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樓行政村

該村截止2006年底,全村有30戶通自來水,有7戶飲用井水。 截止2006年底,該村有農戶37戶,共鄉村人口153人,其中男性77人,女性76人。 截止2006年底,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53人,其中小學生25人,中學生28人。

村情概況

林樓村位於菏澤市牡丹區東北三十五里,緊靠的洙趙新河北岸。目前林樓村現有居民200餘戶,1223人,八個姓氏,村莊占地面積約500餘畝,耕地面積1285畝,人均約1.05畝。村中有兩條約一公里長的筆直柏油路,兩條短柏油路,縱貫東西南北。房舍建築整潔、美觀、華麗,綠蔭覆蓋四周,村風文明燦爛,民風純樸。

村莊簡史

據《林氏族譜》記述,清乾隆年間,林氏世祖在鄄城縣彭樓鄉蘇田莊村南立村。村名為紙坊集,後因某種原因,村址遷移,以姓氏取吉祥而得名——林樓。據《菏澤市地名志》記載:1944年10月,我八路軍基幹團把頑軍劉東魯團500餘人包圍在村里,迫使敵人在副團長馬兆良帶領下向我軍投城。
改革開放30年來,在黨的富民強國政策指引下,全村人幹勁實足。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重點以養殖業為主,全村養雞專業戶,逐漸發展今天的50餘戶,總養量達五、六萬隻年純收入到100多萬元。外出務工勞動力達200多人,純收入達400多萬元,農戶錢包鼓了各種電器及各種車輛進入尋常百姓家。糧食年年增產,有吃有餘,經濟發展迅猛,人民生活安康。

現代名人

林東,牡丹區黃堽鎮林樓村人,中共黨員,本科學歷。1961年出生,自幼讀書、勤奮好學,品學兼優,1978年考入泰安財政學院,1980年分配到牡丹區財政局工作,曾任財局副局長。因本人工作積極,作風正派,清政廉潔,1998年當選為財局局長,牡丹區政協副主席。

自然資源

截止2006年底,全村有耕地總面積281畝(其中:田30畝,地251畝),人均耕地1.84畝,主要種植玉米、水稻等作物;擁有林地1113畝,其中經濟林果地68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4.44畝,主要種植核桃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6畝,荒山荒地320畝,其他面積590畝。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6年底,全村有30戶通自來水,有7戶飲用井水。有37戶通電,有25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25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67.5%和67.5%);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5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0戶(分別占總數的40.54%和27.03%)。
該村到鄉鎮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1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4.5公里。全村共擁有機車1輛。
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25戶;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5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30畝,有效灌溉率為10.68%,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24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16 畝。
該村到2006年底,農戶住房以磚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1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29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7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31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5.25萬元,占總收入的43.23%;畜牧業收入6.2萬元,占總收入的17.59%(其中,年內出欄肉豬30頭,肉牛4頭,肉羊40頭);林業收入4.99萬元,占總收入的14.15%;第二、三產業收入2.06萬元,占總收入的5.83%;工資性收入4.27萬元,占總收入的12.11%。農民人均純收入125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養殖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4.27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2人(占勞動力的7.84%),在省內務工6人,到省外務工6人。

人口衛生

截止2006年底,該村有農戶37戶,共鄉村人口153人,其中男性77人,女性76人。其中農業人口153人,勞動力72人。該村以族為主(是漢族、彝族混居地),其中彝族149人漢族4人。
到2006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2人,占人口總數的1.31%;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53人,參合率100%;享受低保6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3公里,距離鄉衛生院13公里。該村沒有公廁,無垃圾集中堆放場地, 村內無生活排水溝渠設施,人畜混居的農戶10戶,占農戶總數的27.03 %。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函關完小,中學生就讀到腰街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2.5公里,距離中學14公里。截止2006年底,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53人,其中小學生25人,中學生28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6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37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281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黑板報方式公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