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藝之路
林毛根先生於1949年入伍,建國後長期在文藝部門服務,任過文工團團長、文化館館長、音樂曲藝團團長、歌舞團團長等職,還擔任過廣東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委員,潮汕歷史文化研究中心理事、中國石濤藝術學會理事、汕頭市政協常委、汕頭市音樂協會名譽主席等職務。其個人經歷被入編中國音樂家辭典。
1958年、1962年先後與張漢齋、何天佑等大師合作為中國唱片社錄製《月兒高》、《深閨怨》、《睢陽恨》等名曲;
七十至八十年代又多次與潮樂大師楊廣泉合作,先後為太平洋影音公司、香港東南亞唱片公司錄製《雁南飛》、《柳青娘》、《思凡》等;
1984年為中央廣播電台海外部錄製創作箏曲《思鄉曲》。
1987-1988年又先後為新加坡“山立”音響公司、汕頭海洋音像出版社錄製出版《林毛根古箏專輯》共三輯,
1989年、1991年先後應上海音樂學院、北京中國音樂學院邀請為古箏專業師生作示範演出和講學,並為香港“雨果”和台灣“中國龍”等錄製《寒鴉戲水》、《思凡》CD專輯,作國際性發行。
此外,由國家教委、中國電視劇製作中心聯合攝製的《國風》(10集)大型音樂藝術片,林毛根的箏獨奏和個人藝術生活片斷,作為南箏代表被收錄。
林毛根是潮州箏派的當代傳人,被譽為潮州箏藝大師,演奏風格典雅清麗、尤以演奏韻味濃郁的“活五調”見長。在《中國音樂》、《民族民間音樂研究》等刊物上發表過《談二三四譜》、《談潮州箏》、《潮樂的風格與“活五調”》等專論。
1992年又有由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的《潮州民間箏曲四十首》演奏譜問世(李蔭編),
為弘揚南派箏藝做出貢獻,1991年在遼寧朝陽舉行的全國箏會上被授予《榮譽證書》。
1998年下半年被聘為北京中國音樂學院民族音樂研究班客席導師。
林毛根自1983年至1990年多次應邀赴港演出和講學,
1990年10月應香港市政局之邀請參加在香港文化中心舉行的南北四大箏派匯演。
1995年又應新加坡南洋藝術學院獅城華樂團特邀赴新演出。
2000年3月應台北市立國樂團邀請赴台灣演出和講學。
2002年先後赴南京、上海參加南京國際古箏藝術研究會,第四屆上海國際藝術節在著名古箏老藝術家專場上演出。
2003年9月赴京參加“國樂九大名家京城盛會”,在中山音樂堂,與李祥庭、宋保才等名家同台獻演。
2004年4月又應邀赴港參加“藝海長青-國樂名家珍品演奏會”,與林石城、陸春齡等高齡演奏家聯袂演出,均獲得好評。
林毛根先生有多方面的藝術才能,早年曾隨著名畫家陳文希、黃獨峰先生學國畫,擅長畫雞,作品多次參展和見諸報刊雜誌。
2007年6月8日13時20分,林毛根先生在汕頭逝世,享年79歲。
代表作品
平沙落雁
出水蓮(活五調)
月兒高(重六調)
南正宮(漢調)耍孩兒
雨濺海棠花(活五調)
疊斷橋
吹蕭引鳳
柳青娘(活五調)
江兒水
開扇窗
過江龍
思鄉曲(活五調)
思歸(重六調)
千佛懺小曲
昭君怨(重六調)
社會評價
評語
中國音樂家協會古箏學會、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古箏專業委員會評價林先生:一生為中國民族音樂事業嘔心瀝血,為弘揚潮州箏藝,為推動中國古箏藝術事業做出傑出的貢獻。
汕頭市文聯這樣追憶林老:他的古箏演奏,傾倒了無數觀眾;他是第一任潮州音樂曲藝團團長,他讓潮州音樂飲譽藝壇;他在古箏界和民樂理論界很有名望;他的桃李遍天下;他是古箏界幾大門派之一潮州箏派的“掌門人”,被譽為“古箏泰斗”“一代潮樂宗師”。
據林毛根的女兒林喬回憶,林老十分重視培養古箏人才,曾多次辦班教授學生,近兩年雖因身體健康問題,力不從心,但近期還輔導了一位從深圳前來求學的學生。林老最後一場表演是去年“三八”婦女節,在汕頭市林百欣國際會展中心他和女兒、孫子祖孫三代7個人同台獻演“和諧家庭”演奏會,留下美好的回憶。
作品意義
《國樂大師》系列的意義集中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名家:在中國體現最具代表性的樂器演奏家。對中國經典藝術作品表現出各自獨具特色的風格及完美的演藝手法,充分詮釋了作品所要表達的深遂的內涵和意境,可謂珠聯璧合。
名曲:自春秋戰國至明清以來的代表中國音樂文化的經典器樂作品,又精選了流傳民間以及現代名人創作改編的器樂作品。
名器:選自國內各類民族樂器演繹名曲,力求完美,精藝求真。除此,輔以現代數字錄音技術,結合具有深厚藝術修養的錄音監製人員,有權威人士的共同參與並附以文案評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