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東紅山清代成村,原名東窯,因村西南有西紅山,1950年該村改名為東紅山。
全村農戶100戶,農業人口214人,城鎮居民46人,總共260人。全村有兩委幹部8名,黨員23名,村務監督委員會成員3名,村級後備幹部1名,村民代表20名,大學生村官2名。1947年建立黨支部,歷屆黨支部書記名單:冀連生(解放前)、張榮、王西、池德龍、張振寬、張殿學、韓冰江、張冬利、王慧寬、趙玉龍。現任村黨支部書記為趙玉龍,支委3名,分別是:張來泉、焦永合、張殿學;村委會主任名單:張富、張來元、張衛群、張振安、陳德海、趙玉龍。村委會主任是趙玉龍,委員4名,分別是:韓雲龍、張振安、張皂海、閆桂芹。
東紅山村位於延慶縣城東南部9公里,距110國道1千米。東與柳溝、南老君堂為鄰,北臨王仲營村,南靠張伍堡村,西與大榆樹鎮接壤。地處媯川盆地半山區,地勢東高西低,海拔540米,土壤為淋浴褐土。
全村總面積7.4平方公里,村莊面積134.9畝;耕地面積838畝,其中良田面積838畝,以種植玉米為主;山場(林地)面積10000畝。2013年全村經濟總收入576.4萬元,人均勞動所得為9839元。
東紅山村外殘留的明長城遺址。此村在柳溝西邊十里之外,隔著一座不算高的山,兩村之間,有長城相連。兩村同為古軍防村寨。
聯墩是長城防禦系統的組成部分,主要建於平原,是平原上的烽火台。在延慶農村和媯水河畔尚有留存。
經濟發展
全村耕地面積838畝,80%的農田都能上水,其中良田面積638畝,中藥材基地200畝,以種植玉米為主;山場(林地)面積10000畝,中藥材五味子的種植已成為我村經濟發展中的特色產業,目前種植200畝。為進一步發展經濟,增加收入,改善人居條件,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我村將大力調整產業結構,發展優質高效農業,與鄰村合作建設華北地區最大的中藥材基地。
我村達到了北京市充分就業村標準,勞動年齡人口中有勞動能力、就業轉移和就業願望的人數總和為165人,實現就業率91.5%,純農業就業家庭總數為零。
新農村建設
全力抓好道路和水利建設,截止2011年底,全村道路已全部硬化,主街道安裝了路燈,為村民出行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全村有4眼機井,如今已實現了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居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
社會建設
積極創造村民學習、生活條件,全力為人民民眾服務。建立了數字影廳、桌球室,極大地豐富了我村村民的農閒生活;建立了益民書屋、電腦室為農民學文化、學技術提供有力的資源,村級文化資源由民眾文化組織員專門管理。我村參加合作醫療人口總數230人,參合率100%。
榮譽成績
先進人物:池德龍,1952年3月~1970年3月擔任村書記職務,為把全村管理好,讓百姓能過上好日子,讓全村村民都富起來,於1963年在村級連續打三眼機井,同時建一豬場,這樣不但為老百姓做好事,還幹了實事,得到村級、鎮級的認可,並於1963年獲得“北京市勞動模範”稱號。