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苑城國小

東苑城國小

鼓岳腳下,峰峰礦區和武安市交界,座落著一所花園式的國小——峰峰礦區東苑城國小。她瀕臨和村火東站,居北崗頭村、東苑城村、栢泗村的中心地帶。學校占地面積6000平方米,現有8個教學班,10名教師,生源來自東苑城、栢泗、崗頭三村,是一所三村合一的學校。學校歷年來教學成績斐然,成為和村東北片的一所亮點學校。繼承、發展與創新是學校的辦學特色。 走進學校校園不僅僅能感受到現代化濃郁的教學氛圍,更能體會到學校的凝重和滄桑。解讀校史,學校的以往,回味悠長,給每一位走出學校的老師和學生以自豪感和力量。 追溯學校歷史,早在解放前,崗頭村人馬福志就在村辦學校從事教學.在當時,三個村前前後後都辦有村辦國小。但由於當時的歷史條件局限,學校時辦時停,村辦學校並未形成規模。教育並沒有受到國家和社會的足夠重視。

學校歷史

東苑城國小 東苑城國小

解放後1949—1958年期間,國家重視教育,施行集體辦學,委派國辦教師上課.教學質量顯著提高.當時苑城村在村西下廟辦起了國小複式班,國辦教師胡廣書執教於苑城國小.與此同時,崗頭村也辦起了正規學校,劉克武老師任教崗頭村.栢泗村也同步辦起了學校.隨著東苑城國小辦學質量的提升和規模的不斷擴大,吸收了附近西苑城、念頭、仙莊、崗頭、栢泗等村學生到苑城國小就讀.當時苑城學校的負責人是栗偉大,教師有胡廣書,許成堂等人,真正意義上實現了規模辦學.

1958年,由於苑城學校的學生容量不斷擴大,原來的五、六年級集中到栢泗國小上學,栢泗國小轉變為高級國小.武安人劉俊良成為栢泗高小的第一位負責人.在高小就讀的學生涵蓋了附近的所有村子.包括金村、集賢、仙莊、西苑城、念頭、崗頭、東苑城、栢泗八個村莊.加上和村火車站的學生,規模空前.學生集中上學,教師集中授課,大大整合了資源,教學質量一路攀升.

1962年,西苑城村、仙莊和念頭納入武安市管轄.

1966年,文化大革命轟轟列列展開,苑城初小教師胡廣書由於家庭成分偏高,被錯誤劃成國民黨.挨批,挨斗,最後含冤致死,成為冤案.

1968年期間,在學區的正確領導下,苑城片各校務實進取,教學質量大幅度提高.

1968年苑城片三個國小相繼成立了貧下中農管理學校.

1970年,根據上級精神,在栢泗高小的基礎上,由劉樂三等人積極籌劃在高小開設了國中班,招收國中段的學生.郭成章擔任校長,教師包括劉樂三、李本昭、李本泰等人.

1976年文化大革命結束,學區為含恨致死的胡廣書平反,沉冤十年的冤案得以昭雪.

1983年栢泗撤消了國中班,重新成為高小.並將原來苑城、崗頭學校的3、4年級合入栢泗高小.來統一授課.馬學斌擔任了校長.苑城初小、崗頭初小僅保留1、2年級,苑城由王廣太任校長,崗頭由馬占誠任校長.

1992年春天,東苑城村投資18萬元建成新校舍.稱東苑城國小,王廣太任校長.

1994年,學校的領導進行調整,祁用增接替王廣太任苑城國小校長.

1997年,馬學斌調任苑城學校校長,學校的軟硬體設施得到長足發展,圖書儀器進一步完善,提高,並且勝利迎接了普九檢查.這一時期,學校在校學生六百餘人,有十二個教學班,教師15名.教學資源比以往有了長足發展.

1998年春經學區努力,鎮村大力支持,投資七萬元擴建了南排教室.

1998秋季開學,實現了三村並校.

1999春,學校進行校園環境配套建設,新建了影壁牆、櫥窗、花池、校訓標語牌、公開欄等.

2003年,李長年接任學校校長,期間籌建幼稚園,普及學前教育,將栢泗、崗頭村原保留的學前班全部撤併到苑城幼稚園,最佳化教育資源.辦學水平得以進一步提升,贏得社會家長的口碑.

學校總結

苑城學校繼往開來,在不同時期湧現了眾多的優秀教師.首屈一指的當推老校長:馬學斌。

馬學斌從參加工作以來,兢兢業業.僅擔任校長就三十餘載.可謂教育界的常青樹.他教育理論和學校管理水平精湛.從工作的細微著手.抓住要害,眼光獨到敏銳,恩考縝密周全.是老一輩教育工作者的典範.他相繼擔任過栢泗國中,高小校長,大溝港校長,何莊學校校長,東苑城學校校長.走到那裡,奉獻到那裡.受到學區歷屆領導的肯定和讚揚.獲得各類榮譽獎項幾十項.是學區的知名校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