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枝掛劍

松枝掛劍是一個成語,比喻重信義 .成語故事:吳王夢壽的四子延陵季札當初出使晉國,從吳地向北經過徐國時,拜訪了徐國國君。徐君對季札所佩的寶劍一見鍾情,不時地用目光愛撫那劍,滿臉透著喜歡,嘴裡卻不好意思明說。季札看透了徐君的心思,很想把寶劍送給他;但是,因為要出使晉國,這寶劍是使者身份的標誌,所以便佯裝不知,沒把寶劍送給徐君。 季札使晉後,返程又到了徐國。這時徐君已經死了。季札聽說以後,便到徐君的墓地去弔唁這位朋友,把寶劍解下來,掛在了墳旁的樹上。季札的隨從說:“徐君已經死了,這劍還給誰呢?”季札說:“你說得不對,當初我心裡已經答應把劍送給他(徐君),怎能因為他死了就違背我的心愿呢?”

基本信息

典故

【松枝掛劍】 《史記·吳太伯世家》:“季札之初使,北過徐君。徐君好季 札劍,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為使上國,未獻。還至徐,徐君已死。於是乃解其寶劍,系之徐君冢樹而去。從者曰:‘徐君已死,尚誰予乎?’季子曰:‘不然。始吾心已許之,豈以死倍吾心哉!’”

意義

後因以“松枝掛劍”比喻重信義的美德。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