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東門城樓即“升恆為鳳凰古城四大城門之一。位於城東,面對東嶺,緊靠沱江,古樸典雅。始建於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其城樓式樣,仿北京前門用城磚砌築,對外一面開槍眼兩層,每層4個,樓高11米,歇山屋頂,下層覆以腰檐,飛檐翹角,造型莊嚴雄偉。
城門寬3.5米,高4米,呈拱,城門兩扇系以鐵皮包裹,用圓頭大鐵釘密釘。城牆修築全部採用紅砂條石,精工細鑽,規格一致,按內外兩側用條石加石灰漿砌各0.8米,中間填以碎石粘土,層層夯實,砌至頂部,中間則有石灰、鵝卵石、黃土合土,厚約0.33米,填實,其上鋪以紅砂塊石,外側砌築牆垛。石城建築,工藝精湛,砌縫整齊,錯落有致,層次分明,城樓巍峨聳立,莊嚴雄偉,雉堞歷歷,整齊壯觀。
歷史
鏽蝕莊肅的東門城樓,始建於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原名“升恆門”,位於鳳凰城東,緊靠沱江,為鳳凰古城四大城門之一。而城下的東門街,是古城旅遊商品一條街,這裡的六色坊有很多苗族的民間藝術品和工藝品供遊客選購和參觀。鳳凰古城,早在元、明時期就建有土城,當時此地為五寨長官司司所在地,現在的北門城樓就始建於明朝。明嘉靖年間,設鳳凰直隸廳,廳通判、總兵和辰沅永靖兵備道衙門都設在這裡。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將原來的土城改建為磚城。到清朝,古城的軍事地位日顯重要,古城也得到進一步的加固,在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遂將原來的磚城改建為石城,石城周長2公里有餘,並開設四大門,各建造了巍峨的城樓,東門稱“升恆門”,南門曰“靜瀾門”,西門叫“卓城門”,北門為“壁輝門”。
北門城樓與東門城樓之間城牆相連,前臨清澈的沱江,既有軍事防禦作用,又有防洪功能,形成古城一道堅固的屏障。遺憾的是在1940年,國民第九戰區司令長官兼湖南省政府主席薛岳以“城堡一旦落入敵手,反攻不易,且不利於空襲疏散”為由,下令將所有城牆拆除。而鳳凰東、北二門卻因防洪需要,僅拆除了城垛碉樓,其它城門全部被拆除。現在我們只能看到東、北二門和連線其間的半壁城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