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大灣村

林家大灣村

林家大灣村,位於湖北省黃岡市中部團風縣回龍鎮牡羊山下,是林彪的故鄉,景色秀麗,群山環抱,確實是個好地方。山川有靈,秀水有性。俗語說: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林家大灣誕生了林彪、林育南、林育英等林氏三兄弟,為中國革命作出卓越貢獻。 2018年12月,住房城鄉建設部擬將林家大灣村列入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基本信息

村情簡介

林家大灣,地處湖北省黃岡市團風縣回龍山鎮,是林彪的出生地。當地人世代相傳,回龍山原名棗兒刺嶺,有九條觸犯天條的小龍被東海龍王囚禁在此嶺巨石之下。龍王有言:只有嶺上鐵樹開花,九龍才能得返東海。終於嶺上鐵樹開花,九龍返回東海。但其中一小龍思念棗兒刺嶺的峻秀雄偉,毅然返回定居,此後,棗刺兒嶺便被稱為回龍山。回龍山上常有祥雲瑞氣雲霧盤繞,仙氣十足。回龍鎮因而得名。

林家大灣村 林家大灣村

離回龍鎮約六七里,聳出一座形神俱似一頭山羊的山嶺。山嶺海拔約300米,山勢不險不陡卻氣勢不凡,滿山草木、竹樹、繁花。相傳這座山是一頭雪白的神羊坐化而成,命名牡羊山。牡羊山南麓,山勢三面環圍著兩座中間只隔著一道沖田的兩上小山村。這就是林家大灣和染鋪灣。

旅遊攻略

最佳時間: 一年四季皆可

門票價格:50元

交通指南: 岡地處“吳頭楚尾”、鄂豫皖贛四省交界處,長江黃金水道,京九鐵路、合九鐵路、京九京廣聯絡線、滬蓉高速公路及105、106、318國道、大別山腹地公路等交通大動脈交匯於此並貫通全市,九江長江大橋、黃石長江大橋和即將通車的鄂黃長江大橋飛架南北,市域兩端緊鄰武漢天河機場和九江機場,市內“三縱七橫三循環”的路網已形成,全市已構築起依託長江、連線京九、通江達海和水路、鐵路、公路、航空相互銜接的大交通格局,使黃岡區位扼東西南北之要衝而得天獨厚,人流、物流、信息流暢無阻,遊客、過客、生意客來去便利。

主要景點

林家大灣軍事展覽館

林家大灣村 林家大灣村

林家大灣軍事展覽館是由林家大灣村民集資建造的一座講訴林家大灣人物史的展館,其中的資料與實物多由負責人前往全國各地在各界熱心人士的幫助下,耗時一年有餘完成了全中國乃至全世界最大最全講述林彪元帥的歷史展館,展館內記述了林彪元帥的出生、求學、軍旅生涯、政治歲月(其中包括講訴林彪在黃埔軍校、長征、平型關大捷、抗大任校長、遼瀋戰役、平津戰役、南下作戰、四野軍旅等等)的全面資料,置身其中有如看了一部林彪元帥的活電影。另外感謝海內外熱心人事的幫助與捐贈(特別感謝福建南安市大盈林建龍宗長的幫助以及所有海內外林氏宗親),在海外熱心人士的幫助下林家大灣軍事展覽館於公元2013年11月10號【農曆十月初八日】正式開館。

帥門

林家大灣村 林家大灣村

林彪故居,分為老屋和新屋。老屋坐落在清水塘中間的正後方,且地勢在最高處。站在屋前遠眺,視野十分開闊。屋背約一公里之後,是漸行漸高的關山,山上鬱鬱蔥蔥的松柏高聳入雲,四季長流的龍泉水源源不斷地注入清水塘。關山左右兩側,徐緩下降的小山,猶如天宮的仙子,靜靜地依偎在關山的兩旁。乍一看,灣後的關山猶如一張巨型的太師椅,林家老屋就在它的中央。老屋為林彪出生地。始建於明代,擴建於清朝嘉慶年間,為一進三幢,磚木結構,室內大小天井三口,雨水通過暗溝流進自己農田。前後共有房間、堂屋、茶廳20餘間,占地300餘平方米。大門為了扭向東南,在屋檐下加修了門樓,俗稱“回頭望”,並有一尺多厚的門框。故居於l939年被日寇燒毀,隨後按原貌修復,l971年“9·13”事件後又拆毀,1995年又重新依原貌修復。現在陳設有林彪父母遺像及保存下來的部分生活用具,一部舊式織布機和一架紡線車尤為珍貴,是林彪家先輩留下創業中興的見證。

林育南故居

林家大灣村 林家大灣村

林育南故居位於團風縣回龍山鎮。故居雖因陋就簡,但保存完好。其中林育南與林彪故居位於林家大塆,林育英故居位於回龍鎮林家染鋪灣,均為土磚建築,基本保存了當年的風貌,故居內陳列了當年林家生活起居及耕作的器物。林育南是“三林”中最早的革命者,而他的革命啟蒙人是惲代英。林育南很早就成為武漢地區學生運動的中堅分子,甚至還參加過北京的五四運動。就在中共一大成立時,1921年7月,他還與惲代英等在林家大灣重新成立了旨在“企求階級鬥爭、勞務政治的實現”的組織。待董必武、陳潭秋這兩位中共一大的湖北小組代表返回武漢後,林育南隨即莊重地宣誓加入中國共產黨。中共成立以後的一個“大手筆”——“二七”大罷工,林育南是主要領導人之一。

林育英故居

林家大灣村 林家大灣村

林育英故居位於回龍鎮林家染鋪灣,土磚建築,基本保存了當年的風貌,故居內陳列了當年林家生活起居及耕作的器物。林育英(1897—1942)1897年出身於湖北省黃岡市團風縣回龍山鎮林家大灣村,化名張浩,字祚培,又名林仲丹。林育南和林彪的堂兄。中國共產黨早期革命家,是中共第六屆中央委員。

牡羊山

牡羊山海拔 300 余米,端正秀麗,氣勢非凡,為大別山支脈之一。大別山呈西北東南走向,腰中出脈一枝,南行至團風縣。林家大灣於此而棲。

名人

山川有靈,秀水有性。俗語說: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僅林家大灣在中國近當代史產生了林彪、林育南、林育英等赫赫有名的人物。

林氏宗祠

林氏後代為了光宗耀祖,警示後人,由族人集資,於 2002 年興建了林氏宗祠。

林彪簡介

林彪(1907—1971,字育容)。1925年在黃埔軍校第四期步兵科第二團第一營加入中國共產黨,曾參加八一南昌起義和湘南起義。歷任紅軍主力軍連長、營長、團長、師長、紅四軍軍長、紅一方面軍軍團長、抗日軍政大學校長兼政委、八路軍115師師長、東北民主聯軍、東北野戰軍、第四野戰軍司令員、中共中央東北局和華中局第一書記。

曾在平型關伏擊日寇板垣師團,取得了中國抗日戰爭的第一個大勝利,打破了日寇不可戰勝的神話,鼓舞了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必勝的信心。解放戰爭中率領“四野”百萬大軍從東北打到海南島,戰無不勝,所向披靡。其軍事指揮藝術高超、巧妙、靈活,麾下戰將如雲。

建國後,歷任中共中央中南局第一書記、中南軍政委員會主席、中南軍區司令員、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國防委員會副主席、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中共中央副主席、國務院副總理兼國防部長。

1955年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十大元帥中排名在八路軍正、副司令員朱德、彭德懷之後,位列第三。其餘依次為:劉伯承、賀龍、陳毅、羅榮桓、徐向前、聶榮臻、葉劍英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