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華理工大學化學生物與材料科學學院
概述
東華理工大學化學生物與材料科學學院成立於2005年5月,是由原套用化學系、生物系、材料科學與工程系組建而成。目前,學院設有套用化學系、化學工程與工藝系、生物科學與技術系、材料科學與工程系等四個教學系,設有套用化學研究所、新型功能材料研究所、生物技術研究所和質譜儀器與技術研究所等科研機構,還擁有東華理工大學分析測試研究中心。
學院專業建設和學科建設成效顯著,具備從本科教育到研究生教育的完整教學體系。現有5個碩士點,9個本科專業,其中“套用化學”和“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是江西省品牌專業,“生物技術”和“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是校級重點建設專業。“分析化學”學科是原核工業總公司重點學科,“套用化學”和“材料科學”學科是江西省十一·五重點建設學科,“套用化學” 碩士點是江西省示範性碩士點。《分析化學》、《化工原理》、《普通生物學》和《現代儀器分析》課程被評為江西省優質課程,《細胞生物學》、《生態學》、《生物化學》、《材料化學》等課程被評為校級精品課程。學院現有全日制在校學生2400餘人,其中碩士研究生62人,本科生1566人。
學院擁有一批高學歷、高職稱的師資,現有專職教師88名,其中教授18名,副教授32名,博士31人,碩士37人;有省部級重點學科帶頭人3人,省主要學科學術帶頭人1人,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5人,省高校中青年骨幹教師12人,省勞模1人,全國優秀教師1人。學院聘請了十餘位國內外著名專家學者為兼職教授。
學院學術氣氛濃厚,科研成果顯著。近年來承擔了40多項國家級和省部級科研項目,2年來發表論文200餘篇,其中SCI、EI收錄78篇,出版專著5部,制定核工業標準9個,獲得專利7項,有多項成果榮獲省級以上獎勵,備受媒體關注。在“生物樣品活體無損傷質譜分析”研究方面居於世界領先水平,已在國際權威雜誌《德國套用化學》上發表多篇學術論文。發明的“EESI-MS新技術”可以套用於通過人體的呼出氣體來診斷疾病,開闢了醫療診斷的先河,被北京科技報等媒體評選為“2007中國科學十大發現”。分析測試研究中心(已通過國家實驗室認可、國防實驗室認可和國家計量論證)連續多年參加國際原子能機構組織的實驗室比對試驗,因成績突出而被指定為IAEA參比實驗室。
學院實驗與實習教學條件完善,實驗室總面積達8000m2,儀器設備總值近2000萬元,擁有LTQ-XP液質聯用儀、ICP光譜儀、原子吸收光譜儀、氣相色譜儀、高壓液相色譜儀、紅外光譜儀、PCR儀、原子力顯微鏡、基因檢測儀、生理實驗系統、雷射粒度儀等先進的現代分析檢測及表征設備,建有校內綜合實習基地、校外實習基地15個,擁有江西省食品與生物技術產學研合作培育基地,這些都為學生的專業學習、實踐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培養以及教師的教學與科研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學院堅持“以人為本,質量立院”的辦學理念,全方位培養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就業能力,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學生畢業後能很快適應工作崗位的要求,一直受到用人單位的歡迎。學生在近三屆的全國大學生“挑戰杯”創業大賽中均獲得了佳績。
套用化學系
東華理工大學化學生物與材料科學學院套用化學系創辦於1959年,是我校辦學歷史最悠久的教學系之一,其前身為放射性岩礦分析專業,從1959年開始招收本科生,至今已有走過了40多個春秋,培養了2000多名合格的本科畢業生。1998年設立碩士點,已有近100名碩士研究生榮耀地走出了這一科學殿堂。現該系設有套用化學、化學教育、食品科學與工程三個本科專業和套用化學,分析化學、環境科學等3個碩士點。其中,套用化學專業為“江西省重點學科”和“江西省品牌專業”,套用化學碩士點為江西省 “示範性碩士點” ,基礎化學實驗中心被評為“江西省級示範實驗室”。
套用化學系師資力量雄厚,現有教師(含教輔人員)40人,其中擁有江西省學科帶頭人2人,江西省骨幹教師2人,教授6人,副教授16人,具有博士學位10人,青年教師全部具有碩士學位。
套用化學系實驗室儀器設備先進,實驗條件優良,實驗室面積3000m,可同時容納300人進行實驗。實驗室不僅具有規範完善的基礎實驗設施,能滿足學生實驗需要,同時具有一批大型精密的現代化實驗儀器,如液-質聯用儀、ICP等離子光譜儀、原子吸收光譜儀、原子螢光光譜儀、高效液相色譜儀、氣相色譜儀、微電化學分析系統等,以滿足教師和學生專業教學及科研的需要。
套用化學系始終堅持理工結合,嚴格要求,在基礎理論方面儘可能按理科院校要求進行培養,在技能訓練上按工科院校要求,嚴把“質量關”。在1996年國家教委本科院校評估和2004年教育部本科教學質量評估中,作為學校重點評估對象之一,順利通過了國家教委的評估,並受到專家的高度評價。
套用化學系科研風氣濃厚,科研成果顯著。近年來,在環境中金屬形態分析、有機質譜分析、零空床體積微色譜柱技術、離子液支撐有機合成、物質結構預測與計算、生命代謝組分質譜分析、土壤小分子酸的色譜法檢測功能高分子合成與套用、生物電化學感測器、多相催化等方面研究成果顯著。五年內共發表學術論文400餘篇,其中SCI、EI收錄80餘篇。近三年來,可支配科研經費200萬元,年均70萬元。目前承擔科研科研項目20多項,經費近150萬元,其中國家及各部委項目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項。出版學術專著2部;江西省高校科技成果一等獎2 項,其他省部級獎6項;申請發明專利8項,科研成果轉讓15項,被採用8項,產生經濟效益1000萬元。
套用化學系在教學和教改的研究與實踐方面也取得顯著成績。主持完成了省、部級教學改革研究項目15項,在教學內容、課程體系、實踐性教學環節、教學方法和手段、考試考核方式等方面的改革與實踐中取得了具有特色的成果,產生了較大的影響。曾獲得江西省教學成果獎4項。
套用化學系對外學術交流活躍,與美國、德國、俄羅斯、日本、冰島、巴基斯坦、烏干達等國進行了廣泛的學術交流。與清華大學、南京大學、武漢大學、浙江大學、廈門大學、中山大學、南昌大學、福州大學、中科院藥物研究所、中科院地球化學研究所、中國原子能研究院等高校、研究所等建立了長期的學術交流與合作關係。
套用化學系學生基礎理論紮實,動手能力強,畢業生就業面廣。學生畢業後可在地質、煤炭、礦山、冶金、化工、石油、機械、輕工、建材、能源、環保、食品、紡織、醫藥、商檢、法檢等部門從事科研與套用開發,或在教育和教育研究及管理部門從事化學教學和化學教育教學研究及管理等工作。近幾年儘管全國大學生就業形勢日趨嚴峻,但套用化學系各專業畢業生的就業情況卻一直保持著良好的態勢,一次性就業率始終保持在90%以上。
東華理工大學化生材學院生物系成立於1983年,現有生物技術和生物科學兩個本科專業,有專任教師26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1人、講師6人、助教2人;博士4人、在讀博士1人、碩士8人;省級骨幹教師4人。高級職稱師資占62%;碩士和在讀博士占50%,青年教師全部有研究生學歷。
本系已建成一個國防科工委重點實驗室——浸鈾分子生物學實驗室,其它常規的有普通生物學實驗室、植物學實驗室、動物學實驗室、生物化學實驗室、微生物學實驗室、食品與發酵實驗室、細胞生物學實驗室、分子生物學實驗室、遺傳學實驗室、生理學實驗室、生物技術實驗室、生態學實驗室等,面積1800餘平方米;標本館建設初具規模,內藏有歷年來師生採集製作的動物標本3000餘件、植物標本8000餘件。
與深圳力可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江西博蘭生物工程公司、江西博雅生物製品公司、核工業江西瑞豐生化有限責任公司、珍視明製藥製藥有限公司、婺源大嶂山自然保護區、黎川岩泉自然保護區、資溪馬頭山自然保護區等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實習基地。
根據社會對生物科學技術人才的需求,進一步完善了本科教學計畫,確立了“素質教育基礎上的專業技能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建立了全新的專業必修課和專業選修課課程體系。十分注重專業建設與教學改革,制定了專業與學科建設規劃、課程建設規劃、教材建設規劃、教改規劃等,有明確的發展方向。普通生物學為省級優質課程,細胞生物學、生物化學、植物學課程群、動物學為院級重點建設課程及課程群。
積極改革教學方法與手段,專業必修課均開發了多媒體課件,套用多媒體授課的課時達到80%。實驗課程均開設了設計性和綜合性實驗。專業課全部選用優秀教材或面向21世紀教材,教師自編實驗課教材和專業選修課特色教材。
近年來獲得省級教學改革課題14項,在各類刊物發表教學研究論文20餘篇。獲得省級教學成果獎8項,其中一等獎一項,二等獎二項。
承擔了包括國家基金項目、省基金項目、863及973子項目等20餘項科技項目,總計科研經費400餘萬元。
在各級雜誌發表論文150餘篇,SCI、EI收錄11篇,核心期刊100餘篇,出版教材及著作15部。在微生物冶金、產酶微生物分離及其產酶基因克隆與表達、植物次生代謝產物的提取分離和純化、食用菌的栽培技術、大型真菌資源及其開發、本地植物資源及其開發、南豐蜜桔生物控蟲及生態系統恢復重建、江西蛛形綱資源、農業害蟲捕食蟎的放養等方面有較大成果,部分研究成果為國內首創或進入國家先進行列。在EMBL註冊基因:蛋白酶基因:sfp1(EMBL收錄號AJ784159 ),sfp2(EMBL收錄號AJ784940),sfp3(EMBL收錄號AJ810091),sfap(EMBL收錄號AJ781828)。甘露聚糖酶基因:AY907668,AY913796。申報專利2項,在國家菌種保藏中心保藏菌種20餘個。
本系聘請了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清華大學博士生導師陳曄光教授;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復旦大學博士生導師李葆明教授;中科院“百人計畫”引進人才、上海生命科學院博士生導師謝東研究員等知名學者為兼職教授。與國內多個著名大學和研究所建立了廣泛的合作關係。
化學工程與工藝系
東華理工大學化學生物與材料科學學院化學工程與工藝系創辦於1992年,1993年正式招生,其前身為精細化工專業,從1998年開始招收本科生,培養了600多名合格的本科畢業生。1998年設立碩士點。目前該系設有精細化工、化工環保2個專業方向,套用化學、化學工藝等2個碩士點。其中,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獲江西省高校品牌專業,主幹課程《化工原理》獲江西省優質課程,套用化學碩士點為江西省 “示範性碩士點” 。
化學工程與工藝系師資力量雄厚,擁有一批高素質、高水平,富於創新和敬業精神的教師隊伍。現有教師(含教輔人員)13人,其中專職老師12人;江西省學科帶頭人1人,江西省骨幹教師2人;教授3人、副教授3人、講師5人、助教1人;師資隊伍以中青年教師為主體,學歷層次較高,具有博士學位教師7人(含2人在讀)、碩士學位教師5人(含1人在讀),教師年齡均37歲。
化學工程與工藝系實驗條件優良,基礎實驗設施完善,能滿足教師和學生專業教學及科研的需要。擁有化工原理實驗室2個、化工機械實驗室、精細化工專業實驗室、化工環保專業實驗室、化學工程與工藝研究室及化工設計室各1個,實驗室面積約850多平方米,儀器設備總值約232萬元。
化學工程與工藝系有明確的專業建設思路,堅持發展專業特色,注重培養實用型、創新型人才。多年來的專業建設工作都是以堅持改革、重在創新為原則,始終把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作為建設的核心。按照“厚基礎、寬口徑、重特色、發展個性、加強實踐”的模式來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創造能力。
化學工程與工藝系學術科研氛圍濃厚。近幾年來,先後承擔了國家級、省部級科研項目20餘項;獲省、部級獎6項、國家發明專利1項;發表學術論文200餘篇,其中SCI、EI收錄40餘篇,核心期刊160餘篇。在清潔化工工藝、有機功能材料、納米功能材料、環境功能材料、精細化工、功能陶瓷與功能膜等方面研究成果顯著。注重教學改革,教學改革成果顯著。近幾年來,主持完成了省、部級教學改革研究項目10多項,在實踐性教學環節、教學方法和手段、教學內容等方面取得了許多創新性成果。
化學工程與工藝系注重培養學生的基本素質、基本能力和創造性,畢業學生基礎理論紮實,綜合能力強,畢業生就業面廣,多年來一次性就業率始終保持在90%以上。主要培養具備化學工程與化學工藝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化學與化工實驗技能、工程實踐、計算機套用、科學研究與工程設計方法的基本訓練,具有對現有企業的生產過程進行模擬最佳化、革新改造,對新過程進行開發設計和對新產品進行研製的基本能力,能在化工、煉油、能源、輕工、醫藥、環保、冶金、日用化工、軍工及相關領域部門從事工程設計、技術開發、生產技術管理和科學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材料科學與工程系
材料科學與工程系設有“材料科學與工程”和“材料化學”兩個本科專業,下設無機非金屬材料與高分子材料培養方向;研究生教育設有“材料學”碩士點(江西省“十一五”重點建設學科),研究方向主要為無機材料、高分子材料、納米材料以及核廢物處置材料等。本系現有專職教師17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4人,碩士研究生導師5人,省級學科帶頭人2人;師資隊伍以中青年教師為主體,學歷層次較高,其中博士6人(含在讀)、碩士8人。
材料科學與工程系已建成材料合成與製備、材料改性與測試等14個專業實驗室、2個院級開放實驗室,1個粉體功能材料中試車間和5個校外新材料製備與生產實習基地。擁有BET-比表面積測試儀、X-射線衍射分析儀、紫外光譜分析儀、差熱分析儀、雷射粒度分析儀、熱台偏光顯微鏡、原子力顯微鏡、萬能材料試驗機、小角光散射儀等現代化分析儀器以及先進的材料加工設備,為材料合成與加工、微觀結構分析及性能特徵研究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材料科學與工程系具有濃厚的學術科研氛圍。近幾年來,先後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攀登計畫項目、“十五”國防預研項目、國際原子能機構CRP項目及省部級項目40餘項;獲省、部級科技成果二、三等獎、科技進步獎14項、國家發明專利1項;發表學術論文140餘篇,其中SCI、EI收錄11篇,核心期刊80餘篇。
材料科學與工程系倡導“勤奮、嚴謹、務實、創新”的系風,堅持以人為本、從嚴治教,形成了優良的教風和學風。97711班於2001年5月被團中央、教育部授予“全國先進班集體”榮譽稱號;近三年來,獲 “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一、二、三等獎12項,獲 “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國家二等獎、江西省一、二等獎5項,獲全國大學生“挑戰杯” 江西省二、三等獎3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