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成蟲(左圖): 體長15~28毫米,橙黃色至赤褐色。觸角栗色,雄蟲觸角比雌蟲的長。前胸背板2條較寬的橙黃色縱紋與3條黑色絨紋相間。小盾片密被橙黃色絨毛。每個鞘翅上有5條縱紋,由方形或長方形黑色及灰白色絨毛斑點相間組成。
卵:長約4毫米,乳白色,略呈鐮刀形。卵期為 6~ 12d, 林內卵期延續達90d。
幼蟲:乳白色,老熟時長約43毫米。頭黑褐色,前胸背板褐色,中央有波狀橫紋。
蛹:乳白色,圓筒形,長20~26毫米,一般蛹期為 1O~ 23℃ 羽化後滯留蛹室 5~ 7d出孔, 但根據室內解剖木觀察,蛹期長達 20 多天左右,可能與失水過度有關。
生物學特性
此蟲1年發生1代,以老熟幼蟲在木質部坑道中越冬。 次年3月下旬,越冬幼蟲開始在蟲道末端蛹室中化蛹。4月中旬即有成蟲開始羽化,成蟲羽化後經6—8天才從木質部內咬一圓形直徑8一10 mm羽化孔外出,時間多在傍晚和夜間。雌雄性比約1:1。5月為成蟲活動盛期。成蟲羽化後活動分3個階段,即移動分散期、補充營養期和產卵期。開始補充營養時,主要在樹幹和1—2年生的嫩枝上,以後則逐漸移向多年生枝取食。成蟲喜歡2年生枝,經分析其刺激物質為蔗糖、果糖等。補充營養後期成蟲幾乎不再移動,一般在外出後10天左右開始產卵,產卵前在樹幹上咬刻槽,然後將產卵管從刻槽伸入樹皮下產卵,交尾和產卵都在夜晚進行。每頭雌蟲一生產卵約100~200粒。衰弱木和新伐倒木能引誘成蟲產卵。據分析,這些原木中含有a蒎烯、β水茴香烯、荸烯等各種單萜烯以及丙酮、乙醇等。這些物質單獨使用時沒有什麼引誘力,但混合使用時則有很強的引誘力。
成蟲是傳播線蟲的媒介。成蟲從木質部中外出後,體表即有線蟲附著,但大部分線蟲在體內,並以頭、胸部最多,可分布在整個氣管系統內,1頭成蟲保持線蟲數最高可達289000條,一般在成蟲羽化外出後2—3周,線蟲脫離蟲體,脫出率約43—70%,脫離的線蟲能侵入樹幹危害。
幼蟲共5齡,1齡幼蟲在內皮取食,2齡在邊材表面取食,在內皮和邊材形成不規則的平坑,導致樹木輸導系統受破壞。幼蟲向木質部內蛀害約在3—4齡,秋天穿鑿扁圓形孔侵入木質部3—4 cm後向上或向下蛀縱坑道,縱坑長約5~10 cm,然後彎向外蛀食至邊材,在坑道末端築蛹室化蛹,整個坑道呈“U”字形。幼蟲蛀食時發出嚓嚓的響聲,蛀屑纖維狀,除蛹室附近留下少許蛀屑外,大部均推出堆積樹皮下,坑道內很乾淨。
成蟲產卵活動需要較多的光線,在溫度20℃左右最適宜。故一般在稀疏林分發生較重。鬱閉度大的林分,則以林緣木受害最多,或林中空地先發生,再向四周蔓延。伐倒木如不及時運出林外,留在林中過夏,或不經剝皮處理,則很快受此蟲侵害,成蟲遷移距離1.0~2.4 km 。
地理分布
分布於河北、河南、陝西、山東、江蘇、浙江、江 西,湖南、廣東、廣西、福建、台灣、四川、貴州、雲南、西藏;日本 。
寄主植物
主要危害馬尾松,其次危害黑松、雪松、落葉松、油松、華山松、雲南松、思茅松、冷杉、雲杉、檜、櫟、雞 眼藤,蘋果、花紅等生長衰弱的樹木或新伐倒木 。
天敵
天敵有病原微生物,寄生性線蟲、寄生性昆蟲、捕食性昆蟲、蜘蛛、鳥等 。
產卵與交配
交配:少數天牛雄蟲一羽化出孔即尋找雌天牛交尾, 但大多數需要補充營養 10d 才行交配, 15~ 20d 為交配高峰期。時間多於夜間進行, 白天很少。交尾方式為背伏式, 雄蟲伏於雌天牛體背, 待雌天牛固定不動後才行交尾。 持續時間為 10min, 雌雄均可多次交尾 。
產卵:交尾後 5~ 6d 雌蟲開始產卵, 先沿樹幹垂直方向咬一刻槽。 刻槽形狀, 在厚樹皮上, 呈圓錐形; 薄樹皮上, 為橫橢圓形。 刻槽咬好後, 雌蟲向前爬行將產卵管由刻槽上沿插入樹皮與邊材間產卵。卵多產在衰弱木或新伐木上, 距地面 100cm 以上樹上, 也有在直徑 1. 5cm 以上的枝上, 每槽一般為 1 粒卵, 偶有 2 粒, 但有 40% ~ 50% 的刻槽不產卵, 據室內觀察雌蟲每咬一刻槽約需 10~ 15min, 每產 1 粒卵需 5~ 9min, 平均每晚產卵 3~ 6 粒, 平均產卵期 60d, 產卵量為 40~ 180 粒。雄蟲平均壽命 55. 6d, 雌蟲為 62. 4d, 林內可見成蟲120d 。
鞘翅目(四)
鞘翅目通稱甲蟲。屬有翅亞綱、全變態類。具如下特點:體型大小差異甚大,體壁堅硬;口器咀嚼式;觸角形狀多樣,10-11節;前胸發達,中胸小盾片外露;前翅為角質硬化的鞘翅,後翅膜質;幼蟲為寡足型,少數為無足型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