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學史
枸杞根又稱為"地骨皮",是茄科 Solanaceae, 枸杞屬 Lycium植物的根,果實叫枸杞子。一般當作藥材使用,有滋陰補腎之效。因此,實在稱得上是物盡其用。而 且長期食用枸杞或飲用枸杞茶,也不會有副作用。
原植物
地骨皮為枸杞的根皮,《聖濟總錄》記載,地骨皮飲,治消渴,日夜飲水不止,小便利。日本《醫心方》中枸杞湯,治消渴唇乾口燥,以本品配石膏、小麥煮湯頻服。現代藥理研究:地骨皮含有胍的衍生物,具有降血糖作用。《中醫藥信息》報導:地骨皮對小鼠葡萄糖性及腎上腺素性高血糖有降低作用,對糖尿病模型鼠胰島β細胞形態結構的損害有一定的減輕作用。此外,本品還具有降脂、降壓作用,其降壓作用與中樞神經有關,可能為阻斷交感神經末梢而直接舒張血管。
地骨皮為多分枝灌木,高0.5-1米,栽培時可達2米多;枝條細弱,弓狀彎曲或俯垂,淡灰色,有縱條紋,棘刺長0.5-2厘米,生葉和花的棘刺較長,小枝頂端銳尖成棘刺狀。葉紙質或栽培者質稍厚,單葉互生或2-4枚簇生,卵形、卵狀菱形、長橢圓形、卵狀披針形,頂端急尖,基部楔形,長1.5-5厘米,寬0.5-2.5厘米,栽培者較大,可長達10厘米以上,寬達4厘米;葉柄長0.4-1厘米。花在長枝上單生或雙生於葉腋,在短枝上則同葉簇生;花梗長1-2厘米,向頂端漸增粗。花萼長3-4毫米,通常3中裂或4-5齒裂,裂片多少有緣毛;花冠漏斗狀,長9-12毫米,淡紫色,筒部向上驟然擴大,稍短於或近等於檐部裂片,5深裂,裂片卵形,頂端圓鈍,平展或稍向外反曲,邊緣有緣毛,基部耳顯著;雄蕊較花冠稍短,或因花冠裂片外展而伸出花冠,花絲在近基部處密生一圈絨毛並交織成橢圓狀的毛叢,與毛叢等高處的花冠筒內壁亦密生一環絨毛;花柱稍伸出雄蕊,上端弓彎,柱頭綠色。漿果紅色,卵狀,栽培者可成長矩圓狀或長橢圓狀,頂端尖或鈍,長7-15毫米,栽培者長可達2.2厘米,直徑5-8毫米。種子扁腎臟形,長2.5-3毫米,黃色。花期6~9月,果期7~10月。
地骨皮 - 藥品簡述
形態特徵
多分枝灌木,高0.5-1米,栽培時可達2米多;枝條細弱,弓狀彎曲或俯垂,淡灰色,有縱條紋,棘刺長0.5-2厘米,生葉和花的棘刺較長,小枝頂端銳尖成棘刺狀。
葉紙質或栽培者質稍厚,單葉互生或2-4枚簇生,卵形、卵狀菱形、長橢圓形、卵狀披針形,頂端急尖,基部楔形,長1.5-5厘米,寬0.5-2.5厘米,栽培者較大,可長達10厘米以上,寬達4厘米;葉柄長0.4-1厘米。
花在長枝上單生或雙生於葉腋,在短枝上則同葉簇生;花梗長1-2厘米,醫學教|育網蒐集整理向頂端漸增粗。花萼長3-4毫米,通常3中裂或4-5齒裂,裂片多少有緣毛;花冠漏斗狀,長9-12毫米,淡紫色,筒部向上驟然擴大,稍短於或近等於檐部裂片,5深裂,裂片卵形,頂端圓鈍,平展或稍向外反曲,邊緣有緣毛,基部耳顯著;雄蕊較花冠稍短,或因花冠裂片外展而伸出花冠,花絲在近基部處密生一圈絨毛並交織成橢圓狀的毛叢,與毛叢等高處的花冠筒內壁亦密生一環絨毛;花柱稍伸出雄蕊,上端弓彎,柱頭綠色。
漿果紅色,卵狀,栽培者可成長矩圓狀或長橢圓狀,頂端尖或鈍,長7-15毫米,栽培者長可達2.2厘米,直徑5-8毫米。種子扁腎臟形,長2.5-3毫米,黃色。花果期6-11月。
地骨皮
藥名:地骨皮
漢語拼音:DIGUPI
英文名:ChineseWolfberryRoot-bark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藥材CortexLycii、原植物LyciumchinenseMill
別名:杞根、地骨、地輔、地節、枸杞根、苟起根、枸杞根皮、山杞子根、甜齒牙根、紅耳墮根、山枸杞根、狗奶子根皮、紅榴根皮、狗地芽皮。
處方名:骨皮、地骨皮
性味:甘,寒。
歸經:入肺經、肝經、腎經。
功能:涼血止血,清熱退蒸,清泄肺熱,清熱滋陰,清熱解毒。
主治:治虛勞潮熱盜汗,肺熱咳喘,吐血,衄血,血淋,消渴,癰腫,惡瘡。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5錢;或入丸、散。外用:煎水含漱、淋洗,研未撒或調敷。
生態環境:生於山坡、田野向陽乾燥處;有栽培。
資源分布:主產山西、河南、浙江、江蘇等大部分地。
藥材基源:為雙子葉植物藥茄科植物枸杞等的根皮。
採收儲藏:春初或秋後採挖,洗淨泥土,剝下根皮,曬乾。
炮製:揀去雜質及木心,略洗,曬乾,切段。
地骨皮 - 用藥禁忌
脾胃虛寒者忌服。
①《醫學入門》:“忌鐵。”
②《本草匯言》:“虛勞火旺而脾胃薄弱,食少泄瀉者宜減之。”
③《本草正》:“假熱者勿用。”
地骨皮 - 中藥化學成分
地骨
根皮含生物鹼:甜菜鹼(betaine),苦可胺(kukoamine)A及用於免疫調節,劑,殺病毒劑,腫瘤抑制劑等的1,2,3,4,7,-五羥基-6-氮雜雙環[3。3。0]辛烷(1,2,3,4,7-pen-tahydroxy-6nitro-bicycol[3,3,0]-octane)和1,4,7,8-四羥基-6-氮雜雙環[3,3,0]辛烷(1,4,7,8-tetrahydroxy-6-nitrobicycol[3,3,0]-octane)。又含抗腎素作用兼抗血管緊張素Ⅰ轉變酶活性作用的枸杞環八肽(lyciumin)A和B。還含具抗血管緊張素Ⅰ轉變酶活性作用的有機酸:(S)-9-羥基-10E,12Z-十八碳二烯酸[(S)-9-hydroxy-10E,12Z-octadecadienoic acid]和(S)9-羥基10E,12Z,15Z-十八碳三烯酸[(S)-9-hydroxy-10E,12Z,15Z-octadecatrienoic acid][6]。尚含枸杞醯胺(lyciumamide)即是乙酸橙黃胡椒醯胺酯(aurantiamideacetae),亞油酸(linoleic acid)。亞麻酸(linollenic acid),蜂花酸(melissic acid),桂皮酸(cinnamic acid),柳杉酚(sugiol),5α-豆甾烷-3,6-二酮(5α-stig-mastane-3,6-dine),東莨菪素(scopoletin),β-谷甾醇葡萄糖甙(β-sitosterol glucoside),東莨菪素(scopoletin),β-谷甾醇葡萄糖甙(β-sitoserol glucosde)等。根含以正二十三烷(n-tricosane)和正三十三烷(n-trtriaconetane)為主的具15-33個碳原子的正烷烴;具18-31個碳原子的長鏈醇;膽甾醇(cholesterol),菜油甾醇(campesterol),豆甾醇(stigmasterol),谷甾醇(sitosterol)以及硬脂酸(steraric acid),棕櫚酸(palmitic acid),油酸(oleic acid)。
同屬植物寧古枸杞根含生物鹼:阿托品(atropine)和天仙子胺(hyoscyamine)。
地骨皮 - 藥理作用
地骨皮
1、對心血管系統的作用地骨皮的浸劑、酊劑及煎劑對麻醉犬、貓、兔靜脈注射均有明顯的降壓作用,並伴有心率減慢和呼吸加快;浸劑的作用似優於煎劑;反覆給藥可產生程度不等的快速耐受現象。濃縮酊劑給麻醉犬、貓肌肉注射或煎劑給不麻醉大鼠灌胃也呈現持久穩定的降壓作用。地骨皮的降壓作用與中樞有關,還可能有阻斷交感神經末梢及直接舒張血管的作用。降壓期間,心電圖除有心率變慢、T波減低外,無明顯變化,中毒劑量可使豚鼠心臟產生房室傳導的部分性乃至完全性阻滯。
2、降血糖作用給家兔灌服地骨皮煎劑,先使血糖短時間升高,然後持久降低,4~8小時後尚未恢復。對於注射腎上腺素引起的高血糖並無明顯對抗作用。家兔皮下注射浸膏,血糖亦降低另一種有髯毛的枸杞根的提取物可引起大鼠血糖顯著而持久地降低,碳水化物耐量升高,其降低血糖作用是由於其中含有胍的衍生物。
3、解熱作用地骨皮對人工發熱家兔有顯著退熱作用。其乙醚提取物及乙醇提取後殘渣之水提取物並無作用,而乙醇提取物、水提取物或乙醚提取後殘渣的水提取物皆有作用。其解熱作用比氨基比林弱,約與其他解熱藥相等。
地骨皮 - 臨床套用
臨床套用
1、治療高血壓病每日用鮮枸杞根皮或全根2兩(乾品1兩),水煎2次分服,連服30天為一療程。觀察1~3期患者36例,顯效(按1964年蘭州心血管會議擬訂標準)20例,有效5例,無效11例。其中I期3例全部有效;Ⅲ期療效最低,有效率62%。療效出現時間最快4小時,最慢7天。全部病例自覺症狀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無體位性低血壓及其它副作用。
2、治療青年扁平疣、掌跖疣、泛發性濕疹地骨皮製成10%注射液,每次用2~3毫升,加自血2毫升,肌肉注射,每周2次,10次為一療程。如未痊癒亦可繼續一療程。曾治療青年扁平疣7例,6例痊癒,1例好轉,皮疹大部消失;泛發性濕疹12例,痊癒9例,好轉2例,無效1例。有的經2~4次治療即有明顯好轉,5~6次即愈。個別注射後不久感覺輕度頭痛及面部潮紅。
3、治療牙髓炎疼痛取地骨皮1兩加水500毫升,煎至50毫升,過濾後以小棉球蘸藥液填入已清潔之窩洞內即可。經治11例,均有明顯止痛效果。有的用藥後1分鐘即止痛。
4、治療瘧疾取鮮地骨皮1兩,茶葉1錢,水煎後於發作前2~3小時頓服。試用於150例患者,其中145例均控制發作,有的服1劑即見效。
地骨皮 - 常用選方
物種分布
枸杞種植分布於我國河南、東北、河北、山西、陝西、寧夏、甘肅、青海東部、內蒙古烏拉特前旗以及西北、西南、華中、華南和華東各省區;朝鮮,日本,歐洲有栽培或逸為野生。常生於山坡、荒地、丘陵地、鹽鹼地、路旁及村邊宅旁。我國枸杞著名產地為寧夏、甘肅和青海等西部地區。在我國除普遍野生外,各地也有作藥用、蔬菜或綠化栽培。
生長習性
枸杞為多年生落葉灌木,栽培整枝後可成為小喬木。枸杞喜冷涼氣候,耐寒力很強。當氣溫穩定通過7℃左右時,種子即可萌發,幼苗可抵抗-3℃低溫。春季氣溫在6℃以上時,春芽開始萌動。枸杞在-25℃越冬無凍害。枸杞根系發達,抗旱能力強,在乾旱荒漠地仍能生長。生產上為獲高產,仍需保證水分供給,特別是花果期必須有充足的水分。長期積水的低洼地對枸杞生長不利,甚至引起爛根或死亡。光照充足,枸杞枝條生長健壯,花果多,果粒大,產量高,品質好。枸杞多生長在鹼性土和砂質壤土,最適合在土層深厚,肥沃的壤土上栽培。
枸杞根常用偏方
一治風蟲牙痛:枸杞根白皮煎醋漱之。用水煎飲亦可。
二治婦人陰腫或生瘡:枸杞根煎水頻洗。
三腎虛腰痛。和枸杞根、杜仲、萆解和一斤,好酒三斗浸泡,密封土罐中再放鍋內煮一天,常取飲服。
四小便出血:用新鮮枸杞根搗爛,取其汁。如果沒有汁水,可加水煎煮。在飯前服用,每服一碗加一點酒。
【處方】 [[枸杞根]](切)1石,[[小麥]]1斗(乾淨,擇)。
【製法】 水1石2斗,煮枸杞根,取6斗,澄清,煎取3升,納小麥於汁中,漬1宿,曬2日,往返令汁盡,曬乾為末。
【功效與作用】 [[養性]],遐齡,不老。主
【用法用量】 每服[[方寸匕]],以酒調下,1日兩次。1年之中,以2月、8月各合1劑。
【摘錄】 《千金》卷二十七{{中藥方專題模板}}
【處方】 枸杞根(切)1石,小麥1斗(乾淨,擇)。
【製法】 水1石2斗,煮枸杞根,取6斗,澄清,煎取3升,納小麥於汁中,漬1宿,曬2日,往返令汁盡,曬乾為末。
【功效與作用】 養性,遐齡,不老。主
【用法用量】 每服方寸匕,以酒調下,1日兩次。1年之中,以2月、8月各合1劑。
枸杞
1、治骨蒸肌熱,解一切虛煩躁,生津液:地骨皮(洗,去心)、防風(去釵股)各一兩,甘草(炙)一分。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生薑三片,竹葉七片,煎服。(《本事方》地仙散)
2、治熱勞:地骨皮二兩,柴胡(去苗)一兩。上二味搗羅為散,每服二錢匕,用麥門冬(去心)煎湯調下。(《聖濟總錄》地骨皮散)
3、治虛勞口中苦渴,骨節煩熱或寒:根白皮(切)五升,麥門冬二升,小麥二升。上三味,以水二斗,煮麥熟,藥成去滓,每服一升,日再。(《千金方》枸杞湯)
4、治小兒肺盛,氣急喘嗽:地骨皮、桑白皮(炒)各一兩,甘草(炙)一錢。上銼散,入粳米一撮,水二小盞,煎七分,食前服。(《小兒藥證直訣》瀉白散)
5、治吐、下血:枸杞根皮、子,為散,煎服。(《普濟方》)
6、治血淋:地骨皮,酒煎服。若新地骨皮加水搗汁,每盞入酒少許,空心溫服更妙。(《經驗廣集》地骨酒)
7、治消渴日夜飲水不止,小便利:地骨皮(銼)、土瓜根(銼)、栝樓根(銼)、蘆根(銼)各一兩半,麥門冬(去心,焙)二兩,棗七枚(去核)。上六味銼如麻豆;每服四錢匕,水一盞,煎取八分,去滓溫服。(《聖濟總錄》地骨皮飲)
8、治消渴唇乾口燥:枸杞根五升(銼皮),石膏一升,小麥三升。上三味切,以水煮,麥熟湯成,去滓,適寒溫飲之。(《醫心方》枸杞湯)
9、治時行目暴腫癢痛:地骨皮(切)三斤。以水三斛,煮取三升,絞去滓,更內鹽二兩,煎取一升,洗目。(《聖濟總錄》地骨皮湯)
10、治風蟲牙痛:枸杞根白皮煎醋漱之。用水煎飲亦可。(《肘後方》)
11、治膀胱移熱於小腸,上為口糜,生瘡潰爛,心胃壅熱,水谷不下:柴胡、地骨皮各三錢。水煎服之。(《蘭室秘藏》地骨皮湯)
12、治耳聾,有膿水不止:地骨皮半兩,五倍子一分。上二味搗為細末,每用少許,摻入耳中。(《聖濟總錄》地骨皮散)
13、治瘭疽著手足、肩背,忽發累累如赤小豆,剝之汁出者:枸杞根、葵根葉。煮汁,煎如糖服之。(《千金方》)
14、治腸風痔漏,下血不止:地骨皮、鳳眼根皮各等分(同炒,微黃色)。搗為細末,每服三錢,空心溫酒調服。忌油膩。(《經驗方》地骨皮散)
15、治痔疾:枸杞根、地龍(搗)。枸杞根鏇取新者,颳去浮赤皮,只取第二重薄白皮,暴乾搗羅為末,每秤一兩,別入地龍末一錢,和勻,先以熱虀汁洗煠患處,用藥乾摻,日可三次用。(《聖濟總錄》枸杞散)
地骨皮
16、治氣瘺疳瘡,多年不愈:地骨皮不以多少,杵為細末,每用紙燃蘸絍瘡口內,頻用自然生肉,更用米飲調二錢,無時,日進三服。(《外科精義》應效散)
17、治婦人陰腫或生瘡:枸杞根煎水頻洗。(《永類鈐方》)
18、腎經虛損,眼目昏花,或雲翳遮睛:和枸杞子一斤,好酒潤透。分作四份:一份用蜀椒一兩炒,一份用小茴香一兩炒,一份用芝麻一兩炒,一份用川楝肉一兩炒。炒後揀出枸杞,加熟地黃、白朮、白茯苓各一兩,共研為末,加煉蜜做成丸子,每天服適量。此方名四神丸。
19、壯筋骨,補精髓:用枸杞根、生地黃、甘菊花各一斤,搗碎,加水一石,煮取汁五斗,以汁炊糯米五斗,拌入細曲,照常法釀酒,待熟澄清,每日飲三碗。此方名地骨酒。
20、骨蒸煩熟(包括一切虛勞煩熱及大病後煩熱):用地骨皮二兩、防風一兩,甘草(炙)半兩,和勻後。每取五錢,加生薑五片,水煎服。此方名地仙散。
21、腎虛腰痛:枸杞根、杜仲、萆解和一斤,好酒三斗浸泡,蜜封土罐中再放鍋內煮一天,常取飲服。
22、赤眼腫痛:用地骨皮三斤,加水三斗,煮成三升,去渣,放進鹽一兩,再煮成二程式,頻用洗眼和點眼。
23、小便出血:用新地骨皮洗淨,搗取自然汁。無汁則加水煎汁。每服一碗,加一點酒,飯前溫服。
24、風蟲牙痛:用枸杞根白皮,煎醋含漱。
25、口舌糜爛(膀胱移熱於小腸,口舌生瘡,心胃熱,水谷不下):用柴胡、地骨皮各三錢,水煎服。此方名地骨皮湯。
26、男子下疳:先以漿水洗過。再搽地骨皮末,即可生肌止痛。
27、婦女陰腫或生瘡:用枸杞根煎水多洗。
28、癰疽惡瘡,膿血不止:有地骨皮不拘多少,洗淨,颳去粗皮,取出細穰。以地骨皮煎湯洗,令膿血盡,以穰敷貼患處,很快見效。
29、足趾雞眼,作痛作瘡:用地骨皮同紅花研細敷塗。
30、目澀有翳:用枸杞葉、車前葉各二兩,搗出汁,以桑葉裹懸陰地一夜。取汁點眼,不過三、五次,即見效。
31、五勞七傷,房事衰弱:用枸杞葉半斤,切細,加粳米二合,豉汁適量,一起煮成粥。每日食用,有效。
地骨皮 - 文獻論述
杜仲
1、李杲:四物湯內加地骨皮、牡丹皮,治婦人骨蒸最妙。地骨皮治足少陰、手少陽有汗而骨蒸者。
2、《綱目》:枸杞之滋益不獨子,而根亦不止於退熱而已。但根、苗、子之氣味稍殊,而主治亦未必無別。蓋其苗乃天精,苦甘而涼,上焦心肺客熱者宜之;根乃地骨,甘淡而寒,下焦肝腎虛熱者宜之,此皆三焦氣分之藥,所謂熱淫於內,瀉以甘寒也。至於子則甘平而潤,性滋而補,不能退熱,止能補腎潤肺,生精益氣,此乃平補之藥,所謂精不足者,補之以味也。分而用之,則各有所主,兼而用之,則一舉兩得。世人但知用黃芩、黃連苦寒以治上焦之火,黃柏、知母苦寒以治下焦陰火,謂之補陰降火,久服致傷元氣,而不知枸杞、地骨,甘寒平補,使精氣充而邪火自退之妙,惜哉!予嘗以青蒿佐地骨退熱,屢有殊功,人所未喻者。
3、《本草匯言》:王紹隆雲,骨中火熱為眚,煎熬真陰,以地中之骨皮,甘寒清潤,不泥不滯,非地黃、麥冬同流。
4、《本草正》:地骨皮,枸杞根也,南者苦味輕,微有甘辛,北者大苦性劣,入藥惟南者為佳。其性辛寒,善入血分,凡不因風寒而熱在精髓陰分者最宜。此物涼而不峻,可理虛勞,氣輕而辛,故亦清肺。
5、《藥品化義》:地骨皮,外祛無定虛邪,內除有汗骨蒸,上理頭風,中去胸脅氣,下利大小腸,通能奏效。入瀉白散,清金調氣,療肺熱有餘咳嗽;同養血藥,強陰解肌,調瘡痘不足皮焦。以其性大寒,酒煎二兩,治濕熱黃疸最為神效。牡丹皮能去血中熱,地骨皮能去氣中之熱,宜別而用。
地骨皮
6、《本草新編》:地骨皮,非黃柏、知母之可比,地骨皮雖入腎而不涼腎,止入腎而涼骨耳,涼腎必至泄腎而傷胃,涼骨反能益腎而生髓,黃柏、知母泄腎傷胃,故斷不可多用以取敗也,骨皮益腎生髓,斷不可少用而圖功。欲退陰虛火動,骨蒸勞熱之症,用補陰之藥,加地骨皮或五錢或一兩,始能涼骨中之髓,而去骨中之熱也。
7、《本草備要》:朱二允曰,地骨皮能退內潮,人所知也,能退外潮,人實不知。病或風寒散而未盡,作潮往來,非柴、葛所能治,用地骨皮走表又走里之藥,消其浮游之邪,服之未有不愈者,特表明之。
8、《要藥分劑》:丹溪雲,地骨皮能治風者,肝腎同治也;肝有熱則自生風,與外感之風不同,熱退則風自息。夫地骨皮本非入肝之藥,丹溪云然者,以肝腎同位而同治,骨皮既能退腎家虛熱,則龍火不熾,雷火亦平,自能息肝熱所生之風,雖不入肝經,而肝風亦並治也。且骨皮入腎、三焦二經之外,不入肝,更不入肺,即肺中伏火亦能降泄,則不必疑於肝風之不能息也。總之,腎藥兼治肝,乙癸同源也。腎藥兼治肺,金水相涵也。
9、《本草述鉤元》:地骨皮,能裕真陰之化源,而不傷元陽,故與苦寒者特殊。凡人真陰中有火,自相蒸爍,而見有汗骨蒸,宜此對待之。須知此味不兼養血,卻專以益陰為其功,雖能除熱、卻不以瀉火盡其用,即曰益陰氣者,便能瀉火,但直以為瀉火而用,則此味專以除熱,不能治虛矣。彼病後之虛煩地仙散,及健忘之讀書丸,心氣不足、驚悸健忘之補心丹,並赤白濁之清心蓮子飲,可概謂之瀉火乎?或曰,茲味治風,風正陽之淫氣所化者也,獨不謂之瀉火乎?不知益陰氣以退三焦之虛陽,但令陰氣得為陽守,所程治效,總完一個陰氣耳。其有不病於陰弱陽盛,止由陰氣不足而亦用此為滋益之元者。故於各證之治,須當識此義也。10.《藏府藥式補正》:地骨皮,能清骨中之熱,泄火下行,以視桑皮,則寒涼又勝一籌。而清肺熱,導氣火,亦引皮膚水氣順流而下,不嫌燥烈傷津、破耗正氣,則與桑皮異曲同工。杞根皮苦寒清肅,直入下焦肝腎,能療骨蒸里熱,而氣味俱清,尚不至鏟滅真陽,損害元氣,然終屬清泄涼降之品,絕無滋養能力。
11、《本經》:主五內邪氣,熱中消渴,周痹。
12、《別錄》:主風濕,下胸脅氣,客熱頭痛,補內傷大勞噓吸,堅筋,強陰,利大小腸,耐寒暑。
13、《藥性論》:細銼,面拌熟煮吞之,主治腎家風。
14、《食療本草》:去骨熱消渴。
15、《本草別說》:治金瘡。李杲:治在表無定之風邪,傳屍有汗之骨蒸。王好古:瀉腎火,降肺中伏火,去胞中火,退熱,補正氣。
16、《日用本草》:治上膈吐血;煎湯漱口,止齒血,治骨槽風。
17、《本草述》:主治虛勞發熱,往來寒熱,諸見血證、鼻衄、咳嗽血,咳嗽、喘,消癉,中風,眩暈,痙癇,腰痛,行痹,腳氣,水腫,虛煩,悸,健忘,小便不通,赤白濁。
地骨皮 - 生藥材鑑定
性狀鑑別
地骨皮
根皮筒狀、槽狀或不規則卷片,大小不一,一般長3-10cm,直徑0.5-2cm,厚1-3mm。外表面土黃色或灰黃色,粗糙,有不規則縱裂紋,易成鱗片狀剝落;內表面黃白色,具細縱條紋。質鬆脆,易折為民,折斷面分內外兩層;內層灰白色。氣微,味微甘,後苦。以筒粗,肉厚,整齊,無木心及碎片者為佳。
顯微鑑別
根皮橫切面:落皮層較厚,有2-3條木栓組織環帶,最內的木栓層為完整的環帶,外側的則交錯連線,可見頹廢的篩管及射線細胞。韌皮部較寬,占根皮厚度一半;纖維單個散在或少數成束,偶見石細胞;射線寬1-2列細胞。本口薄壁細胞含澱粉粒,有的含草酸鈣砂晶。
粉末特徵
1、米黃色。
2、草酸鈣砂晶隨處散在,有的薄壁細胞充滿砂晶,形成砂晶囊。
3、纖維常與射線細胞連線;纖維梭形或紡錘形,長110-230μm,壁厚3-11μm,木化或微木化,具稀疏斜紋孔,有的胞腔含黃棕色物。
4、澱粉粒單粒類圓形或橢圓形;復粒由2-8分粒組成。此外,可見石細胞、木栓細胞及落皮層薄壁細胞。
地骨皮 - 植物栽培
地骨皮
物學特性
喜光照。對土壤要求不嚴,耐鹽鹼、耐肥、耐旱、怕水漬。以肥沃、排水良好的中性或微酸性輕壤土栽培為宜,鹽鹼土的含鹽量不能超過0.2%,在強鹼性、粘壤土、水稻田、沼澤地區不宜栽培。
繁殖技術
用種子繁殖或扦插繁殖。
種子繁殖:可選用優良品種,以采果大、色鮮艷、無病蟲斑的成熟果實,夏季採摘後,用30-60℃溫水浸泡,搓揉種子,洗淨,晾乾備用。在播種前用濕沙(1:3)攔勻,置20℃室溫下催芽,待有30%種子露白時或用清水浸泡種子一晝夜,再行播種。春、夏、秋季均可播種,以春播為主。春播3月下旬至4月上旬,按行距40cm開溝條播,深1.5-3cm,覆土1-3cm,幼苗出土後,要根據土壤墒情,注意灌水。苗高1.5-3cm,鬆土除草1次,以後每隔20-30d鬆土除草1次。苗高6-9cm,時定苗,株距12-15cm,每1hm2留苗15萬-18萬株。結合灌水在5、6、7月追肥肥3次,為保證苗木生長,應及時去除幼株離地40cm,部位生長的側芽,苗高60cm時應行摘心,以加速主幹和上部側枝生長,當根粗0.7cm時,可出圃移栽。
扦插繁殖:在優良母株上,采粗0.3cm,以上的已木質化的一年生枝條,剪成18-20cm長的插穗,紮成小捆豎在盆中用100×10-6α-萘乙酸浸泡2-3h,然後扦插,按株距6-10cm斜插在溝內,真土踏實。
田間管理
在5、6、7月種中耕除草1次,10月下旬-11月上旬施羊糞、廄肥、餅肥等作基肥、追肥可於5月施尿素和6-7月施磷、鉀複合。幼樹整形,枸杞栽後當年秋季在主幹上部的四周選3-5人生長粗壯的枝條作主枝,並於20cm左右處短截,第2年春在此枝上發出新枝時於20-25cm處短截作為骨幹枝。第3、4年仿照第2年辦法繼續利用骨幹枝上的徒長枝擴大,加高充實樹冠骨架。經過5-6年整形培養進入成年樹階段。成年樹修剪,每年春季剪枯枝、交叉枝和根部萌櫱枝,夏季去密留疏,剪去徒長枝、病蟲枝及針刺枝。秋季全面修剪,整理樹冠,選取留良好的結果枝。
病蟲害防治
病害有枸杞黑果病,為害花蕾、花和青果。可在結果期用1:1:100波爾多液噴射;雨後立即噴50%退菌特可溫性粉劑600倍液,效果較好。根腐病,可用50%托布津1000-1500倍液或50%液或50%多菌靈1000-1500倍液澆注根部。蟲害有枸杞實蠅,防治可在越冬成蟲羽化時,在杞園地面撒50%西維因粉45kg/hm2,摘除蛆果深埋、秋冬季灌水或翻土殺死土內越冬蛹。枸杞負泥蟲可在春季灌溉鬆土,破壞越冬聲所殺死蟲源,4月中旬於杞園地面撒5%西維因粉(1kg兌細土5-7kg),殺死越冬成蟲,敵百蟲800-1000倍液防治。還有枸杞蚜蟲、枸杞癭蟎等為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