委員會是蒙山旅遊區的管理機構,為臨沂市人民政府直屬正縣級單位,具體負責對蒙山實施統一規劃、統一開發、統一推介、統一管理。蒙山旅遊區轄1鎮(柏林鎮)、1辦事處(雲蒙辦事處),共49個行政村(社區),轄區總面積313平方公里,總人口7.7萬人。另轄4個國有林場,生態公益林總面積30萬畝。
蒙山旅遊區管委會共設定15個內設機構。市直部門派駐設定了蒙山公安工作辦公室、國土資源管理工作辦公室、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交通運輸管理辦公室、地稅分局。同時,為更好地做好旅遊發展、服務、管理工作,在轄區內設定了5個景區管理處,分別是龜蒙景區管理處、雲蒙景區管理處、大窪景區管理處、明光寺景區管理處、沂蒙國家鑽石公園管理處。
區劃人口
未調整區劃以前
代碼 | 城鄉分類 | 名稱 |
371326104201 | 121 | 柏林村委會 |
371326104203 | 122 | 楊榭村委會 |
371326104206 | 220 | 黃崖村委會 |
371326104207 | 220 | 橋仙莊村委會 |
371326104209 | 220 | 汪家坡村委會 |
371326104211 | 122 | 固城村委會 |
371326104212 | 220 | 賈莊村委會 |
371326104225 | 220 | 鞏固莊村委會 |
371326104235 | 123 | 柘溝村委會 |
371326104238 | 220 | 東峪村委會 |
371326104240 | 220 | 大澇峪村委會 |
371326104249 | 220 | 蒙陽裕村委會 |
371326104250 | 122 | 金裕村委會 |
371326104253 | 220 | 興蒙村委會 |
371326104254 | 220 | 蒙山村村委會 |
371326104255 | 220 | 康勝村委會 |
371326104256 | 220 | 玉源村委會 |
371326104257 | 220 | 北橋村委會 |
371326104258 | 220 | 沂蒙山莊村委會 |
371326104260 | 220 | 鑫合村委會 |
371326104261 | 220 | 蘇河城村委會 |
371326104263 | 220 | 三關廟村委會 |
371326104264 | 220 | 北劉家莊村委會 |
371326104265 | 220 | 九女關村委會 |
371326104266 | 220 | 洪河村委會 |
371326104267 | 220 | 窪店子村委會 |
371326104268 | 220 | 劉家寨村委會 |
371326104269 | 220 | 薄板溝村委會 |
371326104270 | 220 | 小樓村委會 |
371326104271 | 220 | 石河村委會 |
371326104272 | 220 | 挑溝村委會 |
371326104273 | 220 | 崔家莊村委會 |
371326104274 | 220 | 西山神村委會 |
371326104275 | 220 | 張里莊村委會 |
371326104276 | 220 | 福源村委會 |
371326104277 | 220 | 龍馬村委會 |
371326104278 | 220 | 富泉村委會 |
371326104279 | 220 | 萬紅村村委會 |
第五次人口普查
未調整區劃以前:
總人口 | 45835 |
男 | 23597 |
女 | 22238 |
家庭戶戶數 | 12756 |
家庭戶總人口(總) | 44062 |
家庭戶男 | 22530 |
家庭戶女 | 21532 |
0-14歲(總) | 10659 |
0-14歲男 | 5925 |
0-14歲女 | 4734 |
15-64歲(總) | 31685 |
15-64歲男 | 16246 |
15-64歲女 | 15439 |
65歲及以上(總) | 3491 |
65歲及以上男 | 1426 |
65歲及以上女 | 2065 |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 45435 |
農業
柏林鎮土地肥沃,山林廣袤,農業特產豐盛,蒙山特產獨具魅力。特產以蒙山靈芝、蒙山何首烏、紫草、丹參等中草藥為主,約500種。蒙山黑山羊、蒙山草雞市場需求大,發展前景廣。蒙山全蠍、蒙山蘑菇、土黿、蝸牛等天然產品也孕育著蓬勃的商機。
礦產
柏林鎮礦產資源種類分布廣。主要有石膏、石灰石、石英、重晶石、金剛石、花崗岩等。尤其石膏的儲量相當可觀。具有巨大的開發潛力和良好的發展前景。
蒙山石刻、蒙山盆景令人陶醉。
富含微量元素的蒙山泉水沁人心脾。
教育
國小
柏林鎮中心國小,等。
中學
柏林鎮初級中學。
醫療
柏林鎮中心醫院。
企業
山東蒙山旅遊集團
山東蒙山旅遊集團是由臨沂市人民政府2008年11月組建的負責綜合開發蒙山旅遊資源的企業集團。集團以山東蒙山旅遊集團有限公司為母公司,包括山東蒙山國家森林公園有限公司、平邑東蒙旅遊有限公司、費縣塔山旅遊開發有限公司三個子公司。
臨沂魯蒙萬壽泉
位於柏林鎮柘溝村。
名人
郭翹楚
字紹庭,號醇庵,柏林鄉貫莊人。生卒年月不詳。1723年(清雍正元年)拔貢,曾任霑化縣教諭5年。畢生潛心程朱之學,熟諳聖學之要,董仲舒、韓愈論性之說,宋儒理學之綱要。著有《佩籍錄》、《重哀記》、《四書審問》、《論語弟子章養正說》、《伊洛淵源錄》、《冰淵集》等專著,惜均失傳。尚存者,唯《費邑藝文存》輯其之《醒忠詞辯》、《稻莠說》、《火虛心實說》、《款差說》、《四蟲說》等10篇藝文。綜覽其作,即物窮理,因文見道,精微明達,頗有見地。光緒《費縣誌》有“邑中數百年來,堪稱通儒者,翹楚一人而己”之贊語。郭翹楚除著書立說外,十分重視教化育人。1313年(元皇慶二年),邑人康輔之創建義學於狄家村(今康家寨),爾後,其子若泰擴建,易名“東山書院”。曆元、明,至清初,計400餘年而倒塌。後郭翹楚移建於蒙山之陽的貫莊附近,沿稱“東山書院”。約友朋講學其中,立規條,嚴考課,培育出許多人才。卒後,邑人非常懷念他,就東山書院設位祀之,稱“崇賢祠。”
郭兆信
1951.9-男,漢族。在職研究生學歷,1970年10月參加工作,1973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2011年11月21日上午,山東省十一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七次會議在濟南舉行第一次全體會議,郭兆信辭去山東省副省長職務。2011年6月起擔任浙江省山東商會顧問。
顓臾方國
顓臾方國故城遺址在柏林東南方之固城,城近正方形,南北長600米、東西寬550米,用黃土夯築而成,東、西、北面殘牆高3~4米,最高處達9米。遺址內文化遺存極其豐富,殘磚斷瓦俯拾即是,殘牆夯土層次分明。顓臾故城確切建築年代已不可考。相傳遠古時代太皞後裔建立了顓臾國。西周初,成王封“顓臾王”,祭祀蒙山。顓臾春秋時期為魯國的附庸國。孔子曾成功化解季康子討伐顓臾的戰爭。後顓臾終因勢單力薄被秦所滅。宋神宗封顓臾為“靈顯潛應侯”,徽宗加封為“英烈昭濟惠民王”,並將原顓臾國祭祀蒙山的主祭處蒙祠改稱顓臾王廟以祭顓臾。明弘治年間,因相傳顓臾王墓在蒙陰,此地顓臾王廟香火日漸冷落。
顓臾王廟後為一道觀,稱萬壽宮。全盛時占地7公頃,有道士300多人,是蒙山最大的古建築群,現尚存主殿3間,磚木結構,雕樑畫棟,屋面用鑄有龍形圖案的灰色角瓦構築,歇山式大屋頂飛檐。門聯為“一徑風月青靄靜,萬重雲山紫氣深。”舊時,萬壽宮有古樹700餘株。今周圍喬灌木遮天覆地。
蒙山景區
5A旅遊景區,蒙山主峰龜蒙海拔高度1156米,僅次於泰山而稱亞岱。它以歷史悠久、宗教設施眾多、自然風景奇麗而著稱,僅清朝就有2位皇帝數次駐蹕蒙麓。
萬壽宮
萬壽宮位於臨沂蒙山南麓,原名古蒙祠,宋代改為道觀,名玉虛觀,顓臾王廟,後易名萬壽宮。北宋宣和五年,宋徽宗趙佶曾封古顓臾王為英烈昭濟惠民王,故古蒙祠曾改名英烈昭濟惠民王廟。宋代盛行道教,萬壽宮道眾達310人,道觀建築最具規模。每年農曆三月三日均在此舉行盛大的廟會,遊客雲集,香火旺盛。
萬壽宮古建築群由於年久失修,部分損壞,後經平邑縣政府修復。新建築群坐北朝南,迎面兀立著一座象徵著“天、地、人”三界的土木結構的三洞山門。山門前有一建築,稱“玉皇殿”。殿前有清朝嘉靖年間栽植的文冠果一棵。有《金石錄》中記載的“玉華峰”奇石一處,碑刻數通。過山門即進入正門,第一進院落正面是前殿和兩廂配房。前殿建築面積180平方米,單檐歇山勢。穿堂入第二進院落,為萬壽宮主體建築,北有“三清殿”,建築面積560米,重檐廡殿式,殿堂為玻璃瓦屋面。古寺新顏,金碧輝煌,頗具氣勢。
萬壽宮依山傍水,有喬松古檜700餘株,參霄蔽日,秀色可餐。有新植黑松、雪松、水杉、翠竹及各種果樹,滿山遍野。溪水長流,松竹常青。春華秋實,景色宜人。置身其間,如臨仙境。
龜蒙頂
蒙山主峰,位於平邑縣境內,海拔1156米,為山東省第二高峰,被譽為“岱宗之亞”,素稱“亞岱”。峰體呈蒼穹形,給人以神秘奇幻的感覺,猶如一隻巨大的神龜伏臥於雲端天際而得名。一年四季登上蒙頂,會在你眼前呈現出不同的景色,如蒙頂日出、蒙山雲海、蒙頂佛光、蒙頂霧松等奇妙景觀,特別是秋季天高雲淡之時,登上龜蒙頂,“風在身邊走,雲從足下生”,給人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感覺,山下美景,盡收眼底。
鷹窩峰
沿蒙山步游中路,於深壑峽谷中拔地而起,直刺蒼穹,因只有蒼鷹飛臨其上築巢,無人能登攀,而得名“鷹窩峰”。該峰絕壁如削,峻岩森森;峰頂蒼松如蓋,峭壁之松千姿百態,或樹冠扁平開張,或枝幹旁倚斜出,繞有情趣。整個山峰宛如一個巨大的盆景,令人嘆為觀止。每當夕陽西下,雲歸鳥還,奇峰與落日相應生輝,斑斕瑰麗,形成了“暮色蒼茫千嶂暗,萬山叢中一片霞”的奇絕景觀,實乃山水畫屏,人間奇觀。固此自古就有“不到鷹窩峰,枉為蒙山行”之說。
蒙山壽星
蒙山主峰龜蒙頂西北側的裸岩石。該雕刻利用山體造型,依山就勢,雕刻中國傳統文化代表長壽的象徵——老壽星。老壽星採用明朝末年定型的形象,突出頭部造型,大腦門,白須飄逸長過腰際,一手拄杖,一手托仙桃。它以古代南極仙翁為摩本,採用明朝末年定型的壽星形象,高218米,寬198米,頭部高85米,大腦門、白須飄逸長過腰際,一手拄鳩杖,一手托仙桃,慈眉悅目,笑逐顏開,近觀宏偉、慈祥、親切,遠看輪廓清晰,氣勢雄偉,緩步走出山體走向人間的效果,達到了耐人尋味的仙境神韻。壽星巨雕為當今世界上最大的山體雕刻,高度為四川樂山大佛的三倍。項目於2000年10月18日開工,2002年竣工“ 吉尼斯”世界山體雕刻之最的紀錄。
福壽康寧寶鼎
位於蒙山文化廣場中心,整個寶鼎採用純天然青石製作。鼎高9.99米,直徑6.19米,周身鐫有“福、壽、康、寧”四個大字和999個壽字,重606噸,是目前我國最大、最高的的石制盛鼎。寶鼎與蒙山壽星遙相呼應,其主題象徵著中華民族國運昌盛,中國人民萬壽無疆,蒙山旅遊事業蒸蒸日上。
龍虎石
在蒙山主峰南麓山半腰處,形如猛虎昂首伏臥,東側之峰兩巨石狀如龍虎。相傳古代有一惡龍,向蒙山神索寶不成,便作法水漫龜蒙。蒙山神令護山神虎與之抗衡。龍、虎大戰七七四十九天仍不分勝負,斗至百日,雙方力竭而死。神虎化成巨石伏于山腰,惡龍變成一峰立於石虎東側,龍山、石虎東西對峙,若呈相鬥之勢。
三關
平邑與蒙陰、費縣交界處的 白馬關、 九女關和 紫荊關。白馬關居西,相傳古代此處盜匪肆虐,過往客商屢遭不測。天神得知此事,遣一神馬鎮守此關,方得太平。今關頂有一白色石灰岩巨石,造型酷似奔馬。九女關位中,盛傳古時有九位絕色女子不忍封建婚姻折磨結伴到蒙山隱居,得高人指點,個個身懷絕技,便占此關為王,九女關由此而得名。紫荊關處東,因遍地紫荊而得名。三關均為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險地,且遙相呼應,扼控蒙山南北溝通,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
蒙山主峰龜蒙頂東北方廣崮堯一側有一山,形若龍門,山下三潭由南至北一字排開,潭水清澈見底,甘甜似乳。周圍林木蔽日,幽靜雅致。相傳在遠古時期龍門山上住著三位仙女,在與惡魔鬥法時不慎使三面寶鏡滾落山下,變為三潭。三位仙人取勝後,每日下山面對潭水梳妝。惡魔並不甘心,持巨劍去破三潭。仙女急令岩石開口咬住巨劍,乘機將惡魔除掉,故有一潭稱“ 劍汪”。
蒙山主峰龜蒙東側玉柱峰背面山腰中有一水簾洞,相傳為戰國時期思想家 鬼谷子潛心修煉之處。因此地有山妖興風破壞,蒙山神隨命冬雪化作春水,在洞口形成簾狀飛瀑加以掩護。民間傳說,鬼谷子系一少女食用情人墳上的谷穗所生,故稱“鬼谷子”。鬼谷子在蒙山收徒授藝,培養出孫臏、龐涓等一批軍事家、思想家和外交家。
龜蒙西北天門山二峰之間有一狹空,遠遠望去僅為一縫。人置身其間,兩峰夾身欲合二而一,給人險奇之感。此去西北數公里為 明廣寺。相傳古時蒙頂有和尚明廣與其師在暴雨中觀察山下水情,明廣見大片土地被洪水吞沒,問師父作何準備。其師言:“立於蒙頂,何懼山洪!”此語激怒了東海龍王,龍王令九龍向龜蒙聚水,瞬間大浪直逼山頂。明廣爬上古樹幸免於難,其師則葬身洪流。據說當時山頂廟裡的兩口巨型銅鐘,一隻被衝到山陽的郯城縣,一隻被衝到山陰的萊蕪縣。龜蒙頂背面的“ 九龍口”由此而得名。大水退後,明廣遷居到天門山附近創建了明廣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