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雪原[曲波創作小說]

《林海雪原》是現代作家曲波所創作的一部長篇小說,1957年初版。

《林海雪原》描寫的是解放戰爭初期東北剿匪的戰鬥。1946年冬天,東北民主聯軍一支小分隊,在團參謀長少劍波的率領下,深入林海雪原執行剿匪任務,偵察英雄楊子榮與威虎山座山雕匪幫鬥智鬥勇。 《林海雪原》一直被視作“革命通俗小說”的典型代表,並被譽為“新的政治思想和傳統的表現形式互相結合”的光輝典範,它更是整個“十七年文學”發展之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小說作品。

內容簡介

1946年冬天,東北民主聯軍一支小分隊,在團參謀長少劍波的率領下,深入林海雪原執行剿匪任務。這股匪徒是原國民黨的敗兵,流竄到解放軍後方。小分隊在向威虎山匪窠開進途中,白鴿救了一個被殺傷的女人,並跟蹤敵人發現了神河廟老道士,實際上是威虎山匪幫的情報員。小分隊設下埋伏,抓獲了座山雕手下的情報副官一撮毛,繳獲了敵匪的地下先遣軍聯絡圖。

《林海雪原》 《林海雪原》

經反覆提審一撮毛和小爐匠,初步了解到威虎山座山雕匪幫的情況,偵察英 雄楊子榮提出一個大膽的構想:打進威虎山內部,探得敵情,配合小分隊裡應外合全殲座山雕匪幫。少劍波召集會議反覆推敲了楊子榮的構想,迅速據此制訂了周密的作戰計畫。

楊子榮化裝成已被消滅的另一夥土匪許大馬棒的飼馬副官胡彪,隻身來到威虎山。在威虎山上,巧妙地應答了座山雕及手下“八大金剛”的多方盤問,並利用座山雕急於擴大實力、擴展地盤的心理,獻上了繳獲的敵匪地下先遣軍聯絡圖。初步得到了座山雕的信任,並被封為威虎山上的“老九”上校團副。

座山雕精心布置了一場“與來襲共軍激戰”的假戰鬥,暗中考察這個“老九”是真是假。楊子榮提著槍也沖了上去,很快他就發現這些人只大喊大叫,槍都打到天上去了。他知道座山雕是在考驗他,於是大打出手,連著打死幾個匪徒,座山雕一看打死了弟兄,便對楊子榮大喊:“老九,慢來!這是在演習。”消除了座山雕的疑心,並將計就計乘機送出了所摸索清的情報。

經典劇照 經典劇照

少劍波率小分隊進駐與威虎山遙遙相望的夾皮溝,一邊發動民眾,組織生產自救,組建民兵隊伍;一邊抓緊滑雪練兵,積極備戰。多年來飽受土匪侵害的百姓在小分隊組織下,開動火車,用山內的木材換來了生活必需品,李勇奇等一批青年積極參加了民兵訓練,擁軍愛黨、消滅土匪的熱情空前高漲。

突然傳來了出山的火車遭土匪襲擊的訊息,高波犧牲了,被押解的俘虜小爐匠欒平乘機逃脫,去向不明。少劍波心想,如果小爐匠逃回威虎山,敵人內部的楊子榮就危險。正在此時,經過多日奔波的“長腿”孫達得,送來了楊子榮傳出的情報。少劍波當機立斷,率小分隊和民兵火速出兵。游擊隊員們滑著雪橇,箭一樣穿行在白皚皚的雪原上。

年三十,威虎山要擺“百雞宴”,讓楊子榮擔任值日官和“百雞宴”的司宴官。白天楊子榮指派著全山的匪徒把威虎山前前後後,擺了六六三百六十根松明火把,說是“山光普照”,還把大廳里里外外安上了60盞豬油燈,說這正應座山雕的六十大壽。他還說服座山雕以大慶為名,要把今年的百雞宴全擺在廳里,以便於小分隊進來一網打盡。座山雕對他的這些安排大加讚賞。

天近黃昏,“百雞宴”即將開始,從火車上乘機逃跑的小爐匠,逃回了威虎山。楊子榮震驚之餘,決心隨機應變,先發制人。於是,當著座山雕和“八大金剛”的面,楊子榮利用小爐匠不敢說出自己被俘經過的弱點,嘻笑怒罵,逼得小爐匠前言不搭後語,黔驢技窮。小爐匠氣急敗壞喊道:“你不是胡彪,你是共軍”。楊子榮很想一槍打死他,與敵人同歸於盡,那樣他就前功盡棄了。他仍繼續鎮定自若地與小爐匠舌戰,直追問得小爐匠破綻百出,引起了座山雕的懷疑,最終楊子榮開槍處決了小爐匠。

楊子榮在“百雞宴”上八面威風,巧施安排,匪徒們個個喝得爛醉如泥,東倒西歪。小分隊及時趕到,楊子榮和戰友們,一舉全殲威虎山的這伙頑匪,戰鬥取得了全面的勝利。

作品目錄

一 血債二十一 小分隊降臨百雞宴
二 許大馬棒和蝴蝶迷二十二 小白鴿徹夜施醫術
三 受命二十三 少劍波雪鄉抒懷
四 楊子榮智識小爐匠二十四 欒超家闖山急報
五 劉勛蒼猛擒刁占一二十五 將計就計
六 夜審二十六 捉妖道
七 蘑菇老人神話奶頭山二十七 青年獵手導跳絕崖岩
八 跨谷飛澗,奇襲狼虎窩二十八 刺客和叛徒
九 白茹的心二十九 調虎離山
十 雪地追蹤三十 毀巢切屁股
十一 老道失算三十一 槽頭炸馬
十二 一撮毛三十二 林海雪原大周旋
十三 兵分三路,如此如此三十三 解救
十四 夾皮溝的姊妹車三十四 基米爾草原
十五 楊子榮獻禮三十五 “雪上大俠”
十六 苦練武,滑雪飛山三十六 棒槌公公奇談四方台
十七 借題發揮三十七 李鯉宮前對手交鋒
十八 二道河橋頭大拼殺三十八 鐵流
十九 楊子榮盛布酒肉兵關於《林海雪原》
二十 逢險敵,舌戰小爐匠參考資料 :

人物介紹

楊子榮

楊子榮是曲波以現實戰鬥中的真人為原型而塑造出的人物形象,更是一位革命鬥爭經驗豐富、智勇雙全的偵察英雄。小說通過講述他智識小爐匠;化裝成土匪胡彪,隻身打人匪巢,取得悍匪座山雕的信任;一次次戰勝敵人的陰謀,舌戰小爐匠,活捉座山雕,與戰友裡應外合智取威虎山等一系列精彩紛呈的英雄壯舉,成功地表現了楊子榮超凡的智慧和膽氣,深刻地揭示了其堅定崇高的精神信仰和革命信念。

少劍波

少劍波則是小說的中心人物。作為小分隊的最高指揮員,少劍波深知自身所肩負的重任和所面臨的嚴峻鬥爭形勢,但他始終對革命事業的勝利充滿信心。在戰鬥中,他冷靜地分析敵情,周密部署、屢出奇兵,先後機智果斷地率領小分隊奇襲奶頭山,智取威虎山,並利用戰鬥的間隙消滅九彪等,這些作戰行動充分展現出少劍波足智多謀、膽識過人、指揮果敢的性格特徵。

創作背景

時代背景

1946年解放戰爭初期,東北地區形成敵我對峙的局面。解放軍為了鞏固根據地,發動人力物力支援解放戰爭,開始實行土地改革。但一小撮被擊潰了的國民黨匪首,逃進深山密林,與當地的慣匪及地主惡霸相勾結,組成土匪武裝,出沒無常,進行瘋狂的燒殺搶掠,破壞土地改革。於是,上級研究決定組織小分隊進山,實行小群動作,邊偵察邊打擊敵人,偵打結合。作者和他的戰友們便承擔了這個光榮而艱巨的任務的一部分。他們於1946年冬深入東北小興安嶺一帶的深山密林,與號稱擁有幾個旅的匪首展開了周旋。

由於黨的英明領導和親切關懷,由於當地民眾的大力支持,在這場突破險中險、經歷難中難、發揮智中智、戰勝魔中魔的鬥爭中,作者和他的戰友們的意志鍛鍊得更加堅強了,並在軍事技術和戰鬥策略上戰勝了敵人,直至將匪徒消滅。在鬥爭中,他們發揮了解放軍艱苦奮鬥的優良傳統,戰勝了常人難以忍受的艱苦,克服了想像不到的困難。他們有時在石洞裡睡覺,和野獸為鄰;有時鑽到雪窖里休息,地當床、天作被;跨谷飛澗、攀壁跳岩,突破天險,在氣溫低達零下38至40度的雪海里偵察戰鬥。

曲波的戰友楊子榮當年是一個排長,他隻身進入三代惡匪、國民黨旅長座山雕的營寨,以驚人的勇敢和超人的智慧,取得了敵人的信任,從而調動了敵人,活捉了老奸巨猾的座山雕。但不幸的是,在林海雪原戰鬥的最後日子裡,楊子榮中了敵人的無聲手槍而光榮犧牲。

創作過程

曲波以前從未從事過文學創作,但當年為革命獻身的戰鬥英雄們時刻活在他的心中。當他在醫院治療養傷的時候,曾無數次地講過戰友們的故事,也曾無數次地講過林海雪原的戰鬥。這些故事,尤其是楊子榮的英雄事跡,使聽者無不動容,無不驚嘆,而且從中獲得了某種力量。講來講去,他便產生了強烈的創作欲望。但由於工作忙,加上寫作水平低,最初試著寫了三章,便感到力不從心:一是內心的感情筆下表達不出來;二是分不出輕重,平鋪直敘,力量使不到刀刃上。一氣之下,他把寫完的三章全都撕毀了。

1955年春節前的某天半夜,作者冒雪回家,一路還在冥思苦想怎樣才能寫好這部小說,如何突破語言文字關等問題。當他到家,一眼望見甜睡的妻子和孩子,一種深沉的感觸不禁湧上心頭:他想起了八年前,北滿也是刮著狂風暴雪,那時正是飛襲威虎山的前夜;而今祖國已空前強大,各方面建設也取得了輝煌的成就,自己的小屋是如此的溫暖舒適,家庭生活又是如此的美滿,但這一切的一切,楊子榮、高波等同志沒有看到,也沒有享受到。正是為了美好的今天和更加美好的未來,在最艱苦的年月里,他們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望著窗外飛舞著的雪花、茫茫的林海、皚皚的雪原,楊子榮、高波、陳振儀、欒超家、孫大德、劉蘊蒼、劉清泉、李恆玉等同志的形象和事跡,又一一浮現在作者的腦海。從此,曲波每晚都加班三至四個小時,星期天和節假日則是他寫作最集中的時間。從1955年2月到1956年8月,在一年半的業餘時間裡,曲波完成了四十萬字的書稿。

作品鑑賞

主題思想

《林海雪原》以絢麗多彩的筆墨,出色地描繪了解放軍偵察員艱苦卓絕的戰鬥生活,塑造了人民戰士的英雄群象,酣暢淋漓地表現了“突破險中險,歷經難中難,發揮智上智,戰勝魔中魔的鬥爭中”,壓過了敵人,戰勝了敵人,直至將匪徒消滅”的這場艱苦卓絕鬥爭的全過程。這部作品成功地刻畫了滿腹智謀,渾身是膽的偵察英雄楊子榮的光輝形象,深刻地揭示了他的大智大勇的階級根源和思想基礎。他說:“為人民事業生死不怕,對敵人就一定神通廣大。”這光芒四射的豪言壯語是他崇高的共產主義精神的寫照。

《林海雪原》從一個嶄新的領域(小分隊的剿匪戰鬥)反映了東北解放戰爭波瀾壯闊的鬥爭史,塑造了一批英勇機智的人民英雄形象,謳歌了他們所從事的正義事業,即為了解救人民於水深火熱中而英勇獻身的精神,並鞭撻了那群逆歷史潮流而動,殘酷屠殺人民又負隅頑抗的醜類的罪惡行徑。

藝術特色

人物塑造

《林海雪原》吸引廣大讀者的一大特色在於它成功地塑造出楊子榮、少劍波等一批個性鮮明而又極具傳奇色彩的經典英雄人物形象。其他英雄人物,還有如猛擒刁占一、襲擊虎狼窩、活捉許大馬棒的劉勛蒼;善於登攀,有飛越天塹“絕技”的欒超家;具有超人耐力,能日行百里的孫達德等小分隊英雄們。他們都以其生動鮮明的個性特徵和富於傳奇色彩的戰鬥事跡,給讀者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

另一方面,作品對反面人物的描寫同樣出色。曲波在注意表現他們兇殘暴虐、猙獰面目的同時,又著重突出了他們虛弱的本質和不同的個性。如老奸巨猾、嗜血成性的座山雕;冷酷無情、兇狠殘暴的許大馬棒;頑固不化的馬希山;十分狡猾、又貪生怕死的“小爐匠”欒平;兇狠毒辣的“撮毛”劉維山;道貌岸然、雙手沾滿鮮血的老特務宋寶森;嗜殺成性的慣匪鄭三炮、“蝴蝶迷”等等,都具有較為鮮明的個性特徵。

結構模式

在小說的結構上,既注意運用二元對立的模式,凸顯雙方的強烈差異,又注意通過緊張京險,曲折多變的情節來不斷增強作品的傳奇色彩和可讀性。曲波充分借鑑了傳奇小說的模式和手法,在傳統的“兩軍對陣”思維模式的基礎上,刻意突出“好人極好,壞人極壞”的模式,並具體通過小分隊與國民黨殘匪、慣匪的作戰衝突,著重突出革命力量與正義力量的不可戰勝,表現出作家強烈的愛憎情懷。另一方面,傳奇小說本身實際上就具有追求情節曲折生動與故事浪漫誇張的傳統,而這種二元對立的強烈凸顯更進一步強化了這種藝術效果。

藝術風格

在小說之中始終洋溢著強烈的英雄主義精神和浪漫主義基調。小分隊在人跡罕至的林海雪原,依靠集體英雄主義的大智大勇出奇制勝,消滅數十倍於己的頑匪,這一題材本身就具有濃厚的傳奇意味,同時曲波在真實反映其戰鬥經歷的基礎上,又對故事情節、人物性格、鬥爭環境等進行了適度的藝術誇張和渲染,使整部《林海雪原》充滿了強烈的英雄主義精神和浪漫主義色彩。第三,小說在描寫小分隊戰士的性格和塑造其英雄形象時,既考慮到了所謂的“階級本質”等程式,又在人物性格與形象的塑造上較為明顯地受到民間傳統小說“五虎將”模式的影響。如,頗似張飛、李逵品性的劉勛蒼,身懷絕技、粗俗詼諧的欒超家猶如水滸傳里的時遷,而在雪地里健步如飛的“長腿”孫達德很容易讓人想到帶上“馬甲”飛行的水滸好漢戴宗等等,作品中這一系列主要人物形象的塑造,是曲波繼承了古典文學傳統的精心創作,他們個性鮮明獨特,洋溢著強烈的英雄主義精神和浪漫主義情調。除此之外,經過曲波的文學藝術加工,小說以精妙生動的筆觸創造性地描摹了林海雪原奇特迥異的自然環境,這也成為造就作品浪漫主義基調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並強烈有力地烘託了作品的浪漫主義傳奇色彩。

創作局限

小說有許多缺點都與它的民間敘事特點與生俱來,比如過於誇張和煽情的描寫,過於陳舊的表現英雄人物的模式,特別是對小分隊的指揮員少劍波的描寫,家浪漫得過了頭,竟按照舊小說的“儒將”形象來刻畫:少劍波不僅會指揮打仗,還會寫浪漫主義的詩歌,而且在詩歌里自稱“少帥”,為了成全“英雄美人”的傳統理想模式,作家還特地配置了一個美麗多情的女衛生員。故事當然很好看,但從“五四”新文學發展而來的現代審美理想來衡量,缺陷也是相當明顯的。

作品影響

1958年6月,《林海雪原》以《奇襲虎狼窩》為名,被譯成俄文,中國作家代表團出席在蘇聯塔什乾召開的亞非作家會議時,該文是帶去的文學作品之一。《林海雪原》曾先後被譯成英文、俄文、日文、蒙古文、朝鮮文、越南文、挪威文、阿拉伯文等多種外文在國外出版,並多次被改編為電影、電視劇和京劇等上映上演,特別是根據小說改編而成的京劇《智取威虎山》,以及由八一電影製片廠資深導演劉沛然根據小說和隨部隊在東北戰鬥過的經驗拍攝而成的電影《林海雪原》,在全國影響巨大,而小說中“智取威虎山”的情節被改編成京劇以後,更是成為“文革”中頗受歡迎的八部革命樣板戲之一。

作品評價

現代文學評論家,文學研究家何其芳《我看到了我們文藝水平的提高》:在當時讀完後我就想,作者一定很得力於我國的古典小說,因為從其中許多地方都可以看到他學習古典小說的寫法的痕跡。學習而還有過於明顯的痕跡,或許也可以說是缺點,然而我國的古典小說的這種突出的藝術特點,情節和人物給讀者的印象非常深,讀後就不能忘記,卻是十分值得學習和發揚的寶貴傳統。

現代作家侯金鏡《一部引人入勝的長篇小說》:作者把主要英雄人物“都放在重大衝突和驚險的情節中去表現,並且適度地誇大了他們的行動”,“就必然顯出了傳奇色彩”。真實的“戰鬥當然不會象書里描寫的輕而易舉”,但“作者描寫的目的不是戰鬥本身”,而是藉助“誇張”“烘托”等手法,來顯示楊子榮等英雄身上傳奇性的異彩,是讀者把他們“當做學習怎樣生活、怎樣做革命者的教科書來對待。

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授程光煒《〈林海雪原〉的現代傳奇與寫真》:50年代曲波創作的長篇小說《林海雪原》,與中國極其豐厚的傳奇文學傳統有很深的聯繫,它的文本結構、敘事方式、人物設計明顯發生了向中國民間武俠、傳奇小說傳統審美口味上的傾斜與仿製,是現代革命的邏輯和傳統傳奇文學邏輯之間達成的妥協。

作者簡介

曲波(1923—2002),現代作家。山東黃縣人。1938 年參加八路軍,歷任文化教員、指導員等職。1943 年人抗日軍政大學學習。1944 年起任八路軍大隊政委、團政委、政治處主任等職。1950 年因傷轉業。歷任機車車輛製造廠黨委書記兼第一副廠長、設計院副院長、鐵道工業部總局副局長等職。1956 年起,陸續發表了長篇小說《林海雪原》《山呼海嘯》《橋隆飆》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