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環境
東門嶼也叫塔嶼,面積近1平方公里,是一個近似“土”字形的島嶼。她坐落在東山島銅山古城東門外海面外,以其礁石奇異、洞泉甘醇、古蹟眾多而聞名於世,被列為福建省十大風景名勝區之一。
主要景點
文峰塔
文峰塔:東門嶼的主峰如同一個巨大的盆景。岩石疊起的山峰,怪石嶙峋,高聳於東山港出洋之要衝,一片坦蕩的水,一座突兀的峰,相映成趣。沿著樹木掩映的石徑小道拾級而上,登上塔嶼海拔91米的主峰,就可以見到文峰塔。塔為八角形密檐式實心建築,共七層,由花崗岩砌成,是明嘉靖5年(1526年)由福建巡海道蔡潮所建。塔高31.7米,座圍14米,從第二層起八面均有一幅浮雕,塔頂由兩個葫蘆狀石頭疊成。塔保存完好,是該海域航 行的的重要標誌,為東山勝景之一,稱“東嶼文峰”。470年來,它經歷了無數次的強颱風、地震的襲擊,仍安然無恙,頑強
地站立在海島之上。明代詩人文三俊作《東嶼文峰》詩云:
突兀危峰聳,浮圖砥東海;草廬微嘯詠,石艇自玲瓏。
蜃飛百川外,龍騰萬壑中;雲雷過日夜,不變摩蒼穹。 觀海崖位於文峰塔東南邊,是一塊數十米見方的大石。當你立足巨石上,極目遠眺,浩瀚大海,水天一色,風帆片片,蘇峰挺秀,白雲繞索,綠色林海,交相輝映,銅山古城,廖廓萬家,樓房鱗次櫛比,南門灣澳,桅牆林立。面對腳下,如臨萬丈深崖,海深不見其底,驚濤駭浪,令人心驚肉跳。日出之時,奇彩霞光,塗抹天際。觀海崖就具有這樣的神力:它把偉大與涉小、謙虛與驕傲有機地統一於一體。
左邊,是東山港出洋之口,其間三個小島如中流砥柱,立於西口激流之間。潮漲潮退,遠望滾滾向前的潮水,讓你領悟歷史潮流的不可阻擋;而那身入激流而巍名不動的礁石,又向你暗示在任何潮流面前站穩立場的哲理。這又是大自然給我們的啟示!
向右眺望,正是地處懸崖之上的銅山古城。只見亂石穿空,海濤拍岸,捲起千堆雪。銅山古城,于海濤之上,亂石之間,超然屹立。
置身於文峰塔和觀海崖之間,你定會讚嘆,造物主和人類,就是這樣把人文景觀和自然風光巧妙地融合一體;你定會慨嘆,大自然和人,一樣蘊藏著豐富而深刻的哲理,等著你去發現,去思考,去領悟,去指導人生。
文昌閣
文昌閣:從文峰塔邊的石階向東走,穿越林蔭,踏著曲徑,四周山花爛漫,林林青翠,半月泉、平湖泉、碧雲泉等山泉潺潺有聲,令人陶醉。在路的盡頭,臨海聳立著一座文昌閣。為兩層建築,這裡可以歇息、拍攝、觀海景、聽濤聲,十分愜意。在文昌閣邊海浪衝激處,又有一巨石,即為漁翁石;此石高10餘米,如一披蓑戴斗笠佝僂著身子的漁翁在臨海垂釣,前 人有詩云:“疑是羊裘垂釣者,不乾星象狎鷗閒。”
鷹嘴岩從文昌閣折回向西往下走,就可以看到鷹嘴岩了。這是一塊形若雄鷹的巨石,高數丈。假如有人說,人之秀在於眼,虎之猛在於口,獅之威在於鼻,那么,鷹之雄則在喙。鷹嘴岩最形似之處正好在此,但見那喙,形如鐵鉤,彎而銳利,正對大海,更兼有展翅騰飛之狀。此岩坐山朝海,仿佛它已發現海中獵物,正欲振翅前飛。附近石壁上鐫有“海濱鄒魯”四大字,寬4.1米,長1.3米。
雲山石室 在巨鷹翼下,鐫有“石齋”二字,旁邊還有幾行小字:“先生節義,照耀今古,石室荒涼,僅存遺址。魚躍鳥飛,具見大道。謹署二字,以昭後人。”岩下,有一由鷹嘴岩及附近若干巨石的上端縱橫相疊而成的石室,這就是黃道周少年讀書處雲山石室。洞深可10米,寬約4米,可容20餘人。洞內就山而幽暗,洞口面海而明亮,置身洞中,抬頭就是壯麗山水,側耳可聽風吼浪花嘯,俯首可觀書閱文。黃道周少年時節勤奮好學,常和哥哥黃道琛泛舟到此島上石洞苦讀。
東明寺
東明寺:位於東門嶼北段佛澳。廟宇始建於宋代,是全國海拔最低的寺廟,海拔只有60多公分,幾乎是與海平面持平。主殿“萬佛寶殿”,由一萬尊的琉璃佛建成。為“海上仙山”添上一處勝景,正所謂“塔嶼有寶剎,海上月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