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下觀瀑圖

松下觀瀑圖

張大千松下觀瀑圖,紙本,設色,361×140.5厘米。該件“松下觀瀑圖”是張大千早期的作品,從繪畫風格上看,是典型的“石濤”風格,無論用筆用墨和構圖,均十分經意為之,是大千早期的精品之一。畫上跋云:“己巳冬日過長椿寺,走筆圖此,似壽泉大禪師印正”。

作品簡介

名稱:松下觀瀑圖
作者:張大千
類別:繪畫
年代:現代
尺寸:361×140.5厘米
張大千“松下觀瀑圖”,此軸紙本,設色,361×140.5厘米。
款識: 筆端突兀走千軍,墨落能生萬壑雲。慚愧東坡鄉後輩,卻無玉帶鎮山門。
己巳(1929)冬日過長椿寺,走筆圖此似壽泉大禪師印正。蜀人張大千。
鈐印:張爰(白) 大千(朱) 鶴(肖形印)
鑑藏印:長椿寺藏(白)

創作背景

這件“松下觀瀑圖”是張大千早期的作品,儘管張大千年紀不大,張大千巨幅山水《松下觀瀑圖》紙本淺設色,署款為“己巳冬日過長椿寺,走筆圖此,似壽泉大禪師印正。蜀人張大千。”鈐張爰白文印、大千朱文印及陽刻肖形鶴印各一方,畫幅右下端另鈐“長椿寺藏”白文收藏印一方。
長椿寺位於北京市房山區,建於明萬曆二十年(1592),由萬曆皇帝的母親李太后下令敕建,“長椿”二字即出自萬曆皇帝手書。由於這樣的背景,長椿寺規模宏大,香火鼎盛,是明代中晚期的“京師首剎”。這一次張大千往長椿寺參佛,受到了該寺住持壽泉禪師的禮迎,張大千心蘊法喜。長椿寺向有收藏名人字畫的傳統,31歲的張大千此時已經畫名顯赫,參佛之後,壽泉法師請大千為長椿寺繪製丹青佳構,張大千笑諾,於是畫下了這幅《松下觀瀑圖》。
畫完了畫,要寫畫題,可是寫什麼呢?隨便抄錄一首唐詩宋詞不符合張大千的性格,也不能最充分、最準確地表達他此刻的心情,他想到了900多年前他的四川老鄉蘇東坡。這是廣為流傳的一則東坡軼事,張大千隨手拈來,他的意思也很明白:當年蘇東坡有玉帶可留鎮山門,今天我張大千沒有玉帶,那就畫一幅《松下觀瀑圖》留給長椿寺吧。於是他舔舔筆,在畫的上端題詩曰:
筆端突兀走千軍,墨落能生萬壑雲。
慚愧東坡鄉後輩,卻無玉帶鎮山門。
前兩句一如張大千的性格,突出地彰顯了他對自己筆墨的自負和對此畫的滿意,後兩句則妙鑲典故,蓋世才情,欲隱又顯。我們不妨再回過頭來看看這幅《松下觀瀑圖》,嚴謹的構圖,奔放的用筆以及淋漓酣暢的水墨效果,使得此作氣勢磅礴,確實將詩的前兩句落到了實處。31歲,才情兩旺,藉此作畫題詩的機會,續寫文人與僧人的佳話:900年前蘇東坡過潤州,把一條玉帶留鎮金山寺;900年後,張大千過北京,畫一幀巨幅山水永存長椿寺。都是蜀人,都是才子,都是佳話……儘管後來長椿寺因戰亂等原因數遭劫毀,此作流失民間,但是在此畫問世70餘年、張大千逝世20餘年之後,《松下觀瀑圖》以其完好的品相重現西泠印社首屆春拍會,世上寶物,自有天佑,此實為長椿寺佛光所照、藝術之幸事也!

文物鑑賞

張大千巨幅山水《松下觀瀑圖》,此圖縱361厘米、橫140.5厘米,紙本淺設色,署款此物博拍賣有為“己巳冬日過長椿寺己筆墨的中華遂萌生出,走筆圖此,署款為華中佛印又說似壽泉大禪師印正收藏名人字博中展覽。蜀人張大千。”鈐張不能作答華物。爰白文印,蓋博師的禮迎、大千朱文印及陽藏印博生萬壑雲刻肖形鶴聞訊華博有一次印各一方,畫幅右下端,博物,另鈐“長椿寺會物博千事會員,藏”白文收藏印一方。後,佛印博中千居士”
從繪畫風格上看,是典型的“石濤”風格,無論用筆用墨和構圖,均十分經意為之,是大千早期的精品之一。畫上跋云:“己巳冬日過長椿寺,走筆圖此,似壽泉大禪師印正”。長椿寺建於明萬曆二十年(1592),由萬曆皇帝的母親李太后下令敕建,幾百年來香火鼎盛,是明末“京師首剎”。

作者簡介

張大千​(1899~1983年),原名正權,後改名爰(yuán),字季爰,號大千,別號大千居士、下里巴人,齋名大風堂。四川內江人,祖籍廣東省番禺,1899年(清光緒二十五年己亥)5月10日(農曆四月初一),出生於四川省內江縣城郊安良里(象鼻嘴堰塘灣)的一個書香門第的家庭。9歲時母親教其花鳥草蟲白描。青年時隨兄到日本京都攻讀繪畫,又研究染織工藝。回國後曾從師學詩文書畫,後忽耽於佛學,度為僧,法號大幹,後經還俗,以法號行。他擅繪畫,受八大山人、石濤的影響,尤長山水,喜好畫荷花及工筆人物,獨樹一幟,俱臻妙境。與齊白石​井有“南張北齊”之譽。40年代研究傳統蹤及陳老蓮、沈周諸家,又赴敦煌臨摹壁畫,同時習雕塑,畫風為之一變。50年代棲身海外,居巴西17年,1976年移居台灣。張大於詩、書、畫、篆刻俱精,對於中國古字畫的鑑賞獨具慧眼。尤其他開創了淡墨潑色山水流派,推動了現代中國畫藝術發展,影響深遠,是中國傑出的藝術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