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記錄
華裔商人
大家都知道紅頂商人胡雪岩,在華人中,他幾乎是家喻戶曉的人物,之所以叫紅頂商人,是因為胡雪岩充分利用了當時中國的政治和經濟環境,創造了屬於自己的商業帝國。在今天同樣,華裔商人也能夠在海外擔當紅頂商人的角色,甚至取得了遠遠超過胡雪岩的成就,這個就是印度尼西亞華裔商人林紹良創造的輝煌(1916年7月16日至2012年6月10日)。
賣雜貨的小販
1916年7月16日,林紹良出生在中國福建省福清市海口鎮牛宅村里一個殷實的農民家庭。祖祖輩輩都是以種田為生,家裡雖然不是大富大貴,但也過得安逸自在。
從小,林紹良就聰明好學,記憶力很強,在村子裡很多人都不喜歡念書的情況下,他在私塾一直念到了15歲。然後開始學著做點小生意,家人給他在村口租了一間房子,開了一個小麵店。
可是,好景不長,“九·一八”事變後,日本侵占了東三省,人心惶惶,林紹良的麵店也只好關門了。
林紹良的家鄉是個田少山多的貧困地區,正如當時許多出外闖世界的人一樣,很多當地的年輕農民都去了南洋謀職。林紹良的叔父去了印尼,後來大哥林紹喜也離鄉背井到了那裡,可以說家裡的頂樑柱就是林紹良和父親了。
然而禍不單行,1935年,年邁的父親因病去世了,操勞家務的重擔全落在他母親的肩上。而這時國民黨抓壯丁的風聲也越來越緊,母親擔心兒子被抓走,便主張他出走南洋,一來可以避免被抓壯丁,二來也可以去南洋闖一闖。
就這樣,林紹良來到異國他鄉,開始了自己的漂泊生涯。1938年春天,他來到印度尼西亞中爪哇的古突士鎮,投靠叔父。當時叔父林財金在鎮上開了個花生油店,林紹良就在店裡當學徒。他每天起早貪黑地幹活,空餘時間還要學習印度尼西亞語及爪哇方言。
作為東南亞一部分的印尼,也並非安樂之邦,日本侵略者的鐵蹄也已經邁向了這裡。爪哇島上並不比家鄉好多少,烽火連天,經濟凋零,生意人想要賺錢,談何容易。林紹良發現,在店中坐等顧客上門不行,他便向叔父提出要到外面去推銷,叔父答應讓他去試試。
於是,林紹良走街串巷,上門推銷花生油。戰時對日用品的需要其實是很大的,但因為戰亂,顧客很少出門,林紹良的送貨上門受到了熱烈歡迎,銷售額開始成倍地增長。叔父高興地給他加了薪,鼓勵他繼續幹下去。
兩年後,林紹良有了些積蓄,他開始有了新的想法,光一輩子寄居在叔父家,不會有什麼出息,他想獨立,尋求更大的發展。沒有太多的本錢,林紹良做起了販賣咖啡粉的小本生意。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
事實上,這段生活是非常艱苦的,為了生計和理想,林紹良每天半夜三更起床,先將買來的咖啡豆磨成粉,再用舊報紙包成小包,天還未亮,就騎上腳踏車,不管颳風下雨,趕到六七十里外的三寶壠市去販賣。只有當夜深人靜入睡時,才會忘記疲勞。這種生活雖然盈利不多,但卻培養他的膽識,積累了社會經驗,接觸了很多人。時至今日,林紹良每當回憶起這段“騎腳踏車販賣”的艱苦生活時,還不無感慨地說,人需要經得起磨練,才會有所進步。
人物生平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後,印度尼西亞宣告獨立。但日軍剛退出印尼,荷蘭殖民軍又捲土重來。一場抗擊荷蘭殖民者的獨立戰爭即將爆發。
當地華商在中華總會的領導下,大力支援印尼的抗荷獨立戰爭,雖然林紹良不是最有錢的那一個,但卻是表現最為突出的一個。亂世出英雄,少時熟讀史書的林紹良預感到自己大顯身手、獨闖天下的時機到了。他確信,這場戰爭的最終勝利必將屬於印尼人民,而自己的事業或許能在這場戰爭中找到一個契機、一個新的生長點。
就在這時,有一位高級領導人為擺脫荷情報人員的追捕,潛入古突土鎮隱蔽,中華總會對林紹良很是信任,就把這項重要的掩護任務交給了他。而這位名叫哈山·丁的領導人在林家藏匿了1年多,與林紹良結成了莫逆之交。事後他才知道,哈山·丁是印尼共和國第一任總統蘇加諾的岳父。正是通過哈山·丁的關係,林紹良結識了很多部隊上的人,當然也包括印尼的首任總統蘇加諾,而當時蘇加諾只是一個師的上校團長。
在當時,由於殖民軍的封鎖,共和國軍隊的軍火、藥品奇缺,林紹良看到這種情況,很是憂慮,如果持續下去,肯定無法抵擋住荷蘭殖民者的侵略,於是他決定做起這方面的生意,為軍隊提供必要的軍用物資。而在當時,這樣做是需要極大勇氣的,要不怕風險,膽大心細。
林紹良先和共和國軍方談了自己的想法,受到了熱烈支持,雙方一拍即合,認真而又慎重地研究了運輸路線。不久,林紹良冒著生命的危險,用帆船載著從新加坡購買的武器及軍需物品,憑著對地形和海路的熟悉,左右迴旋,巧妙地越過荷軍封鎖線,把一批軍火安全地運到了中爪哇印尼軍中。就這樣,林紹良押運軍火,一次又一次地穿越荷軍的封鎖線,如入無人之境。每次運抵前線,印尼官兵都向他歡呼致意。不僅他從軍火生意中獲取了相當可觀的利潤,同時又與蘇加諾等印尼軍官結下了深厚的私人友誼。這為他日後事業上的成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成功秘訣
經過幾十年的苦心經營,到1988年,年逾七旬的林紹良已經構建起了自己的“林氏王國”,其控制的旗艦企業在東南亞經濟發展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林紹良也因其雄厚的財力、龐大的勢力,稱雄印尼,富甲東南亞,被譽為“亞洲的洛克菲勒”。
“林氏王國”是一個多元化的集團,經營範圍相當廣泛,主要涉及紡織、水泥、化工、電子、林業、漁業、航運、保險、金融、房地產、黃金寶石、酒樓飯店、醫療器材、電信設備、鋼鐵等行業。它的基業中心在印尼首都雅加達,下屬的公司企業,分布在印尼、新加坡、香港、賴比瑞亞、荷蘭、美國等國家和地區,成為一個跨亞、非、歐、美四大洲的國際財團。
分析林紹良巨大成功的原因,毋庸置疑的是,他與印尼前總統蘇哈托的深交,對他事業的成功起了很大作用。但蘇哈托的幫助僅僅是林紹良成功的一個因素。立足於國計民生,適應國民經濟需要,這是林紹良恪守的一個經營思想,也是獲得印尼政府支持的前提。一家菲律賓報紙說:“林紹良的企業起到了‘應民族經濟之所需,補民族經濟之所缺’的作用”,這樣既會得到政府的扶植,也贏得普通印尼人的認同。
林紹良本身的個人奮鬥也是重要因素。林紹良曾對人說:一個人的創業,一半靠機遇,一半則靠個人奮鬥——這是他事業成功的寫照。林紹良善於摸清市場和顧客的變化,改變經營方針:“生意成功的秘訣,是要為顧客服務,贏得顧客的信任。”
此外,他善於抓住機遇,注重人才的選用和培訓,注重人際關係的處理。林紹良自己曾十分感慨地說:“自己所學不多,本無力量經營如此龐大的企業,現今之所以能有所成就,主要是善於選擇共事的夥伴。”
林紹良個人曾總結說:“勤儉奮發是華人的美德,方向、意志和策略是第一要素,不怕失敗、奮鬥不懈、運籌帷幄、出奇制勝和深思熟慮是成功的必備條件。”
現狀
如今的林紹良已是半退休,定居於新加坡,家族事業由三兒子林逢生主理,次子林聖宗負責中央亞細亞銀行業務,至於長子林聖斌則擁有自己的事業。像其父一樣,擔任林氏集團總裁的林逢生深諳經營之道,正周密謹慎地實施“林氏王國”的環球發展計畫,但沒了當政者的特殊庇護,林家新一代領導人必須學會以商業技巧來奠定成功基礎,而不是依靠某種特殊的政治關係。
林紹良於2012年6月10日在新加坡萊佛士醫院去世。
社會影響
林紹良還積極前往中國大陸投資,主要集中在房地產,金融及酒店等領域,估計總投資超過了15億美元,其中包括在福州的一家銀行。
早在1981年,林紹良屬下的中國太平洋集團就在中國大陸設立鞋廠。據估計,光在福清老家,林紹良就已投入了1億美元,當地的工廠、學校及旅館,都有林紹良的投資。不過,同林紹良龐大的資產和其他海外巨富在大陸的投資相比,林氏集團在大陸的投資一直在低水平徘徊。
作為一個有眼光的商人,同時也是一個華人,林紹良注定會關注中國大陸市場。2001年10月,林紹良帶團到北京考察了商務中心區的建設和發展,顯示出旺盛的投資興趣。轉年9月,林紹良果然使出大手筆:斥資5億美元成功購得中國遠洋運輸集團總公司經營的地產旗艦企業——中遠置業集團有限公司45%股權,從而與中遠集團這一中國特大型企業共同成為中遠置業的並列第一大股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